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广阔的新视野、新方法,分析研究处在“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注重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发展的一种基本走向。为适应高考命题发展的这一要求和趋向,有必要深人研究近年高考对历史基本理论考查的特点,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更自觉地加强历史基本理论教学。一、对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延伸至选择题近年高考对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向试题全面渗透,已从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的考查,扩展到选择题的考查。从近年的高考试卷看,在选择题中,出现了一些考查理论思维能力的试题。这类试题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题干给出历史事实,选项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抓住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我国目前教育改革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可谓是不谋而合。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精华,探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历史教学的可行性,是创建一个开放的历史教学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既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最大的思想成果,也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理论成果,从世界历史思想、社会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传统观点,其中包括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超越和突破,从而使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具体地分析历史环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推动了外语教学观念的更新;了解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有利于掌握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本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学理论发展历史和在其影响下产生的不同的外语教学观点、方法,综合分析了各类外语教学方法的优点,力求探索未来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同时也是科学分析历史与实际问题的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看,毛泽东,邓小平尽管没有撰写世界历史理论方面的专门文章,但是他们通过实践途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并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和马克思,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相比,他们的理论在建构途径,基本形态,着重点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中学历史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在历史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历史材料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高度和认识高度,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不断满足人民利益需要、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的基本原理,赋予了人民主体理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丰富和发展人民主体理论的巨大贡献,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出,自从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以来,各个民族或国家,在各方面都日益联成为一体,参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任何民族或国家要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将自己置于世界历史的整体中去考虑。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从而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理论发展新境界的历史,与时俱进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人们一个永恒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终身课题,必须一以贯之。当今世界的形势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本从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之关系这一特定视角,对建国后十七年学的演变轨迹作了历史性的考察,并提出了这一演变的内在历史原因和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2.
水彩画的材料、技法有其独特演变历程,不同历史时期的变革对水彩画的存在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历史和艺术发展观来看材料技法的更新引领、辅助和推动水彩艺术的发展。水彩画材料、技法演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也是当代水彩画创新中不可忽视的传统资源和经验宝库。  相似文献   

13.
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对能力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行为主义导向的任务技能观、整体主义导向的关键能力观、建构主义导向的整合能力观,这充分体现了职业能力观演变的历史逻辑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对职业能力观演变的历史逻辑关系之探讨来进一步厘清不同职业能力观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同时通过对三种能力观基本理论的述评来进一步解读其本质及其对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更是一个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来阐释经济范畴与原理的范例。它是斯密关于历史进化过程的更广泛的观点应用到一个特定的社会,反映了一个关于人类和宇宙更基本的前提在历史上的表现。其中斯密的阶级分析法、历史阶段理论、殖民地理论等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说苑》上溯历史故事在先秦古籍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核心到边缘再到核心的发展过程。第一次转变是从“史”到“文学”的转变,第二次转变是从“文学”到“史”的回归。两次转变的质素不同,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刘向采用历史故事著书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说苑》一书中,对历史材料的处理也有多种方式。尽管《说苑》的文体归属至今仍无定论,但它在中国小说文体形成之链上具有重要作用,是小说观念发展变化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二战"史观教育是当代德国历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末遭遇危机,在60年代德国政治家、知识精英、司法机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并在70年代产生了积极效果.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变革的基础,是德国社会对"二战"历史的全面反思和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认为历史是“进化”的,它具有进步性和曲折性,呈无极限之螺旋状而非直线上升。历史“进化”之动力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革”和“力”。梁的历史进化论,激励着当时中国人救亡保种的斗争活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囿于现代化的自我展现程度与人们自身的认识限度,人们提出的现代化目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界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一系列现代化目标,既彰显着历史之境遇,亦凸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现代化理念的演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宏观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眼光考察了广义意义上西方教育目的演进的主要历程,阐释了每一演进历程中西方教育目的主要特征和思想内容,并从西方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中理性探索了西方教育目的的三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同朔地区即大同、朔州两地,均在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之中,历史以来同属一个政治地理单元。这里的地名由于存废迁徙变化较大,古今不能一一对应。考辨其源流,梳理其脉络,对于研究该地历史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