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岩 《新闻世界》2012,(1):66-67
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的心理援助有助于当事人恢复心理平衡,是确保相关群众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在紧急时刻广播媒体实施心理“救灾”的独特优势,广播的心理援助在各种突发事件中的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对这些事件处置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果大小和影响程度。从目前来看,各级政府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虽然有很多创新并发挥了一定实效,但在如何把握突发事件中的社会群体心理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群体心理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段宽 《今传媒》2012,(7):54-55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电视媒体有着较高的媒介公信力,其视听兼备的传播方式也使其具有其他传播媒介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电视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沿袭传统谨慎的报道方式,缺乏对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关注,而受众心理与媒介的交互影响正是影响突发事件报道质量的重要方面。若在突发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忽视了对受众心理的探求,没有对节目进行科学的策划,不但会影响传播效果和媒介形象而且会加剧社会危机的剧烈程度。电视新闻媒体只有对突发事件发生后受众产生的心理类型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和归纳才能有效引导舆论,化解危机,提升自身的媒介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灾难新闻的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自然灾害与人为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我国,公众还没有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的意识,所以作为公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媒体就有义务在灾难时期为民众提供心理关照和援助。关注灾难阴影笼罩下的受众心理健康,分析灾难下不同时期的受众心理特点,对准确完成媒体责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研究受众心理、新闻受众群体心理以及总结反省媒体由于缺乏受众心理分析而在报道中出现的误区,例证了在新时期全球背景下,一个有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媒体,面对灾难,在做到传递真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灾难新闻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5.
目前,突发性事件是受众注意的热点,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其中尤以那些可能对公共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的突发事件最有可能成为受众关注和媒体聚焦的对象。 本人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深入分析受众心理,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冷梅 《军事记者》2011,(6):16-17
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假冒伪劣等现象,也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这些社会矛盾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集中释放,使事件的影响无限放大,甚至会将单纯的偶发事件演变为社会危机事件。因此,对突发事件特别是可能引发公众的心理波动、影响社会稳定以致造成局部危机的突发事件,需要运用传媒的力量,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社会心理波动,换取最大的舆论认可,减缓乃至化解矛盾和危机,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这是社会对媒体的要求,也是媒体的职责所系。为此,媒体必须提高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尤其是要增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正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情感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上升,突发性危机事件也不时发生。如何处理和报道这些突发事件,让矛盾及时得到化解,同时对社会公众做好心理引导,是媒体面临的新课题。金华日报于2005年3月开设了"情感热线",以关爱人、帮助人的方式,使市民在心理和情感遇到挫折和困惑时有地方倾诉,并得到及时的帮助和精神支持。同  相似文献   

8.
侯卫谦 《新闻世界》2012,(6):238-239
群体性事件由于其突发性、行为动机的盲目性、公众情绪的多变性,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破坏。然而,1993年我国发生群体性事件数量为0.87万件,2005年上升到8.7万件,2006年则超过9万件,其后数量保持上升势头。因此,找出形成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成为社会尤其是政府的一项工作重点。本文主要对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进行探讨,分析公众心理动机及公众心理参与特点和表现,并进一步给出引导和规范群体心理的具有针对性的疏导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各种危机事件频繁发生,这些危机事件会给国家造成显而易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对人们的内心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我国媒体通常以实现主流媒体管控,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主流媒体形象重塑,体现主流媒体人文关怀的传播效果为目的。然而,这些效果的实现无一不需以剖析受众心理为前提。因此,在危机报道中,媒体还应重视对公众心理的引导,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雷恺 《中国广播》2011,(11):71-73
记者在采访灾难事件时,本身也是灾难事件的受害者,新闻界必须重视记者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调节。新闻媒体应该有对记者进行心理保护的意识,对记者进行灾前处置和灾后的专门心理辅导,记者也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风险和矛盾也不断涌现,突发事件也进入高发期,尤其是近几年来发生的突发群体性事件甚至还有复杂背景和诸多的主观心理动因.而以马鞍山"6.11"事件为代表的突发事件的特征和传播规律为我们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大事件从字面上理解是发生的事件本身超越了一般事件,其重要性已引起受众的极大关注;而重大突发事件则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性质带有不确定性,是在受众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不期而至。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易造成受众心理恐慌,社会层面随之产生波动。当前新的传播语境与新的传播格局,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党报如何在提高快速反应中准确把握导向,已经成为当前提升党报传播能力与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命题。快速反应,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把  相似文献   

13.
张友国 《新闻前哨》2003,(11):14-15
突发事件,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先兆,突然发生,让人措手不及的重大事件。这类事件通常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具有重大影响,因而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是各种媒体争相挖掘的一座新闻富矿。同时,由于突发事件常常伴随着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突发事件的报道往往涉及到受众的心理和情感、社会秩序的重建和稳定、灾害的应对措施等诸多方面,使得新闻传媒在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类事件上产生了争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各种突发事件乃至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而每一个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经过了长时期社会不满情绪的酝酿,是众多社会不公平事件没有得到合理处置的结果。有些突发事件因为没有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没有得到政府和大众传媒的关注。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疏解的社会情绪却在人们中间潜伏起来,强化着集体记忆,加深着刻板印象。因此,对这些事件的重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5月18日,一套名为“与你同心——灾后心理援助行动”的广播节目首次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各地播出,国内外著名心理学专家通过这套节目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干预等特殊救助。  相似文献   

16.
殷洪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95-99
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及社会化服务尚未普及的实情,分析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的社会责任及行业优势,介绍业内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实践及无锡市图书馆的案例,最后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活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思文 《新闻世界》2013,(6):317-318
看客心理普遍存在于人们内心,指人们只对事件的内容本身发生兴趣,而对事件中的真实人物没有同情的心理。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应当以人为本,担当起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传播人文精神。然而当今新闻媒体在事件报道上存在冷漠化的“看客心理”,种种“冷血报道”对新闻当事人和受众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新闻媒体应当摆正身份,注重人文精神,构建人文关怀空间。  相似文献   

18.
赵珊 《大观周刊》2012,(25):95-96
近年来发泄型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篇文章从社会心理原因和群体心理原因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学动因。  相似文献   

19.
罗美红 《大观周刊》2012,(38):180-181
本文从动机理论出发来探究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揭示内在需求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并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从而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维权抗争型群体性事件与社会泄愤型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研究者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对这两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群体心理梳理的过程中,我们更易明晰地看清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并进行必要的改变和有效地预防,从根本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