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现象反思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非常不乐观;2006年12月23日,召开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并作重要讲话;2007年4月23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同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周慰 《上海教育》2009,(21):4-4
本刊讯 为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上海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这是在近目召开的《操场风雨60年历程——上海学校体育回顾与展望》首发式暨上海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传出的消息。  相似文献   

3.
高小燕 《教师》2014,(15):21-21
正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产生的。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但学生的视力、肺活量水平、体能等素质连续20多年下降。在此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旨在通过学生每天活动一  相似文献   

4.
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出台的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先后推出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及《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等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现今中国学生体质状况2007年4月26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生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学生体质下降  相似文献   

6.
自1999年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为切实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从影响人的体质健康的因素体育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影响入手,探求切实实施国家体育策略,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积极应对措施,并对解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为切实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从影响人的体质健康的因素体育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影响入手,探求切实实施国家体育策略,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积极应对措施,并对解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2005年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非常不乐观;2006年12月23日,召开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并作重要讲话;2007年4月23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9.
“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主题:青少年体质健康与企业社会责任。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学生部分体能指标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专家指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包括肥胖率增长、心肺功能不强、运动能力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等。在学生身体健康情况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呼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健康生活水平,以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从2009年开始建立广东省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白皮书公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07,(12A):6-8
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07青少年体质健康上海论坛”日前举行。来自全国教育、体育、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论坛期间有14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作主题报告。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举办“2007青少年体质健康上海论坛”对落实中央7号文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人民生活富裕了,文化水平提高了,但青少年的体能和健康素质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行为和方式如何培养,什么是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工作机制如何建立,所有这些课题,都亟需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次论坛搭建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学术交流的平台,邀请国内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等方方面面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专家与同行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改善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对策措施,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供决策咨询。 论坛围绕“现代社会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和健康促进研究”“发达国家学生健康比较研究”“现代学生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探讨”“城市体育设施对青少年体育素质发展影响探析”四个方面开展研讨,一些前沿性强、应用性广的研究成果对指导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都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冲击、家长观念过于固化、学校体育边缘化和社会压力日益增大是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面临的主要困境.为此,围绕"师、生、家、校、社"5个方面,提出破解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困境的5条主要路径:通过体教融合,补齐师资短板;转变体育观念,激励青少年养成锻炼习惯;重塑家庭文化,促使家长转变思想观念;学校发挥驱动效应,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借助社区及社会体育组织,构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可能是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路径探寻.  相似文献   

14.
一、国家推介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背景 最新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表明,中国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例明显增加.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5月7号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提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相似文献   

15.
江西与中部五省青少年体质现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依据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对中部六省(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7~18岁城乡汉族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均值分别进行了评价比较,全面分析了江西省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有关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水平全面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3月18日,北京市政协召开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调研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本市近年来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严重下滑。报告建议将体育纳入高考。(2014年3月19日《北京晨报》)现代学生体质的下降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小眼镜、小胖子、抵抗力差等现象已经在学生中得到了普及,身体是革命的根本,重视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势在必行。体质的下降或许有很多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国家推介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背景 最新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表明,中国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例明显增加。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5月7号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提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逦丽  张华 《考试周刊》2012,(49):112-114
通过对2000年国民体质检测报告、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中7—18岁青少年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旨在从2000—2010年十年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变化趋势中,验证我国近年为提高学生体质所实施相关政策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持续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对青少年体质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竞争激烈的考试制度限制了青少年体质的发展,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意识较为淡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存在极大的偏差.指出要建立增进青少年体质的长效机制,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真正落实《意见》精神,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执行情况的监控力度,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体育组织网络,改革考试制度,切实减轻青少年的学业负担.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的下发,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文件精神,我校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全面推进课改为契机,以学校体育工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