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妙联鞭赃官     
大年三十晚,一个贪官,在县衙门上贴了一幅红对联。上联是“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下联是“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久(九)居德苑十分廉明”。横额是:“福荫百姓”。   初一早晨,衙门口的人围得水泄不通,还不时有人喝彩:“好呀!写得妙极了!”贪官听了得意洋洋。突然,一衙役匆匆跑来说:“老爷,不好啦!不知道是谁在红对联旁又贴了一幅白对联。”贪官满脸煞白地跑出去一看,只见那上联写着:“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下联写着:“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横额是:“苦煞百姓”。  相似文献   

2.
刘洪波 《师道》2006,(4):19-19
北京大学到底是北京大学,2005年的自主招生作文题,就给出了一个大有新意的作文题——写一篇“贪官检讨”。中国人写检讨,并不是什么难事,从小到大,没写过检讨的,不说“未之有也”,也是凤毛麟角,就算没写过,至少对这种中国特色的“应用文”绝不缺乏了解。所以,对一个高中生来说,“贪官检讨”,难,不在写检讨,而在模仿贪官。对此,北京大学的命题想必是有充分体谅的,试题出得明确,“要体现出其中的华而不实、雕琢堆砌、避重就轻和企图敷衍了事。”有这样的指示,学生写起来就有方向了。但我还无法断定,这个提示,到底代表着出题者对“贪官检讨”的…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10,(2):84-87
上期回顾:最落后的班级——“牛头班”迎来了新老师“肉圆”,他试图改变大家颓废的学习态度。 每天的早自习,“肉圆”一定比我们先到,而且死赖着不走。他还喜欢在黑板上写些诸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早起的乌儿有虫吃”等等励志的词句,最后再加上“与同学们共勉之”七个字。而且,短短的一个句子,他都得用两三行才写得下。  相似文献   

4.
施蓦 《作文大王》2023,(11):12-13
<正>我有一个“不知道”爸爸。之所以叫“不知道”爸爸,是因为不管我向爸爸问什么问题,他总是回答:“不知道,我不知道呀!”有一天早上,我从鼓鼓的大书包里拿出习题本《语文课课练》,开始写作业。爸爸坐在我旁边陪着,他一会儿翻翻我的其他作业,一会儿在房间里转来转去,最后拿起手机,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写着写着,突然有道题让我犯了难,我戳戳爸爸的手臂,虚心问道:“爸爸,‘熨帖’是什么意思呀?”爸爸头也没抬,  相似文献   

5.
在《水浒》书里,宋江被描写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让我们提出几个问题:宋江是真反贪官吗?是真的反倒了贪官吗?他是站在哪个阶级立场上来反贪官的?他与贪官究竟是什么关系?“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个什么政治纲领?这个政治纲领最后会落个什么结果?  相似文献   

6.
安徒生的脑袋安徒生非常热爱童话创作,为了他的童话,他必须热爱自己的脑袋。到了晚年,每当他写作写久了时,常会呈现麻木的状态。为了不被别人误认为自己“死了”而活埋,安徒生在口袋里和帽子里都放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安徒生,有一个看来像是死去的脑袋。”机智的易  相似文献   

7.
平白 《学习之友》2006,(6):19-20
《红楼梦》中写了个贾雨村。贾雨村的才华,除去住在和尚庙的时候写过一副对联、一首诗外,最显眼的是断过两个案子:一个是第四回叙述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轻易将一桩无故打人致死案化为乌有;再一个是诬平民石呆子拖欠官银,夺取了他十几把具有文物价值的祖传古扇,送给了老贪官贾赦以博其欢心。  相似文献   

8.
不公平     
《小读者》2004,(8)
老师罚两个不守规矩的孩子在放学后留下来,将自己的名字写一百遍。一个小孩写完回家了。另一个仍在写着。老师问:“怎么回事!”那孩子哭着说:“太不公平啦!他的名字叫丁一,好写得很。而我却叫魏鑫龙。光是那个该死的‘鑫’就有二十四画呢!!”不公平  相似文献   

9.
于丁 《成才之路》2011,(32):97-I0014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有一位年轻的职员名叫阿基勃特。他独辟蹊径,用特有的方式流露着对职业的爱和公司的情。每当他远行住旅馆时,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平时在书信或收据上也不例外,签名之后,必然写上那几个字。因此,同事们送他一个绰号,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人叫了。  相似文献   

10.
开心频道     
球赛作文一天,老师正在给一个班上课。并要他们写一篇关于最近一场足球赛的作文。一个男孩写了几个字,就放下了笔。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了?”男孩说:“我写完了。”老师拿起他的本子,只见上面写着:“雨天,未赛。”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按事先备好的教案向学生提问:“小蝌蚪是用什么办法找妈妈的?”有学生说:“它一个一个问着找。”这正是我需要的答案,当我肯定他的回答时,另有一个学生答道:“小蝌蚪这样一个一个问别人来找妈妈,是最不聪明的办法!”这是我预料之外的答案。我想到学生的说法不能轻易否定,就问:“那你说小蝌蚪该用什么好办法找妈妈呢?”“现在条件先进了,小蝌蚪只要写一则《寻妈妈启事》,在电视上播放一下,不就简单了。”这时,又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青蛙妈妈也可以写一个《寻儿启事》,写上蝌蚪的样子和…  相似文献   

12.
师者如斯     
据说,写一个人最好是写他的“眼睛”,而章先生这两只眼睛恰恰是最没写头的:笑模笑样,没有神采,被瓶底厚的镜片遮挡着。我与他初识、熟知乃至成为“忘年交”,大约有十多年了。但真要写他,一讨竟不知从何写起。章先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没有?比如谈吐、性格,没有。平?..  相似文献   

13.
石榴     
从前有个人,他的果园里有许多石榴树。每年秋天他一定把石榴盛在银盘里放在屋外。为了表明他的意图,他在盘子上写着:“任选一个,欢迎自取。”  相似文献   

14.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他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位诗人路过,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那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位诗人,他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诗人笑笑,念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这便是诗歌的妙用。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结尾,教者让学生写出与相等的分数,能写几个就写几个。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不停地写,尽量多写一些。可是,有一个学生只写了一个与相等的分数,就坐在那里得意洋洋地看着其他的同学。  汇报评讲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写出的个数,那个学生说:“我只写了一个”,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可他却说:“我虽然只写一个,但却可以表示无数个。”同学们都不明白,也很好奇。教者让他说出写的是什么样的分数,他的答案是: =。他解释说:“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a,它的大小不变。其中的数 a可以代替无…  相似文献   

16.
记忆糖果     
上课了,老师来了,“今天我们学习想象作文。”说着,老师便在黑板上写着。“哎,又是作文,烦死了。”我正觉得没劲,忽然发现同桌戴冬冬正从抽屉里拿出一块糖,偷偷地吃着。我小声地对他说:“戴冬冬,给我吃点吧!别小气啊!”“不给!”“好啊你,不给,不给我就告诉老师!”我威胁他说。“别别别!给你就是了!”他接着说,“你可知道这是什么糖果吗?”“不知道。”“这是记忆糖果,你看这上面写着‘记忆糖果,语文数学第九册’,只要你吃了它,书上的知识就都记住了!”我笑了一声:“你吹牛,天下哪有这种糖啊!”于是我拿着书试了…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单位,本人所收的来信大概是最多的。一些理工科大学生和一般知识分子的信姑且不说,这里列举几例文化层次较高者来信中的出人意外之处。   我的一位同乡兼校友,一次找我商量他的工作单位问题,并拿出他写给父亲的信让我看。令人惊奇的是,他落款时在自己的名字后写着一个“示”字 !我告诉他:“示”是长辈对晚辈写信所用之辞,你给父亲写信,末了不写“稽首”之类词语也罢,怎么竟写了个“示”字 !他甚感不好意思,坦白地告诉我,是学他父亲来信这样写的。当我知道他的父亲是位农民时,便不客气地批评他: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生,…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孩子叫汤姆,他的成绩很不好,特别是作文,不仅写得很短,还看不懂他到底写的是什么。这不,语文老师又布置作文了,题目叫“我的爸爸”。汤姆一回到家,便开始想该怎么写,他咬着笔杆,用手胡乱地抓着头发,可这根本不管用,反而让他的头发变成了“鸡窝”。汤  相似文献   

19.
白兔和红狐吵架了,他们把一间屋子隔成两半。白兔住南屋,他在家门前的草地上打了一个木桩,上面写着“白兔的原野”。红狐住北屋.他在自家的窗框上挑出一面旗帜,上面写着“红狐的天空”。  相似文献   

20.
作家与母亲     
这样的一个题目似乎平庸,却是我一直想写并最终不得不写的内容。1994年末,我与作家张承志联系日多,常常一个长途电话打过去,他就在电话那端嗫嗫嚅嚅地说:“我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我每天都要服侍。”我有时是想与他聊聊天,有时是代人向他约稿或我们可能完成的一些商定的计划,但每次电话打过去.高大激烈的张承志却只是咬立着向我诉说:“我正在给母亲喂饭”或者“我明天要进母亲去医院。”在文坛以孤傲固执而著称的鼎鼎大名的张永志,他也终于有他那温情柔弱的一面。他对母亲无法视而不允,他抛弃一切重要的人和本,来陪伴他老母亲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