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史学史是 2 0世纪上半叶我国历史学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它的形成和发展 ,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史学日趋自觉和自律的特点。本文拟在梳理这一过程基本线索的同时 ,对各时期的发展特点、成就及其在推进现代史学建设方面的理论意义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学史研究五十年的进展及未来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工史学发展中,宋代史学无论是在对当代史的记述和编修中,还是在史书体裁、史学领域、史科考证、治史原则与经史关系等,都出现了析的特点,并对后世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验史学: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诉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效用、真实和时间构成了历史认识结构的基本要素 ,而历史认识史中的结构变迁经历了前现代 (从古代到 1 8世纪末职业化历史学产生之前 )、现代 (职业化历史学时期 ,即 1 8世纪末到 2 0世纪 70年代初 )和后现代 ( 2 0世纪 70年代后 )三个阶段 ,效用、真实、时间依次成为这三个阶段历史认识结构的中心。以时间为结构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史学表现出历史主义的极端化 ,并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变化对于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决定性作用 ,有鉴于此 ,历史叙述和阅读的私人化将促使历史学成为一种实验史学 ,即它不再是那种宣告历史真实的史学 ,而致力于在历史性情境下提供个体史学家认可的文本 ,并交由读者阅读、判断 ,随后通过该文本产生的效用来确认其是否真实。这样 ,任何一种史学实践都将是历史学家当下进行的一项追求历史真实的实验 ,而实验成功与否 ,完全取决于实验环境即阅读环境所提供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民族科技文化与史学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学史发展的事实,表明史学发展与创新,与自然科学联系在一起。从总体上说,中国古代史家史官的职能和教育的特点,形成的知识结构,是把“天”与“人”之学结合起来,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突出的。近代史学发展史,同样表明史学的变化与自然科学的变化、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收集材料、治史方法论、治史风格特征等方面,特别在思维方式上,都能看出自然科学的变化对史学产生影响。当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对于新世纪的史学创新,具有的重大意义,更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湖南禅宗思想中,蕴涵着关爱自然、敬畏生命、追求和谐的生态美学智慧。其文化基因主要包括哲学、伦理和民俗三个方面。其哲学基础是佛教的“缘起论”与“无我论”。其伦理基础是佛教伦理中的善恶观与业报论。其民俗基因是南方巫文化。湖南禅宗不但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湖湘文化(主要是湖湘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格调说有着深厚的中国古代化意蕴,其表现主要有三:1.诗乐同源的传统化意识。诗乐本同源,因此,人们常利用这两种姊妹艺术的血缘关系,探讨共同的艺术规律,互相借鉴,要求诗歌具有音乐性。2.汉宋调和学术特质。清代汉学日兴,与宋学分庭抗礼。展开门户之争。然二皆宗孔孟、终又彼此妥协、调和。沈德潜受其影响,诗论既继承汉儒衣钵,又受到宋明理学浸润。3.趋雅归正的审美趣尚。满清统治以编修图书笼络士人,又倡导雅正,所以学领域普遍形成了趋雅归正的美学风尚。沈德潜的格调说从三方面体现了这一美学要求;首先是诗人的雅正,要求诗人有学问有修养,其次是表现手法的雅正,表达方式要委婉平和;再次是诗歌体格声调的雅正,各种艺术形式因素要处理得均衡、和谐,体现中正和平之旨。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生成期与发展期,小说理论的建构先后经历了政治启蒙、本体追求、理论流失三个阶段,它们的相承延接有着其内在的文化心理、哲学基础及外在的运行机制。这一阶段小说理论的建构与流失不无昭示着其后整个20世纪中国小说及其理论发展流变的基本轨迹,成为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发展流变的滥觞。  相似文献   

14.
常州词派在清代嘉道年间顺应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及词坛背景应运而生,其理论构成了中国传统词论的一部分。它对清代乃至现代词坛的诸多词人及其词论观点的提出均提供了理论的表述模式及学理意义上的帮助,对中国的词史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与研究,构建起了博大精深的诗词学理论体系。“比兴”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兴”手法历史悠久,涵义丰富,叶先生对这一手法进行了探本性的阐释,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诗歌史上诸多现象给予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先生指出“兴于诗”是中国诗歌的可贵传统,其基本精神是真诚和自由感发、联想。先生这一理论是其“兴发感动”说的基础,是探讨和研究其古典诗词学理论体系的门径,同时,对当前的古典文学研究也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共同组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形态,它的形成贯穿着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在当代中国,独立自主原则和独立自主精神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程形态,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亮点与难点。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八种智能。建构在多元智能平台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指向是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力,基本特征是多元统整,目标达成途径是人际关系智能与自我认知智能。这一平台上的语文综合学习教学建模,可以分为观察体验模式、活动组织模式、调查分析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研究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进程,在萌芽、形成和走向成熟的起止时间上应有一个新的界定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含哲学基础、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三大块的科学体系.它的理论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的理论基石,就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内的基本理论和一国两制、依靠力量、党的建设、国际战略等条件保障层面上的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光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将极大地推进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对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汉字文化学是一门以汉字为核心的多边缘交叉学科,它的产生、发展有着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汉字文化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还没有形成完全成熟的理论体系,具体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