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琴传统乐曲的流派和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琴不仅是中国民族乐队中主要乐器之一,而且还是中西混合乐队中的常用乐器。它不仅擅长于伴奏,而且还是表现力十分丰富的独奏乐器。扬琴传统乐曲分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四大流派。四大流派均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2.
五音戏是我国地方特色剧种之一,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扬琴在1976年后加入淄博市五音戏伴奏乐队。随着淄博市五音戏的不断发展,扬琴的技艺也逐渐提高,它逐渐成为弹拨乐声部的指挥和整个伴奏乐队不可或缺的乐器,在乐队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音乐和舞蹈是两种不可分割的艺术,中国民乐在中国古典舞的意蕴呈现中具有重要作用。扬琴是民族乐队中伴奏功能比较全面的乐器,分析它在古典舞的节奏、旋律、韵律等方面的功能和运用模式能更好的促进民乐伴奏与中国古典舞的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扬琴演奏艺术中,伴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扬琴的伴奏功能,是其自身的艺术表现特质所赋予的,它音量宏大,但个性又不是很强,容易与其他乐器融合.故被广泛地运用于其它独奏器乐、大小型的民族乐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扬琴是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但可以用作独奏、重奏,同时在合奏、协奏中,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出良好的艺音效果。在民族乐队中,扬琴、琵琶、古筝被人们爱称为弹拨三姊妹。  相似文献   

6.
中国扬琴作为与欧洲、西亚、南亚扬琴体系鼎足而立的民族乐器,有它独特的魅力。扬琴表现力的构成因素有乐器形制、音乐表现、技法发展、演奏形式、演奏者等等。这些因素互相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共同促进了扬琴音乐表现力不断向前发展。梳理和认识扬琴音乐表现的发展轨迹,对进一步突破乐器特性的局限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庆丹 《文教资料》2009,(33):76-78
回首中国扬琴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保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发展成为八大传统流派、十大演奏技巧,以及拥有大量优秀乐曲和大批专业扬琴演奏家、教育家的中国扬琴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除了常见的独奏演奏形式外.扬琴重奏、合奏及近年来出现的扬琴乐队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浅析扬琴演奏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琴约在明代万历年已在我国流传,经过将近四百年的流传和演变,从乐器制作、演奏技巧,曲目特点上逐渐形成了中国扬琴独特的民族风格,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同时,也由一种单纯的伴奏乐器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表现力的独奏乐器。尤其近年来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扬琴独奏曲、协奏曲,扬琴的技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与提高。扬琴演奏艺术已成为我国民族器乐艺术  相似文献   

9.
扬琴是一件独特的民族器乐,因为它是一件不用手直接接触乐器而是借助敲击工具——琴竹,来演奏的乐器。琴竹就像是演奏者延长的手臂,在琴面上飞舞跳动着,使扬琴能够以其清脆悦耳的音色,优美动听的旋律,广传于我国。本文通过对扬琴琴竹的起源、形制、运用的探究,探索其形成的规律,使琴竹发挥它的功效,更好地展现扬琴的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10.
扬琴起源于中东、波斯一带,发展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相传明朝时期传入我国。"洋琴"最初流传于广东沿海一带,在长期的发展中经历代劳动人民和民间艺人的不断改进,由当年的"洋琴"转变为独具特色的中国"扬琴",这其中"洋""扬"二字的转变足以说明扬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足迹,中国扬琴是外来"洋琴"自我修善、民族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本文将从扬琴体制的创新、演奏技法的创新、扬琴作品作曲创作的创新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扬琴本来是一种外来乐器 ,传到中国时间不过几百年 ,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中国民乐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其艺术成就还超过了国外 ,在世界领先。它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一是改进乐器 ,使它的性能得到改善。二是提高技艺 ,在许多扬琴艺术家的努力下 ,扬琴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提高。三是作曲家创作丰富的扬琴曲目 ,理论界开展了对扬琴的理论研究。四是国家重视人才的培养。总之 ,开放而不保守 ,是扬琴艺术发展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张亮 《考试周刊》2010,(41):32-33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13.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阅读A.P.梅里亚姆的《关于民族音乐学的一种理论》一文,回顾了中国扬琴形制结构的改革历程。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和分析现今中国扬琴的形制结构改革,指出扬琴形制的改革不应仅仅关注乐器本身,更应从社会文化和人的行为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15.
魏真 《华章》2010,(26)
在广东音乐中,扬琴是一件具有很重要地位的乐器.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从广东音乐扬琴代表人物、风格特征及演奏技法入手,对影响广东音乐的扬琴演奏作较为全面的揭示.  相似文献   

16.
江南丝竹广义上讲是流行于浙江、苏南、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从狭义上讲是指流行于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一、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江南丝竹的乐队组织灵活多变,多至七、八件乐器,少至两件乐器。一般的乐队组合:“丝”———二胡、琵琶、三弦、扬琴、中胡、秦琴等;“竹”———笛、箫、笙;其它———板、板鼓、碰铃等。二、江南丝竹的传流曲目及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7.
演奏技法是乐器演奏中用以表达音乐内涵的重要手段和语言,而技法特色又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的问题。此文通过对扬琴演奏技法的分析和评论,力求阐明中国扬琴演奏的艺术特色,并在多年的演奏和实践中,我们发现演奏技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扬琴在乐改、教研和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扬琴流派。今后,我们应以更宽阔的胸怀、更开阔的视野去考察、引进、收集和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扬琴的优秀传统,吸收不同国家和民族扬琴艺术的精华,扬长避短、兼容并蓄,不断地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8.
一、乐队的组织形式中小学民族乐队的组建虽然有其非专业性的特点,但形式上仍以专业民族乐队的模式为参照,即以丝竹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所组成的最为普遍。随着客观实际的需要,为了提高乐队的整体演奏水平(效果)和丰富乐队的表现力,乐队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考虑到目前中小学中,学生业余合唱团(队)、舞蹈队等的出现,民族乐队经常与演唱、舞蹈等同时演出,现提供两种规模的乐队编制,供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组建民族乐队时以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扬琴简介     
虽然扬琴是一件外来乐器,但它在我国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了我国的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形成了多个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乐种性特点的流派。近几十年来扬琴在构造、型制、音色、演奏技法等方面有重大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西方弦乐器发音板的选材,一般都是选用云杉树种。而中国乐器如:琵琶、板胡、古筝、月琴等则采用的是泡桐木作为发音板的主要材料。中国民乐团几十年一直采用大提琴、低音大提琴作为乐队的主要低音声部演奏乐器。为此,在中国民乐团乐器使用上及乐器改良上,我们希望能用到更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原产材料来制作、改良乐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