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字法》,搞好新形势下的语言字的标准化、规范化,国家语委于2002年10月立项研制《规范汉字表》,对于汉字字形进行新的规范。汉字字形体系是一种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层级结构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汉字字形内的系统与元素之间,元素与元素之间等内部矛盾及其运动决定着字形的特质及其发展变化。规范汉字字形,应该从字形的内在矛盾及其规律出发,结合汉字的职能、汉字的历史和现状,制定必要的原则与方法。这些原则是:整理字形要从整字的各个层次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着手;整理字形要从字形的表达功能、书写功能、审美功能综合考虑而以表达功能为主;整理字形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导读》2013,(10):1-1
不久前,《通用规范汉字表》由国务院正式公布。该表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规范的总结,也是信息化时代汉字规范的新起点和新发展。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其中常用字6500个。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5,(2):82
编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出版:新华出版社《通用规范汉字表》识字挂图的出台背景2013年8月19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汉字规范化是加快普及国家通用文字的重要前提,是文化教育事业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通用规范汉字表》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是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新形势下社土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规范的总结、继承和提升,也是信息化时代汉字规范的新起点和新发展。《通用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4.
《教育》2015,(10):82
出版:新华出版社《通用规范汉字表》识字挂图的出台背景2013年8月19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汉字规范化是加快普及国家通用文字的重要前提,是文化教育事业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通用规范汉字表》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是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规范的总  相似文献   

5.
<正>《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我国关于汉语规范字的集大成性质的语言文字法规。它在整合原有字表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进行了增删,弥补了不足,使之更加符合当代语言生活实际,突出时代性和通用性。《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制定立足于较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一、二级字表的研制,即判定哪些字在  相似文献   

6.
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历时10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日前由国务院正式公布,该表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规范的总结、继承和提升,也是信息化时代汉字规范的新起点和新发展。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其中常用字6500个,比原来的通用字表减少了500个。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形势下对印刷宋体字形进行微观调整,根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笔形变异规则,对个别游离于规则之外的汉字字形进行微观层面的标准化处理,是信息时代对汉字规范工作的新要求.这项工作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字形调整的结果将会使汉字的规范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并委托商务印书馆组织编写的《学生通用规范汉字字典》日前出版。该字典与最新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配套,有助于增强学生书写汉字的规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国务院2013年6月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这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是最新、最权威的规范汉字依据。《学生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从教学的角度做了许多贴心设计:收字量适中,照顾到基础教育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的常见问题,细致灵活地指导使用规范汉字,同时贴近学生学习需求,设置了“提示”“辨析”“组词”等实用性很强的栏目。  相似文献   

9.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需要处理好通用规范汉字与非通用规范汉字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专家意见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4,(35)
正编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出版:新华出版社《通用规范汉字表》识字挂图的出台背景2013年8月19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汉字规范化是加快普及国家通用文字的重要前提,是文化教育事业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通用规范汉字表》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  相似文献   

11.
《通用规范汉字表》附件1中附录了《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并且在该表的说明中明确表示:“本表的编制是为了指导正确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方便古籍阅读、促进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交流。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使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表中共收录了3120个规范字及其相应的繁体字、异体字,包括2546个规范字相对应的2574个繁体字、794组共1023个异体字。值得注意的是,《对照表》对96组一个规范字对应多个繁体字(或传承字)的字际关系进行了分解,表现出其处理相关问题的科学性。我们就以本表为基础,对照台湾《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对两岸字用、字形存在的差异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一、现行汉字的形成教材指出"现行汉字是指《简化汉字总表》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公布以后所通用的汉字".《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是196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的,因此现行汉字的最后形成期应在1965年.现行汉字有些书叫现代汉字.现代汉字是同古代汉字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古代汉字是指汉末楷书出现以前的汉字,这样现代  相似文献   

13.
家都知道,用字要规范。但实际上,人们用字时常有不规范之处。例如,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小学写字教材《写字》(二年级上),全书只有千把字,采用了一些手写字,其中不规范的,竟达三四十个。笔者就此写过《(写字)字要规范》一文,发表在《语文学习》1989年第1期上。为什么人们用字想规范却往往不规范呢?关键是人们对规范汉字和不规范汉字分辨不清。  相似文献   

14.
李宝贵 《教育科学》2004,20(6):37-40
本文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探讨对外汉字教学问题。介绍了与对外汉字教学相关的汉字规范标准。强调对外汉字教学必须教授规范汉字,在正式教学中,不向外国人教授不规范汉字。例举了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常见的字音和字形不规范现象,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8月12日,教育部2009年第12次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及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通用规范汉字表》意义何在?是如何研制的?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就这些大家关心的话题,国家语委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6.
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这个字表是在此前规范第一次发布近60年、重新发布近30年后,经过12年研制完成的。它在过去规范的基础上,用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获得大量的数据,采字和整理字际关系都有较为准确的量化数据作为依据。《字表》考虑到汉字发展规律和社会应用的现实,从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将过去的多个字表汇集在一起,便于查检、使用。本文进一步讨论《字表》研制的时代背景和《字表》发布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也再次论证字表保持稳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3,(10):80-80
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新收录汉字8105个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历时10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于8月27日由国务院正式公布。该表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  相似文献   

18.
《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字形音义源流电子检索系统是应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字形音义源流研究"的研究需求构建起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个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8105字字形、字音、字义源流演变为一体的计算机检索系统,将学术研究与汉字知识普及相结合。文章详细阐释了构建该系统的必要性以及设计理念。该系统的构建旨在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解读,弘扬以汉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知识,为民众正确使用汉字提供尽多可能的便利。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字和现行汉字是两个比较容易混同的文字学术语,对这两个术语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理解,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认为,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用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字,既包括古今通用字,又包括现代汉语专用字。现行汉字的范围可狭、可广,但其核心成分应该是现今社会通用的、经过整理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汉字规范工作,无论是观念范畴还是工作层面,无论是研制标准还是推广执行.总的态势是越来越科学化。这一态势集中体现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中。《规范汉字表》从2001年5月作为教育部重大课题立项至今已有5年多。在研制过程中,有关汉字规范的主要问题几乎都涉及了。有些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基本解决,有些问题则至今还存在意见分歧。总的看来,讨论越来越深入。下面集中介绍一下有关简化字和繁体字讨论的两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