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和日益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部对高中诗歌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要确定高中诗歌教学的定位、鉴赏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感悟诗歌     
朱爱武 《教育文汇》2003,(11):39-39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诗歌作品?我的理解是:既不是不加指导,信马由缰地由学生泛泛阅读。也不能是只由教师机械僵化地片面解读。诗歌是最凝炼的语言艺术,诗人以最简炼的语言组合创设了所有语言艺术中最富意韵的意象。通过意象创设,或寓意,或象征,丰富的情感或深奥的哲理则自诗歌的意象中源源流淌,让读者从中体会妙不可言的情感。在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3.
鉴赏古典诗歌,可提高素养,陶冶情操。高考把古诗鉴赏作为一个考点,且难度在增大,从2002年开始,古诗鉴赏由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语言的瑰宝。学习诗歌获益良多,可丰厚人文精神,可培养语言感悟力,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但在教学实践中,诗歌训练却常常出力不讨好,难以培养出学生的迁移能力,“老师一讲就懂,换首诗一做就错”,是许多学生共同的感受。本人在高三阶段的诗歌专题教学中有收获  相似文献   

5.
6.
诗歌 阅读     
了解诗歌诗歌鉴赏作为近两年中考出现的新题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一、诗歌的有关知识(一)诗歌的定义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曾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为歌。而今把这两者统称为诗歌。诗歌是通过抒发强烈的感受和情绪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又以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将生活中的事物与诗人特定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歌有精练的语言,分节分行的句式章法,并有鲜明和谐的节奏、韵律。  相似文献   

8.
王广清 《语文知识》2003,(11):F003-F004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或许正是基于这一认知规律,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2003年秋季投入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对2000年版教材作了合理的调整,将原第三册第一单元(新诗单元)调至第一册第一单元,并加大了新诗的分量,力图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为他们以后  相似文献   

9.
黄宝航 《中学文科》2008,(3):102-103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同时,对考生而言也是一个难点。考生在答题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手。下面笔者仅从2007年高考考生答题时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浅谈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内涵与分类和高中语文课本中关于诗歌选文的特点,希望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诗歌部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涵养。纵观中学的诗歌教学,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普遍偏低,形势严峻。本文结合中学的教学实际,探索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在长期的备教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三看”鉴赏法。  相似文献   

13.
14.
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而诗歌鉴赏作为诗歌教学的一部分,不仅是高考的考查内容,也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对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诗歌鉴赏试题都是学生的"软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杨其春 《考试周刊》2012,(25):27-27
对大量复杂问题进行比较、归纳,从中找出共同规律,或从类似问题中,通过对比找出其不同点,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学习诗歌鉴赏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诗词在情感、意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归纳,实行迁移性训练,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较为熟练地进行鉴赏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点拨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美的意境。所谓点拨法,主要有启发和激疑两种,下面试分述之。一、启发点拨启发点拨法,就是在学习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启发点拨学生  相似文献   

17.
诗歌鉴赏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和培养中职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形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量的进行诵读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比较赏析 整体感悟——中学诗歌教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守金 《学语文》2003,(4):34-34
所谓比较赏析、整体感悟,是指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寻找与课文相似与相关的诗歌或诗句进行对照赏析,进而理解诗人的境遇及其对天道人生的体悟,伴随诗人赤裸的灵魂飞翔在精神的自由天地里,寻觅现实生活中的人性人情之美,用心灵来品味、感悟彼此间细微的差别、特色和优长。这是一种极为有益的读诗方法,沉浸其中,你能获得想象力、理解力和感悟力的多重解放,灵魂得以提升的同时,知识面亦能获得瞬间扩展。具体说来,比较感悟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诗歌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语言,高尚的情操,能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产生灵魂的共鸣。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的诗歌,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从诗歌的重要性入手,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仲万奎 《青海教育》2003,(10):34-35
文学作品常分为“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不同的文学样式,就有着不同的特点,因而要采用不同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