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学贯中西的美术史论家们高度概括了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分野:中国画是写意的,西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表现的,西画是再现的;中国画是散点透视的,西画是焦点透视的.长久以来,中外绘画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画特质与规律的研究,恰是中国画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但是,以上的概括总令人感到是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画硬塞入西方艺术理论既定的框架之中,不惟削足适履,附会牵强,且也很难涵盖古往今来的中国画深邃内涵。其实,古今中外的绘画,无不是从摹写自然开始的,又因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于自然与社会、自然与情感、自然与理性的各自理解,最终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创作流派以及诠释和解读艺术现象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李苦禅(1899-1983)是中国山东省一个贫苦农家的儿子。他靠着乡亲们的帮助,勤工俭学和租拉人力车的微薄收入,以刻苦的学习和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美术最高学府的优秀生,他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绘画教育的学生之一。他又是中国近代最具有影响的绘画大师徐悲鸿和齐白石最早的学生,他率先响应徐大师“中国画要中西结合”的号召,在20年代中期发起了“中西画会吼虹社”,走在了中国画革新的前列。李苦禅的“中西绘画结合”绝不是两种技巧表面的撮合堆砌,而是把西画重视客观写生与人物花鸟解剖结构的美,以及自然光色…  相似文献   

3.
独具一格的中国画闫秀芝我国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前,西方的绘画作品与绘画技法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对外贸易三种渠道大量进入我国,为区别中西绘画,人们将我国传统绘画称为"中国画"。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  相似文献   

4.
1983年,我评介白统绪水彩画时曾这样写过,从西方拿来的艺术形式,却不是配方水彩风格的重复;认真向民族民间学习,却不是水彩画纸上的中国画;取之于现实生活,却不是自然的翻版,白统绪的画,洗炼概括,清晰质朴,苍润丰厚,意境深邃,有畅快泼墨的淋漓,有浑然天成的凝重,是地道的、白统绪式的水彩风格。  相似文献   

5.
刺绣与绘画密不可分,刺绣藏品更是如此,是以绘画为蓝本的艺术再创作。上世纪30年代,随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渐入,国人的审美习惯逐步变化,以致影响到刺绣艺术,并对其发展起到了某种推动的作用。刺绣艺人一改“密接其线,排比其针”的传统技法,借鉴西方美学理念和绘画方法,运用新的针法表现西方绘画,这种针法即——乱针绣。  相似文献   

6.
南齐谢赫于《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赏鉴的6项要求即所谓"六法",其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随类赋彩",四曰"应物象形",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摹写"。"六法"既是品评中国画的概括,更是专指工笔重彩技法的绘画准则。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成熟期距今就有1000多年,而欧洲的油画到15世纪后才兴盛起来。中国唐代的人物画就达到了成熟阶段,宋代以后山水花鸟画的发展在世界上也是令人注目的,当时有许多外国画家开始研究中国画。可以说,中国美术的发展,是在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17世纪下半叶,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主纷纷东来,国人从宗教人物画像中开始接触了西方画;清末民初,西洋画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画家从中借鉴了一些优秀的创作方法来丰富中国画的创作。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油画的发展基本处在对欧洲油画古典主义的模仿状态上,当时我…  相似文献   

8.
真正优秀的中国画艺术,不仅依赖于自然形状的正确描写或单纯强调造型的写实,而应追求空间与水墨张力的自由。因此,若一味地沉湎于古人的程式或一味地用毛笔对客观物象进行写实性摹写,则是对于中国画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表现派是20世纪初产生在德国的西方现代资产阶级美术流派,其艺术主张不仅表现在绘画如油画和版画方面,且在学,戏剧,音乐,建筑等方面都有反映。作为绘画领域的表现派,与同一时期产生在法国的野兽派在艺术主张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这是艺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古典的艺术观是以美学为出发点,要求绘画达到真、善、美这三个境界。绘画,如一面镜子对实体与自然的反映。这里主要是以自然美与艺术美作为艺术的美学范畴。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高于自然美的。艺术美由心灵产生,是出自心灵的活动与自然的创作,是再生的美,高于自然的美。黑格尔认为,只有心灵的美才是真实的。在这里,黑格尔就脱离了亚里斯多德所主张的“形”与“质”不分的一体概念,引入主观主义的艺术界定。现代主义的艺术,源于这种主观的艺术界定,用创作迫使观众从“…  相似文献   

11.
将生活作为一种气象而不只是一种形象,是田黎明中国画艺术中整体性的来源。专注于形象,犹如西方绘画,关注造型与视觉分析,但极易进入一种理性的、科学的形式语言与现实主义的生活再现。而气象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美术家,也从未有美术作品发表,是没有资格谈论美术创作的,但我自幼喜欢信笔涂鸦。我上小学时,毕加索和罗伯特·劳森伯格的画风在中国尚不流行,我所在的山村小学也无其弟子,我稚嫩朴拙的美术创作自然难入老师法眼,甚或不屑一顾,在屡屡打击和挫折下,一个“伟大”的艺术天才被扼杀了。求知艺术的坎坷却激发我对艺术更崇高的热情,于是我放弃早期失败的美术创作,转向美术家的创作的研究,尽管盲修瞎练,却也无师自通且有感悟,不敢正论,只能杂说一二。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10,(3):90-90
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日前成立。张仃先生的夫人理召先生担任中心名誉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担任中心主任。张仃今年93岁高龄,70余年的艺术生涯跨越漫画、实用美术、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舞台美术、动画电影、装饰绘画、壁画、中国画、书法、艺术批评、美术教育等诸多门类,  相似文献   

14.
去年岁末,《归去来兮~旅法画家张值油画展》在北京当代写实美术馆开幕,展出的是张值近10年创作的油画,人们由此可了解到张值艺术创作的轨迹。张值的油画,从东方审美情境出发,融入西方绘画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张值是继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之后,在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绘画创作上又一位成就卓越者。  相似文献   

15.
当中国人开始用西方人的技术画画,同样地西方人学习中国画技法的时候,彼此面临的挑战均是避免模仿或抄袭对方的某种样式。作为艺术家,无论其国籍、所用媒介抑或艺术样式,竭力表达的都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和看待世界的观点。其间,便是一个自我定义的过程。韩绍光成功地在西方绘画工具和独特的中国意识之间创造了一种聚合效应,他机敏灵活地游行于抽象与具象之间,通过对于诸多文化元素的组合,成功揭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和谐与冲突,表达自己的提炼与洞察;进而,以作品彰显其表现手法的原创性和深度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08,(2):97-97
西方艺术评论家肯尼斯·克拉克在其著名的《裸体艺术论》中提出:赤裸,指的是踏出浴缸后的你我两人,而裸体(THE NUDE)是一个艺术范畴。艺术史作为一门学术种系,在过去的60年中已经累积了数千篇关于身体、裸体及躺姿裸女的作品以及如何定义艺术与艺术家的文章。西方绘画雕刻艺术在人体中也已探索了数千年,翻来覆去地表现着人体,在裸体的刻画中透露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思想感情和社会思潮的变迁;同时也呈现不同艺术家裸体表现的独特趣味与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画,独立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作为东方艺术之瑰宝,与西方油画相媲美。历史上,外国研习中国画者,不乏其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频繁的中国画展览在海外举办,备受世界各国人民青睐,中国画的传播日益广泛。国外自学者和赴华留学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笔者来到英国,与英人社会中一个名为“中国画画家学会”(ChineseBrushPdstersDSociety)的团体接触,不禁深为其组织之规模、追求之执著、活动之频繁所感动。出于职业习惯,对凡与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的人和事,总有兴趣接触和了解。1…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化交流》2009,(2):88-88
“台湾佛教美术”丛书全套书共3册,包括①供像篇;②绘画篇;③建筑篇。 本书作者陈清香教授为身兼“学术”、“田野”双重身份的研究学者,从事佛教美术研究近40年,不但考察全世界的佛教史迹,足迹更遍台湾佛教名所,是专门研究台湾佛教美术的著名专家。该《绘画篇》主要叙述的是台湾自清代至当代的佛教绘画发展,内容分析历代画人、画题、画迹与画风。  相似文献   

19.
朝鲜艺术品备受追捧 不久前,举办于深圳的“朝鲜美术专场拍卖会”竞拍热烈,最终成交64幅作品,成交总额400万元,成交率86.3%;朝鲜绘画所受追捧的程度可见一斑。据悉,当天的拍卖汇集了近百幅朝鲜美术品,其中许多作品代表了当代朝鲜的最高绘画水准,如被视为朝鲜国家瑰宝的郑昶谟、郑永万、鲜于英、金圣姬等大家的绘画,这些颇具前苏联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堪称朝鲜绘画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自然和人类向来关系密切,它常常是艺术家们所描绘的对象,长久以来它身上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情感和梦想。在西方,关于自然的风景画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流变过程,目前我们无需步出国门,在国内就能亲身领略其永恒魅力。201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正推出"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2月1日—5月9日),展出了来自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127件艺术精品,涵盖了从古巴比伦到现代美国的4000年以来的绘画、雕塑、工艺品、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探讨了艺术大师们如何看待和表现"自然"这个宏大亘古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