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熔模铸造     
用金属原料制造机器零件,铸造工序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机器的铸件约占整体重量的45~80%以上。目前,铸件生产大都是采用砂型铸造的,先根据零件的形状,用木材或铝合金等制成相同的模型,放入由上、下两半合成的砂箱中,填充型砂并捣实,然后分开砂箱,拔出模型,再重新合上砂箱,使形成一个具有空腔的铸型,最后浇入熔化的金属,经凝固冷却后便获得与模型相同形状的铸件。砂型铸造虽然有许多优点,但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25)
针对需要热处理后进行磨削加工的细长轴零件,此类零件热处理过程中零件存在变形,发生弯曲,热处理之后需要对零件进行校直处理,排除零件弯曲导致的应力集中,也为后续磨削加工提供合理的加工条件。热处理后零件中心孔存在变形,磨床采用两顶尖顶紧的加工方式,中心孔变形导致零件定位存在偏差,无法满足磨削精度要求。采用对中心孔进行精研后,消除热处理导致的中心孔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型号连接管零件结构特点及成型工艺性分析,确定生产该零件采用工艺路线及模具设计过程,并解决零件成型后如何脱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每一台机器在使用后都会逐渐损坏,这样就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对零部件进行检查,是维修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对于新零件,拆下来的旧零件,以及损坏后准备报废的零件,都应该进行认真检查。对于新零件,只有经过认真检查之后,才能确定它是否能直接装配,或者需要进一步加工。对于旧零件,只有经过认真检查才能确定能否继续使用,或者需要如何加工。对于损坏准备报废的零件,应该通过检查找出其损坏的原因,以便于吸取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的事故继续发生。  相似文献   

5.
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除了加工精度外,还有表面质量.机械零件加工的表面质量是指零件加工后的表面层状态,它是判定零件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机械零件的失效,大多是由于零件的磨损、腐蚀或疲劳破坏等所致,而磨损、腐蚀、疲劳等破坏都是从零件表面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后地板左、右纵梁作为高强度厚板梁类零件的代表,其模具比较复杂,生产中翻边易出现边缘破裂问题,严重影响零件的工艺质量。本文结合我公司生产的X7后地板右纵梁零件在OP30外缘翻边出现的开裂缺陷,分析翻边开裂的原因,并提出工艺改进和模具修整方案。最后通过生产,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修模的有效性,为零件的设计和现场生产时解决其余零件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肖川  张保恒 《中国科技信息》2011,(7):147-147,150
通过对生产几年后的中厚板轧机上辊系主平衡油缸过平衡系数的分析,调整相关零件的参数,适当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船舶生产设计过程中,通过TRIBON软件建立船体结构模型后,需要通过Assembly planning模块将各零件分类,确定各零件工位编码,明确零件安装阶段,并将整个分段的结构装配流程反映至生产图纸上,方便现场直观理解分段建造方式。本文仅对分段制作阶段零件工位编码以及结构装配流程图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姬继文 《科技通报》2019,35(10):105-108,113
采用当前方法补偿机械加工零件的形位误差时,检测到的机械加工零件形位误差与实际不符,导致补偿后的机械加工零件精度较低、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因此,提出机械加工零件形位误差自动化补偿方法。在B样条曲面的基础上构建确定性曲面回归模型,通过空间独立性分析方法分析机械加工零件的回归模型残差,分解机械加工零件形位误差,获得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构建机械加工零件的磨削轮廓曲线,根据目标轮廓和磨削轮廓之间存在的法向距离,计算法向残余误差,通过法向残余误差完成机械加工零件形位误差的自动化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和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10.
刘丰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3):187-188
在车削加工中经常有各类的不锈钢盘类零件,在加工后常会出现零件尺寸、形位或表面粗糙度超差,部分原因是由于不锈钢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而部分是由于零件本身形状导致的。从这两方面原因着手,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获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田荣琨 《大众科技》2010,(6):133-134,128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有很多零件的长径比l/d20,这类零件称之为细长轴。这类零件一般在车床上进行加工。在车削过程中,由于其刚性差,在切削力和切削热的作用下,细长轴很容易产生弯曲变形,这样就破坏了刀具和零件相对运动的准确性,使加工出来的细长轴产生中间粗、两头细的形状,严重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同时细长轴产生弯曲变形后,还会引起工艺系统振动,影响零件的粗糙度。文章介绍了此类零配件的加工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机械加工工艺不但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而且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说机械加工工艺的层次高低是由零件的加工精度决定的。机械加工工艺与零件加工精度之间关系密切,对其影响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考虑。首先通过零件的外在因素进行分析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精度的影响,主要考虑不同性质的零件体加工后对其整体的影响,其次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通过其理化性质展现,主要包括热变形和受力的影响。通过分析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的影响因素,可以保证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有效利用各种零件体,减少损失,促进机械加工工艺的发展,增加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消除65Si2MnWA弹簧钢丝在冷成形绕制后的冷作硬化内应力及弯钩时产生裂纹的风险,通过在绕制后制定合理的消除应力回火温度,安排绕后消除应力回火工序,以消除弹簧钢丝在绕制时产生的内应力,稳定弹簧的形状尺寸,从而避免了弹簧钢丝在弯钩时产生裂纹,造成零件的报废;较大、集中的内应力的存在还可使弹簧钢丝零件的形状尺寸发生变化,这样一来会使后续零件的淬火、回火产生更大的变形量,最终也会造成零件的成批报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某型号壳体零件在加工中出现的变形量大、同轴度难以保证等问题,对该零件结构特征、技术要求等进行研究。对已有工艺方法进行改进,合理调整加工过程中的装夹方式及切削参数,并在零件精加工前增加人工时效减小内应力以控制零件变形。经实际加工,验证了改进后工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952年胡正寰考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机械系,1957年初毕业后留校任教。年,他在借鉴苏联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从事斜轧钢球技术研发工作,在随后的60-70年代进行了大量的零件斜轧试验和产品开发工作,在多种复杂件的斜轧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1973年,胡正寰开始钻研楔横轧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尤其在汽车轴类零件的楔横轧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硕果累累。至今,胡正寰带领团队在国内建成零件轧制专业化工厂20多家,推广零件轧制生产线近300条,出口国外零件轧制生产线16条,开发投产零件500余种,累计生产零件500余万吨。胡正寰是国内最早从事零件轧制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的研究者,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领跑者,其技术水平世界领先。胡正寰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6.
钟表零件的热处理要求要比普通机械制造零件热处理更为严格。要求钟表零件在淬火时,表面不允许有氧化脱碳现象,需要保持表面光亮,因此热处理必须在保护气氛中进行。而选择合理的淬火冷却的介质,将工件变形减至最小程度,是保证零件热处理后磨削加工要求及表面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举例分析防止氧化、脱碳的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08,(10):54
金属管材经切制后制成各种管状零件,如液压缸筒、气缸筒等,而些管状零件的端部往往要与其他零件相连接,例如管状零件端部要连法兰盘,液压缸筒要连封头或连导向套等。在欧美中较多型号产品使用管端成型技术(例如,汽车行业或机械行业的减震器、气体弹簧、散热器管;灭火器或苏打水制造业用的CO2气罐;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壳体;变速箱或驱动系统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3)
机械加工工艺和零件加工精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机械加工产业从基础上决定了零部件加工完成后的精确度以及销售价值等各方面。零件加工的精度决定产品的价值和优劣,因此机械加工工艺又对产品的销售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内外两个因素着重讨论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的影响,确定该工艺和零件加工精度之间的具体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渗透检测的原理是: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液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渗透液可以渗进表面开口的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显像剂;同样在毛细管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保留的渗透液,渗透液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缺陷处的渗透液痕迹被显示,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7)
本文根据20CrMnTi材料的特性在经过锻造及热处理后的轴类零件工艺分析,对零件在车削过程中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案及刀具型号的选择,实现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