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罗素的儿童教育观是其现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思想融合在教育上的体现,彰显了教育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在儿童教育上,罗素认为,早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品性,开展得越早越好。在儿童教育维度上,他反对由来已久的过分强调知识教育的做法,认为应当重视身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品性教育、“智力美德”和建设性技能的培养,强调通过全面教育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儿童教育路径上,罗素提出了“儿童中心”式的教育方式,即为儿童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促进儿童伙伴间的交往及适宜的评价等,以保障其愉快、自由、主动学习。罗素的儿童教育观在欧洲“新教育运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素的大学教育思想是罗素教育思想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的个人本位的大学教学目的,以才能和智力为标准的选拔制度,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学观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等观点,是罗素大学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这些观点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深思。  相似文献   

3.
罗湘豫 《教师》2010,(20):122-123
智力障碍儿童是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应开展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高,以提升其生存质量。本文将从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拥有积极的自我态度、掌握简单的自我调适方法三个方面谈智障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智力障碍儿童是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应开展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高,以提升其生存质量.本文将从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拥有积极的自我态度、掌握简单的自我调适方法三个方面谈智障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一、罗素的儿童品性教育内涵 教育者要重视儿童的品性教育。罗素提出“品性教育必须始于诞生之时”.要把培养具有理想品性的人作为教育的目的。因为,只有具有理想品性的人,才能建设美好社会和创造美好生活。这种理想品性主要包括活力、勇敢、敏感、理智等,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理想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罗素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除了哲学家、数学家等身份之外,还是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活动家。罗素建立了他的新道德哲学,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尤其是关于儿童道德教育的思想充满着智者的魅力,对我们进行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包含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及早施教的教育原则,已被当今社会所认同并实施。他的“爱与同情”的教育方法对中国父母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而在家庭教育的内容方面,罗素不仅重视品行教育和智力教育,更强调在家庭中施行性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曾兰 《广西教育》2011,(22):63-63
智力落后儿童的障碍程度各不相同,为了教育和治疗方便,我们一般把智力落后儿童分成三个等级: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中度智力落后儿童、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可接受教育的儿童,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可训练教育的儿童,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需要终身监护的儿童。笔者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十多年,接触的多是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其教育训练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柏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20世纪英国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1926年出版的《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罗素于1921年9月与朵拉·布莱克结婚,相继有两个孩子。他在知天命之年才得子,对孩子钟爱有加且非常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他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写了这部教育名著。他特别重视0~6岁儿童的品性教育。他指出,儿童6岁以前是品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因此,6岁以前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品性教育。在罗素的研究中,他认为恐惧心理几乎是人的性格发  相似文献   

10.
李生兰 《山东教育》2003,(15):17-18
内省智力即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智力。脑外科和脑研究表明,这种智力和其他智力一样,在脑中有相应的位置,如果受到损伤,就会丧失,孤独症儿童就是一例。家长不仅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大脑,而且还要大力开发孩子的内省智力。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教育的使命是教会孩子懂得人类的多样性、相似性和依存性,而“认识他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首先使儿童学会认识自己;只有这样,儿童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培养儿童情感同化的态度,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家长在提…  相似文献   

11.
谢明 《中国教师》2010,(21):6-8
<正>长期以来,社会对智力发展障碍儿童的看法和态度消极,尽管经过多年的宣传,仍有为数不少的人提起智力发展障碍儿童常以"傻子"、"白痴"挂在嘴边,歧视和轻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1]即使在特殊  相似文献   

12.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都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智力落后儿童在受教育权利和教育目标上都与正常儿童相一致。但是由于智力落后儿童群体是一个智力上、身心条件上都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的特殊群体,所以,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应制定一些有利于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开发、身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多元智力理论尊重儿童智能组合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长处,认为“智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和教育重塑的结果,良好的教育经历在个体个性与能力结构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Gardner),教育应当而且也能够发现和实现儿童的智力潜能。因此,将此理论运用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针对每个儿童的智力特征去帮助他们建构自己的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加登纳教授在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时,认为不应该也没有提出一套与其理论相应的教育模式。教育对象不同,教师特点不同,各学校、各地区情况不同,运用该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方式、方法也应不同。幼儿园具体应该如何做?如何使儿童在学前阶段从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真正受益?换句话说,多元智力理论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地区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存在普及率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了满足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顺应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尽快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上海市政府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而且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较大,从而使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成为可能.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上海如何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5.
智力落后儿童智商低于正常儿童,适应能力差,接受学校教育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必要,但是因为入学焦虑而导致无法正常入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从智力落后儿童入学焦虑的表现、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对智力落后儿童入学焦虑进行分析。为摆脱焦虑,顺利进入学校学习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项对超常与常态儿童学业情感态度的研究 ,其特点是详细考察学生对于学习课程 (特别是数学课程 )的情绪感受范围和层次 ,从得到的结果使我们看出 ,1 3岁的少儿(高智力 )班学生对学业内容有着比同龄常态班学生更积极的情感态度 ;而少儿班学生情感态度测量与学习成绩较低相关与他们的智能水平有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 ,高学业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仅基于较高的智力 ,儿童积极的学业情感也是重要的心理因素 ,应引起教育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伯特兰·罗素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人类普遍需要的活力、勇气、敏感与智力,认为“一个社会,如果人们都具有教育所培养的高度活力、勇气、敏感与智力,那么它将与迄今存在的一切迥然不同,几乎不会使人感到不幸”。认为教育要重视自身的发展需要,否则培养出的人往往缺乏理智和情感、志趣和爱好,态度冷漠,精神贫乏,缺少个性,没有生机与活力,没有进取和创新精神。教育者应以此为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继承人类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更要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教育如何造就培养具有这种精神的新型人才,将…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国力直接取决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时代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出新一代科技人才,因此对幼儿阶段科学素养的启蒙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和关注.教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儿童潜能、为儿童一生奠定良好智力基础的重要学科.本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析了幼儿科学启蒙的研究中幼儿所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韩国智力落后儿童性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适时、适度、适当的性教育 ,不仅能使其顺利度过青春期 ,而且对于以后生命历程也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文从智力落后儿童的性教育的研究、性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几个方面 ,对韩国的智力落后儿童性教育的状况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以期引起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及在进行智力落后儿童性教育时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将智力障碍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中 ,使他们接受合适的教育 ,是一个目前正在探索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杭州市萧山区分别从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学制问题与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实施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优化整合问题、智力障碍儿童教学的校本教材确定与教学以及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教学方法改进四个方面突破 ,形成了多元化的随班就读教育模式 ,不仅为该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而且也为我国其他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