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鲜明的教育思想,为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全面贯彻这一方针,我校以"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课堂的老师"为理念,深入推进德育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1.德育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是学科课堂的教师,更是德育课堂的教师。为此,我校首先从观念入手,通过组织教师学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里,德育处老师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权威,学生不接受学科教师的管理是很普遍的现象,不担任本班学科教学的老师去管学生,其境遇更是尴尬。所以,经常出现学科教师把问题学生交给班主任处理或老师只管本班学生而不管其他班级学生的现象。"一次打架事件"现象的出现,给德育主任和德育校长敲响了警钟,他们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经过对"一次打架事件"现象根源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爱恩斯坦说过":谅解也是教育。"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老师爱学生,学生就能敞开接受教育的心扉,结出优良的爱心之果。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有  相似文献   

4.
面对大班教学,教师的工作量往往很大。其实,作为老师,只要"懒"得有目的",懒"得有方法,同样会用"懒"换来学生的勤,换来他们的自主学习。一、中文"懒"得提示目前,仍有一些英语教师认为,不给学生解释课文的中文意思是不行的,所以在他们  相似文献   

5.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对老师职责的界定。我们该怎样做老师?该做怎样的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老师,从老师的角度去揣摩学生,相信也只有在完成了这两个角色的互换后才能明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竟是如此微妙,教与学的关系总是在交融互动中显露真意。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  相似文献   

6.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教师如果上课"语无伦次,口齿不清",学生就会学得愁眉苦脸,昏昏欲睡,影响课堂效率.反之,如果教师讲起来形象生动,把人物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学生自然听得津津有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无形之中对学生有示范的作用.学生会模仿老师读课文,模仿老师说句子,模仿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语文老师的语言必准确明白,符合语法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教师:张老师,您好!您近期的研究侧重师生"关系"的生成,能给我们具体谈谈这一概念吗?张华军:我的研究领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以我特别关注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我始终相信,教师每天的日常教学,不应仅仅是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课堂的效率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课堂作为老师传播知识,学生接收知识的阵地,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势在必行。这要求老师需要适应新课改的趋势,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多开展互动,让学生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拓展知识面。一、教师要推崇"省略原则"现阶段我国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满堂灌式"。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作为教学内容的传体,通过他们的灌  相似文献   

9.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逐渐变得优秀呢?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正确体现将是学生学习优秀的关键!一.接受我们面对的现实一所学校招进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必须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即使有老师调动到别的学校,你依然要面对该所学校所招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言行情绪等都流露出"看不起"他们的倾向,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你这个老师,即使你是最优秀的老师,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顺利让他们接受你——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接受我们面前的这群孩  相似文献   

10.
正多媒体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有些生物教师在实际应用了一段时间后,却感觉到多媒体教学"费力不讨好",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的教师甚至产生了放弃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念头。可是有很多老师都热衷于利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老师们纷纷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借此作为学生"自学、自悟、自主"的工具,把教学重心从"教"向"学"转移,这固然是好  相似文献   

11.
<正>思想品德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因为这门课程说理性较强,所以学生大多对它不感兴趣。常言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让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若能感到教师可亲可近,他们就乐意"信其道",就能把精力集中在教师的  相似文献   

12.
<正>提供案例的姚老师作为科学老师的同事,"心中不免戚戚"。"戚戚"大可不必,这是我们的工作。孩子,简单、透明、直接,却是"狗一天,猫一天,猫狗不是又一天",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我们的工作就是无声无痕地引领孩子小心地穿越激流,朝着明亮美好的地方行进。所以,"遇到学生捣乱,教师管还是不管"实在不该成为我们的困扰。如果我们纠结于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里,德育处老师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权威,学生不接受学科教师的管理是很普遍的现象,不担任本班学科教学的老师去管学生,其境遇更是尴尬.所以,经常出现学科教师把问题学生交给班主任处理或老师只管本班学生而不管其他班级学生的现象."一次打架事件"现象的出现,给德育主任和德育校长敲响了警钟,他们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经过对"一次打架事件"现象根源的剖析和对我校的学生管理实践的反思,笔者认为,以下两种策略有助于学生接受所有教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思维研究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这是老师的天职.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启发思维,作一些浅显的探讨.一、乐"学"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心情舒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答错的问  相似文献   

15.
正谢澹老师《兰亭集序》一课的教学设计,立意高远,逻辑相当清晰:学生学习本文存在着文字、文章、文学理解这三大难点,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要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架"。其课例写作,也自有特色,思路十分明晰:她所说的"教学支架",与学界对其的主流解释不尽一致,需要解释;她所说的"教学支架",有其独特的意义,而这独特意义正是作者最愿意与同行分享的,更需要解释。所以,《兰亭集序》一课教学的描述比较概略,而解释则相对详尽,因而这个课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讲完后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们齐声回答:"没有了。"于是老师很满意,认为这堂课很成功。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应试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标准答案,所以教师教到学生没有问题就是成功;而素质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独立思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是"爱生如子",这是一位教师较高的道德水准的体现,也是大部分教师想努力做到的追求,甚至是某些学校对老师"强制"要求的标准.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求"爱"学生更是已经普及化,其实,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班主任本就已经做到了,但是,有一点是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其实,学生更"爱"老师"!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2月5日,贾老师又回到了浦明师范附小,这是他工作了15年的学校。今天他应邀来给语文老师作一次辅导。附小的领导出了个题目:现场评讲10位新教师对同一篇作文的点评。评讲后,请贾老师再给大家讲讲作文批改的问题。以下是贾老师在一位青年教师读评语时作的点评:教师:这篇作文条理清晰,能……贾老师:评语就写在这篇作文后,所以可以删去“这篇作文”。教师:条理清晰,能对自己在考场上的表现作具体的描述……贾老师“:条理清晰”作为总起,接下去应该再写写怎么样清晰的,这样评,语势不是很流畅。教师:其中心理描写比较合理……贾老师“:心理…  相似文献   

19.
吴月林 《教师》2013,(15):103-104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的是内科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涉及范围广,与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以及临床各科护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融汇各科知识,还是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整体性、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然,作为担任这门课的老师也感觉到压力很大,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我分别从教师方面谈谈教师如何教好这门课和学生方面如何学好这门课,以及如何将"教"与"学"有效结合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写作,无论是从锁定人生轨迹、连接健康生命的层面,还是从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的角度说,其重要性都是不容置疑的。作文出来后,老师都要批阅,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教师批阅一般是粗放的批阅,对学生的促进并不大,反成了老师一个负担。所以许多同仁都在思考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不仅大大地减低了老师的负担,也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