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2021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当今各高职院校正逐步从以"社团活动、文艺活动"为主体的传统校园文化,转变为具有企业文化渗透的、引入素质拓展训练、面试情境模拟、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的校园职业文化。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提出高职院校校园职业文化建设可以从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制定规范可行的校园管理制度;注重师德与教风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进入非本专业的企业进行实习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新小学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打造儒雅校园。通过诵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上国学、茶道、礼仪课等,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行承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从德音雅乐中学会感恩,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策略,包括全面、深入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展丰富有趣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体育领域的渗透与传承,然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中,并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和语文等课程教材。这为基础教育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在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又大大提升了课堂意蕴。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以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提升课堂意蕴,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相关度较高.地方高校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底蕴,凝炼地域人文精神,为地域文化发展作出贡献.高校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活跃因素,地域文化对高校社团发展有促进作用.高校社团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社团刊物开辟地域文化特色栏目,展示地域文化魅力;参与地方文化活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依托社团活动,传播优秀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7.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中,并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和语文等课程教材。这为基础教育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在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又大大提升了课堂意蕴。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蕴涵了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品质,我们应不断继承和发扬,但是一些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被人们无意中忽视了。针对这种情况,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校园就变得非常重要,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人格、品质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重点研究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育部最新的文件,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小学教育的共同任务。小学数学的学习就可以充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创设更加有趣的教学活动。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材,结合本人多年一线教育经验,对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学校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的现实需求。进课程的关键点是以“特”为核心,在既有建设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以“融”为根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以“统”为主线,实现课程组织的结构化;以“实”为基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的有效性。达成上述要求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学校基于循证原则进行课程发展规划,通过多主体协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在校内研训和各层次教师培训中,着重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牢固根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不同层面同时建构富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国家、地方与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并以“传统文化专修课”、“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课”与“渗透性活动课”等方式,在不同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通过“渗透”“浸染”,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洗礼,从而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牢固的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护和传承藏区传统民俗文化,文章以卓尼县第一中学为例,首先阐述了藏区民俗文化在基础教育中传承的方法,包括丰富校园藏民族文化、开展藏民族特色社团活动、促进优秀藏民俗文化进课堂等,然后对藏区民俗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李洪涛 《天津教育》2023,(20):86-88
<正>从学校课程构建理念可以看出各地区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无论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还是人文资源,在开展地方课程时都可以利用好地方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渗透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内核,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教师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挖掘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有效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抵制低俗网络文化和消极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然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多元文化的渗透,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日渐淡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少。青少年群体作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要推动者,更应学习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出发,以中小学校为立足点,以期探寻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今的教育中,乡土意识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地理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汲取和利用乡土地理中的传统文化精华,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对学生进行渗透、加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乡土地理教学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感,建设家乡的志向,同时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小学学科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传授文化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大学生承担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浅之又浅,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上还有待提高。在培养大学生时,应专为大学生开设传统文化教学课程,改变教学策略,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而使大学生学习并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市按照湖北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以“忠、孝、雅、诚”为主要内容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土音乐引入中小学课程,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需要,是音乐文化教育的需要,是维护全球文化生态平衡的需要.本土音乐引入中小学课程要弘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要符合时代精神.本土音乐引入中小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加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逐渐确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我国音乐教育内容的主体,建立起属于中国本土的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文化体系要素逐渐多元化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逐渐被"边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富足和互联网冲击,"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有可能出现"断层"危机,因此在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本文中结合"民族地区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在分析传统文化渗透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并针对实践进行教育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