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的次生林生长得较好的,生产力高。但也有一些次生林生长不好,甚至完全没有培育前途。我们将那些生长过早衰退(生长量很低)、干形不良、材质很次、郁闭度太小、林木分布不均、以非目的树种占优势以及患有严重病虫害的次生林,称为低价值次生林。需要对这一类林分采取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天然次生林是指森林被火烧或砍伐后,树根生出来幼树组成森林,也就是最初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再次自然生长繁衍所形成的天然植物群落。本文就天然次生林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并建议性的提出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长期破坏性干扰,次生林已成为森林资源主体。1998年特大洪灾后,人们认识到天然林的重要性,国家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保护措施;与此同时,原来以木材采伐为主业的林农则面临失业。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与恢复现有次生林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中科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站")自建站以来,根植于我国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开展了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的长期监测,森林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等基础研究,以及次生林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林下资源高效利用等应用研究;并通过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为东北森林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取得的主要进展:(1)突破林分/林窗结构精准量化技术和方法,确定了基于林分垂直分层结构调控原理的次生林恢复和林下参培育技术;(2)明确了自然干扰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提出人工模拟自然干扰(林窗)促进次生林生态系统恢复和林下中草药栽培利用技术方案;(3)揭示了次生林建群树种共存机制,并应用于次生林林窗更新和林下山野菜培育技术;(4)确定了次生林生态系统中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维持的凋落物机制,提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和林下林蛙养殖存活率提高技术。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与温带森林保护、恢复与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也使得清原站成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和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杨桦次生林抚育效果及经营密度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利用作者本人参加野外实习时收集的数据资料及其它数据资料,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四川青城山的人工林和次生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进行研究得到各个样方的多样性指数后,利用t检验比较两者的多样性指数的大小。结果表明,次生林乔木和灌木的各个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人工林,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要低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6.
卢琦 《资源科学》1997,19(4):40-47
本文通过对豫西和豫南天然次生的大量群落样地调查,以主分量分析(PCA)与回归分析(RA)相结合,定量地揭示了河南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组成和分布在多维生态空间上梯度变化的宏观格局,建立了包括27个乔木建群种和6个主要环境因子在内的主分量模型和回归模型,为河南林业生产、林4天然次生林、数量排序、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白山次生林区野生鸟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温带次生林破碎化对繁殖鸟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通过考察森林斑块破碎化指数和鸟类的群落结构,探究了温带阔叶次生林破碎化对繁殖鸟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次生林岛屿内鸟类多样性及鸟类密度年际间存在很大的波动(P〈0.01);不同面积的森林斑块间鸟类多样性差异显著(P=0.015),但不同物种对次生林斑块面积的反应各不相同,鸟类密度在面积不同的岛屿中也存在差别(P=0.526);面积大的斑块中物种多样性较高,面积小的斑块中鸟类密度较大;岛屿形状对鸟类多样性影响显著(P=0.032)。鸟类多样性随岛屿形状的不规则程度的增大而增加;鸟类密度与岛屿形状不规则程度呈二次多项式关系(P=0.594);岛屿面积与鸟类多样性及密度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验证了经典的岛屿生物地理肇理论。  相似文献   

9.
呼盟有 1 2 8万 ha次生林列入天保工程 ,还有破坏最重的 2 1 3多万 ha嫩江、额河两水系 30 0 0多支流的两岸林地未能得到保护 ,本文论述了建设水源涵养林的必要性及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学     
盐选分级后银杏种实品质初步分析;DEM在低山丘陵区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桃仁蜂成虫防治技术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由于开发历史较久,目前除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及附近二道白河、露水河、泉阳、松江河、安图、敦化等偏远山区尚有部分原始阔叶红松林外,其他地区都经过不同程度的拔大毛与不合理的采伐利用后,基本以次生林为主,防护林和特用林次之,经济林和薪炭林所占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9,4(2):150-152
人工水晶的研制,在国外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始得到重视的.当时由于军事工业急需,美国、苏联和日本等国都发展很快.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制,起步虽晚,发展较快.30年来,我们完成了人工水晶结晶习性与生长机理的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直至工业化生产的全过程.晶体的结晶习性是指在一定生长条件下晶体的形态特征而言的,可以据其特征反馈出最佳的生长条件,了解了这一互相制约的关系,给人工晶体生长指出较好的研究途径.晶体中的缺陷与晶种的内在质量和生长条件密切相关.摸透晶体的结晶习性则可以因势利导,控制生长条  相似文献   

13.
黄秀梅  廖满秀 《科技风》2012,(6):214+233
不合理的施肥阻碍了桉树生长,桉树施肥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基肥施放和追肥两个方面当中.要做到科学施肥,就必须综合考虑土壤因素、养分因素和肥力因素,重施基肥,合理追肥.通过科学施肥,满足桉树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桉树快速、茁壮生长  相似文献   

14.
园林植物的合理栽植,改善美化环境,修补破损的城市生态.园林树木在园林植物中占有首要地位.但哈市的园林树木,生长不良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几个园林设计、苗木应用、抚育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影响哈尔滨树木生长不良的几个主要原因.通过合理的园林设计,选择优良的苗木,加强树木栽植抚育管理,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来保证树木的健康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水源保护林的营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水源保护人工林的营造,主要是水源区内水草坡、灌草坡和灌木林及其他宜林地的人工造林;二是现有水源保护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水源保护林的理想林分结构及培育(或作业法);三是水源区内天然次生林,低价值(指涵养水源功能低)人工林、疏林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武陵山区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模式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马尾松天然林(C1)、杉木人工林(C2)、杜仲人工林(C3)、油桐人工林(C4)、润楠次生林(C5)、毛竹杉木混交林(C6)及荒草灌丛(C7)等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产流量大小排序为C4〉C1〉C2〉C6〉C3〉C7〉C5,产沙量大小排序为C4〉C1〉C2〉C6〉C7〉C5〉C7,润楠次生林具有良好的保水减沙效益,而油桐人工林最差;产流量与产沙量线性关系显著,降雨量与产流量、产沙量的回归关系以线性方程、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拟合效果最优。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结构与持水状况、植被盖度等下垫面因子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较大,而海拔、坡度的影响较小,其中产流量主导影响因子为毛管持水量和总孔隙度,产沙量主导影响因子为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  相似文献   

17.
逯军锋 《科技风》2013,(3):235-236
五鹿山是以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和白皮松、辽东栎为主的天然次生林而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选择生物典型性、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和人为干扰等6项指标,运用指标赋分,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分析可得,自然保护区典型性较强、自然性基本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稀有性很强、人为干扰一般、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中型自然保护区、面积适宜,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产电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而产电微生物是MFC的功能之源.探明产电微生物的种类分布、生长特性、代谢特性和产电机理,将有助于MFC的研发.在收集文献报道的产电微生物的基础上,探讨了产电微生物的营养需要、生长条件、生长速率、电子释放及其跨膜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9.
雅鲁藏布江柏木,又名巨柏(Cupressus gigantean Cheng et L.K.Fu),系西藏特有种,仅见于林芝地区的林芝县、米林县、波密县、朗县,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了解其生长特征,对其濒危机理的研究有积极意义.经过调查,巨柏树的最大年龄在2500年以上,生长缓慢,生长持续时间长,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可持续生长达500年以上,蓄积量可高达4154m3/hm2,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达2167t/hm2.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浙等省松林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快,传播扩散迅速。长白山次生林区的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气候条件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具备传播蔓延的有利条件,已成为威胁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