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兰州市三十二中谈存信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易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尽量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在新授课、练习课中所习得的数学知识是零散的,好像是一颗颗珍珠。基于单元思维的数学学习,需要把各个课时中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与内化,将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通过整理形成数学知识链、方法结构源,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内化,也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块。  相似文献   

3.
1 为什么要让学生反思数学学习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应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设法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才能让知识得到“同化”和“顺应”。但是数学本身的抽象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数学活动的探究性、数学语言的特殊性 ,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 ,不可能一次性直接地把握数学学习活动的本质。例如碰到问题怎么办 ?产生了错误怎么办 ?这时就需要学生进行反思。反思是指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知识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的内化过程而内化,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最后大多都要上升为抽象的内化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说数学”,就是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暴露思维过程,将他们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5.
鲁永江 《考试周刊》2007,(26):55-56
反思性数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考察自己活动的经历中重构自己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立足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内化他人见解、形成“简缩”的思维结构、掌握思维策略、丰富元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艳超 《广西教育》2011,(34):60-60
儿童运用学具学习知识的过程,起初是获得感知和表象,而后是摆脱学具,依靠内部语言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识,这一逐渐“内化”的过程,使学生从直觉动作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既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APOS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强调学习过程中数学活动的重要性,倡导教师构建直观的概念学习背景,引导学生在实践、思维运算和反思抽象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中实现数学概念形式定义和本质理解的统一,丰富学生构建概念的过程,提升内化知识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或数理关系,促进知识内化,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创新的视角设计教学内容,把数学知识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融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深入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理解,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主动思考内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在实践学习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展数学综合素质,使创新教学中的数学课堂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授予-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不应该看作“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正如建构主义先驱皮亚杰所说,数学思维的发展要在更高层面上对自已得到的东西,重新进行建构,使之成为一个更大的建构。通过建构,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有利于完整地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针对性强,省时省力,提高效率;通过建构,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优化解法,促进知识内化,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建构,使学习者逐步理解数学知识及其联系,完善知识结构,从而防偏纠错,优化思维品质。本文结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谈知识建构在排列组合教学活动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我们要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维和方法,同时学会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到成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说话”,通过整理思路,把内心的数学心理思维过程,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有根据有条理和比较完整地表达出来的一系列动口、说话的过程。1进行“说话”教学的必要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对思维有概括和调节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完善,离不开语言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学生掌握知识,必须通过语言。学生掌握语言本身,是由外部向内部转化的过程,即内化过程,同时又有由内部向外部表达的过程。西方心理学家通过因素分析后指出,语言因素,即用词语表达思想和语言表达数学关系的能力,和学生数学能力有特殊的关系。数学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发现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创造能力。2“说话”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数学,促进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在口头数学语言和书面语言这两方面都获得交流能力。其根本途径有两条:①“非正式的口头语言→非正式的书面语言→形式的书面语言”,鼓励学生写下他们非正式的言论,然后努力把写下的东西逐渐向合适的形式靠拢。②“非正式的口头语言→比较形式的口头语言→形式的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写下来之...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学生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语言表达出来。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进行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实现自我学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思维可能会超越常规,出现新颖而独特的想法,孕育可喜的创新因素。因此,培养儿童的数学语言,是唤醒、启  相似文献   

15.
学习进阶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某一知识时,对该知识的认识和思考不断深入、精致和完善,逐步实现知识层级的跨越,最终获得思维与素养的进阶发展。本文依托“学习进阶”理论,精心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学习进阶层级建构策略:把准“低起点”,调用已有经验初步感悟算理;激活“中间水平”,连续深入理解算理与算法;实现“高落点”,综合运用内化算法。  相似文献   

16.
内化,就是学生将要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学生理解掌握语言文字必须经历的过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程度取决于内化的深度。在教学中,我抓住“操作”、“理解”、“运用”三个环节,创造内化条件,加快内化的进程,提高内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要求人全面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学。一、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活化学生思维过程 ,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淡化教学形式 ,注重教学实质的根本要求。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知识发生过程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数学思维中去思考和认识。传统的教学严重存在着削弱“过程”、偏重“结果”的现象 ,把学生当作容器 ,直接灌输死知识 ,这不利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为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  相似文献   

18.
数学经验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而产生的一些体验和意识的积累,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生长点。文章通过“辨析生活经验,实现有效教学”“提升知识经验,彰显个性学习”“积累思维经验,内化数学知识”“巧借活动经验,扩展认知结构”等策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李辉 《广西教育》2008,(34):26-27
“问题表征是指根据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问题的结构,构建自己的问题空间的过程,也是把外部的物理刺激转变为内部心理符号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问题表征可以说是一种过程,即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内化;也是问题理解的一种结果,即问题在学生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学生问题表征能力的强弱对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因其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也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数学方法上相机诱导学生,培养学生精锐的数学思想、敏锐的数学思维、新锐的数学视野是基础教育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性追求。传统数学课堂往往将所有数学问题聚焦于课堂中,期望课堂能毕其功于一役,解决所有重难点,结果并不理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前期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场所,如答疑、解惑、运用等。“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是重构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其中,“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是“翻转课堂”重要的两个环节。“信息传递”是教师提供了视频或在线辅导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吸收内化”过程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有的放失,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笔者认为,“翻转课堂“至少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