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探索《文选》学形成的原因,其因有四:一、《文选》所选诗文大都是名篇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二、《文选》的文体分类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体分类的高峰,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三、《文选》李善注是古籍注释中的名注,它不仅注释《文选》,而且保存许多失传的文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四、唐代《文选》学者教授《文选》和科举考试考诗赋,对《文选》学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选》,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故又称《昭明文选》。不过,按照当时的通例,达官显宦编著的书多出自门下文人之手,至少有门下文人的参预。《文选》似乎也不例外。可是,有哪些人参预了《文选》的编纂,现在已颇难确考。就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刘勰、刘孝绰、王筠等是最有可能参加编选的首要人物。唐代时到中国的日本僧人空海法师编《文镜秘府论·南卷·集论》引唐初元兢记载说:“梁昭明太子萧统与刘孝绰等撰集《文选》”,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四引《中兴书目》著录《文选》并注:“与何逊、刘孝绰等选集。”上述材料的依据今已不得其详,但这毕竟是唐宋时的记载,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刘孝绰最有可能直接参预了《文选》的编选,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文选》就是刘孝绰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与《文选》的整体架构和文书档案关系密切,刘勰和萧统接触频繁,学术旨趣颇同,刘勰的文章分类理论深深影响了《文选》的编纂,这两部著作都包涵了文书档案的丰富内容,当今的文书档案史学工作者理应精读《文心雕龙》与《文选》。  相似文献   

4.
萧统(501—53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承先启后,是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自我意以的发展,促成了《文选》的选编;《文选》的编就与传世,又促进了文学概念的形成与净化。昭明太子萧统之所以名垂后世,倒不是由干他曾被预定继承君位,而是由于他编辑了一部很有影响的文学总集。《文选》的编辑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字德施,小字维摩,天  相似文献   

5.
《文选》的分类,是当代"《文选》学"争论比较多的问题。由于版本的原因(明清以来常见的《文选》如六家本的明袁褧复宋本和清胡克家刻本等),明清学者一般均认为是三十七类。不过,对三十七类的说法,清人已有所怀疑。胡克家《文选考异》卷八在"移书让太常博士"条下说:"陈云题前脱‘移’字一行。"陈氏即陈景云,著有《文选举正》六卷,可惜未刊。他关于《文  相似文献   

6.
乐府诗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由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乐府而来的。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收集和编录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们才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体分类上,除《明诗》、《辨骚》以外,还分立出《乐府》一篇。梁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在对所选录的诗文分体分类时,于“赋”、“诗”、“骚”之外也另立了“乐府”一门.从此以后,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便有了“乐府”或“乐府诗”这一门类和名称了。  相似文献   

7.
《文选》是中国现存第一部诗文总集。这部总集选录了先秦以迄南朝八个朝代一百三十多位作家的七百多首作品,基本囊括了当时的文章精华,因此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形成了一门专学:“文选学”。《文选》是由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学主编纂而成,大约是梁普通三年(522)以后开始编纂,至中大通元年底(527)编成①。《文选》编成后不久,萧统就陷入了“理鹅事件”,再不久即病逝,这个事件自然会影响到《文选》的流布。即使如此,《文选》仍以它高于其它选本的价值,受到当时人的重视和喜爱。《太平广记》卷二四七‘石动笔”条…  相似文献   

8.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文选集。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此书编纂于何时?研究者尚有不同看法。本文拟对《文选》编纂年代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文选》编纂的年代,史籍无任何记载。衢本《郡斋读书志》卷二十《李善注〈文选〉》条云:“窦常谓统著《文选》,以何逊在世,不录其文。盖其人既往,而后其文克定,然则所录皆前人作也。”这里说“以何逊在世不录其文”,显然有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文选》之编纂是在何逊去世之后。但是,《文选》“不录其文”则是事实。为什么不选录何逊的作品?不得其详。至于说《文选》不录在世作者之文,却是千真万确的。根据这一条原则,我们大致可以确定成书的年代。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时代梁武帝的太子萧统,算得上是一位古代编辑。当然罗,他既不是报纸编辑,也不是专职编辑,而是“业余”的书籍编辑。萧统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编了一部《文选》,收录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个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多篇。这位太子寿命不长,只活了三十岁,死后谥昭明,所以,他编的这部《文选》又称《昭明文选》。这部书后来影响很大。“《文选》烂,秀才半。”一个书生,如果能把一部《昭明文选》读得滚瓜烂熟,那末,他就等于弄到了半个秀才。唐代的大诗人杜甫,也曾经写诗叮嘱他的  相似文献   

10.
苏迪 《云南档案》2021,(2):46-47
在南朝齐梁时期,文的自觉意识下文学批评创新和文体辨析的兴起促使《昭明文选》这类具有总集性质的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产生.在编纂中,文学地位得到提升,并且在形式上按照文体分类进行编纂.从档案文献编纂学来看,《昭明文选》属于一次档案文献.《昭明文选》有着自觉而全面的选文编纂标准,正是这些标准要求才使得《昭明文选》在历朝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1.
《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中的《文选钞》,为新发现的《文选》研究文献,今初步研究,有如下史料价值:其作者介绍有史书不载者,介绍作品多注重创作缘起或过程,注释作品注重概括题旨的“释义”,注释文体时阐释《文选》文体类别的排列顺序,注释江文通《杂体诗》多有对原作的介绍。今日研究《文选》者,不可不读此书。  相似文献   

12.
“沉思翰藻”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太子萧统(501~531,谥号昭明)编《文选》(亦称《昭明文选》)的编辑思想。《文选》是我国最早且至今保存完好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历代研究《文选》的学者辈出,隋唐之后,号称为“文选学”。从编辑的角度,探讨“沉思翰藻”作为编辑思想的涵义和内容,有益于我们了解古代编辑文集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敦煌和吐鲁番写本《文选》存三十七个写卷,其中吐鲁番写卷共有七个,残损严重。残存写卷不够系统,大多非李善及五臣注本。吐鲁番写本《文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从版本上看,较今本早且珍贵;从文字上看,可正今本之失,且存在较多俗字、异体字,同时也存在误写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六家本《文选》的产生,是宋代《文选》学的产物。《文选》在隋唐之间,因曹宪的传授而成为一门专学。传其学者有公孙罗、许淹、李善等,其中以李善最为著名。李善在高宗显庆三年(658)九月完成了六十卷本《文选注》,并上给高宗皇帝。其后,在玄宗开元六年(718),吕延祚组织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重新为《文选》作注,并将李善的六十卷重又恢复到三十卷,世称五臣注。这两种注本在唐代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勘《文选集注》中的李善注与诸宋刻《文选》李善注(如监本、尤本),发现李善注“增注”的主要来源有:《钞》、五家注、陆善经注、未知旁注及李善本人的增补等.本文旨在探究诸宋刻李善单注本及《文选集注》中李善注的“增注”来源,并分析其原因和特点,以揭示诸宋刻本及集注本所存在的一些所谓的“李善注”,实为后人所附益,李善并未措手其间.  相似文献   

16.
以胡刻本、尤刻本李善注,影宋五臣注,明州本,奎章阁本六臣注等,对校比勘《唐钞文选集注》所收陆机诗注,可以发现:《唐钞文选集注》除所收《音决》重在陆机诗音训,公孙罗《钞》注与陆善经注具有重要价值,如较详介绍陆机赠诗对象,阐释陆诗本义及地理、天象、气候等与陆诗本义的关系;有些注或优于李善与五臣注等,或与李善注、五臣注等互为补充。《唐钞文选集注》还有助于确认、复原《文选》陆机诗、注原貌,对众家注也有所整理。  相似文献   

17.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汉)。第一部韵文书是《切韵》(隋·陆法言)。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西汉·扬雄)。第一部字书是《字通》。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  相似文献   

18.
即使以补善注本"释事忘意"缺憾的五臣注本,最终也抵挡不住它的学术影响,败下阵来。综述李善《文选注》的历代研究,可梳理李善《文选注》的版本、佚文、异文,考辨注本变迁、体式演变等,透视文选学的流变。  相似文献   

19.
《文选集注》是传世唐写本中保存唐人《文选》注释最为完备的资料库,1856年由日本学者涩江全善、森立之《经籍访古志》一书率先著录,1908年前后董康赴日时据《经籍访古志》的记载进行寻访,尚得三十二卷。今本保存于日本数处,其中,金泽文库所藏最夥。其他尚有东洋文库、东京九条公、京都小川氏、佐佐木氏、里见氏等收藏处。今存《文选集注》为残卷,约二十余卷。唐钞《文选集注》是今存诸唐钞本《文选》中保存今已失传的《文选》旧注最多的一部唐写本,宋代刻本中已经消亡的陆善经注、《钞》、綦毋邃注等,在唐钞《文选集注》本均可见到。因此,唐钞《文  相似文献   

20.
即使以补善注本“释事忘意”缺憾的五臣注本,最终也抵挡不住它的学术影响,败下阵来.综述李善《文选注》的历代研究,可梳理李善《文选注》的版本、佚文、异文,考辨注本变迁、体式演变等,透视文选学的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