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由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所构成的具有整体结构的复合体;物质层面的文化是外在的表象,呈现在人们具体的生活方式中,精神层面的文化是物质层面的文化的心理聚像和抽象表现,制度层面的文化是整个文化复合体的骨骼;物质层面的文化现象是其制度规定及其实施的外在表现,制度层面的文化规定和制约着物质层面的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文化中的呈现。从社会治理角度看,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无形的,不好直接规范和治理,只能提倡;而物质层面的东西,过于表象和琐碎,只能通过体制的规定、安排和实施加以规范。当然,体制不是一纸空文,不是写在文件中的规定,而是在实际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生活中实际有用和奏效的制度和规则,正是这些真正奏效的制度和规则,才决定人们如何去做,才决定着真正的"人心文化"的样态。  相似文献   

2.
一、学校精神文化的解释范式精神一词,内涵丰富,统指人类的一切精神现象。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之处,就是人有思维、有思想。因此,精神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实质之所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组织文化等实质都在以不同形式体现着精神创造。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其全部或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心理层面,即人  相似文献   

3.
感恩意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和人格境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在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是被边缘化或被冷冻的。然而,在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感恩意识和感恩教育相对不足和滞后,成为社会乐章中不和谐的音符。这个暑假,就让我们为孩子上一堂感恩课,让感恩的心伴随孩子成长。  相似文献   

4.
李秀娟 《职业技术》2007,(10):14-15
一、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即"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由表及里三个层面有机构成".体育文化与广义的文化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都为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体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体育文化不仅要反映体育器材设施、体质健康等物质层面,还要反映知识、技术、规则和制度等非物质层面,更要反映智慧与精神层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襄汾县尉村鼓车文化发展的基本现状、特征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与整理,从历史及社会文化的视角,诠释了鼓车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就其发展现状、衰落原因和对策展开论述,指出只有将其提升到民族文化财产的高度,对这一传统文化不断注入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双重支持,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才能使尉村鼓车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长的本体内生性基础并非如杜威所言是"活动自己做的东西",而是被物质的自组织特性所规定;自组织又被人的生命的主观特性所超越而提升至精神、社会层面,从而超越"教育即生长",走向生活与经验的行动思维,并通过这一思维对行动和行动结果联结的发现来实现从试验性经验向反省经验的跃升,实现以经验为核心的生活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7.
1956年,诺苏彝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后,其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地由半封建半奴隶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由于其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滞后和它们发展的、严格的过程性使彝语文无法吸收、消化浩如烟海、目不暇接的现代名词术语;更由于诺苏彝族"崇华媚汉"的心理,使大量其固有的词语不断被汉语蚕食,致使其语言文字正遭受不可思议的剧烈变迁。  相似文献   

8.
社会关怀不仅是物质的救济与保障,同时也需要有心理与精神的抚慰。佛教慈善在某种意义上既可以提供物质的救助,也能够提供其立足于慈悲精神的心理关怀。大乘佛教"六度"以"布施"为首,而布施又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及无畏布施,其中财布施主要指物质救助,法布施则指向精神关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少佛教团体深入灾区,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救济和精神抚慰。佛教团体在汶川地震灾难中的举动,既践行了佛教慈悲和布施的理念,也拉近了佛教与社会的距离,很好地实现了佛教的社会关怀功能。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佛教社会关怀功能的实现还存在着诸如缺乏组织性和专业性、缺乏民众认同与充分理解以及存在相关制度层面的阻碍,这些问题如能得到妥善解决,必能使佛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教育的启蒙任务还是教育的救亡任务,它们的落脚点都是"兴学校"以"育人才",但所育之"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则有着不同的理解。救亡范式下的教育变革把人理解为器物之材,仅仅关注人作为手段的工具性价值,把人培育成为民族救亡之"材"料。随着启蒙精神的深化,教育变革开始关注到人本身作为一种自足性的目的而存在。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也逐渐从培养"器物技艺"层面上的救亡"造材"转换到"思想文化"层面上的觉醒"立人"。教育要以唤醒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为己任,要"使人成人",而不能"使其成为器"。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社会混乱与专制统治的影响,近代中国教育的启蒙立人之理想一次又一次停留于观念层面。  相似文献   

10.
元代青楼女子渴望真情、渴望爱人与被爱,她们为极力成为一个"人",哪怕一个卑微的"人"而苦苦挣扎着。因此,青楼女子以其特殊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使其人物形象折射出深刻而经久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