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春睿  岳辉 《考试周刊》2011,(11):20-20
在D.H.劳伦斯的作品中,象征手法是一大艺术特色。在代表作《儿子与情人》中,他成功运用了这一手法,赋予了贯穿整部小说的意象"花"以深刻的象征寓意。文中对的花描写象征了小说中的三个女主人公,暗示了小说中情节的发展。本文试从花与主人公的联系来对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王赛丽 《甘肃教育》2010,(11):28-28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鲁迅在《野草》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以下笔者将从应和表现、复调叙事艺术和音乐性这三个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入手解读《野草》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3.
当行为成为艺术,过程就是结果,内容等于形式。行为艺术强调的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的这一"意味",也就是行为艺术所象征的社会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乔伊斯的一生都在为爱尔兰人民的精神解放而撰写"道德史的一个篇章".在他的作品中,象征手法是一大艺术特色.在<阿拉比>和<伊芙琳>中,他成功运用了这一手法,赋予每一事物深刻的象征寓意,深刻揭示20世纪初都柏林丑陋的社会现象和都柏林人文化和精神的瘫痪.  相似文献   

5.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讲读课文。《乡愁》中的名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历来解释不一。归纳起来,各家解释主要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这是一个比喻句;一种认为这里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我们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6.
寓意隽永的象征——试论乔伊斯短篇小说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伊斯的一生都在为爱尔兰人民的精神解放而撰写“道德史的一个篇章”。在他的作品中 ,象征手法是一大艺术特色。在《阿拉比》和《伊芙琳》中 ,他成功运用了这一手法 ,赋予每一事物深刻的象征寓意 ,深刻揭示 2 0世纪初都柏林丑陋的社会现象和都柏林人文化和精神的瘫痪。  相似文献   

7.
龙君 《考试周刊》2012,(48):48-48
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山的那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将人生的理想、目标用"海"这一意象表现,同时作为一首现代诗,本身有着巨大的想象的空间。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8.
"香草美人"手法是楚骚主要的艺术特征,也是构成楚骚浪漫特色的重要因素。"香草美人"手法在六朝文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就咏物抒怀、神女、恋情和游仙等几种主要文学题材的巡礼,即可以见出这一表现手法在六朝文学中承传之一斑。作为一种比兴象征手法,香草美人的寓意或显或隐,在楚骚时代如此,在六朝中也不例外。香草美人手法的承传,在推进六朝文学艺术形式美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向军 《文教资料》2006,(13):129-130
通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高超的修辞手段。通感手法的运用,能增加文章独特的韵味。通感这一手法在《荷塘月色》中被多处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使此文在审美意境的创造、思想情感的表达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考查上,"移情及物"的手法虽涉及不多,但其对解答其它问题也有帮助,所以是考生不容忽视的一个知识点,考生应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一手法。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边城》和川端康成的《古都》是同类题材的作品,都重现了文学追寻的主题。两位作家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各自故乡的自然美与人性美,也分别完美地再现了中日两国的"道"与"禅"的民族根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技巧,象征手法被广泛运用于英国文学作品中。在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无名的裘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尤其鲜明。哈代通过大量带有象征色彩的物象,暗示了自然规律的残酷,预示了主要人物的命运,从而深刻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在2003年出版的第8部小说《爱》延续了其一贯探索美国黑人的历史和文化的写作风格,以“爱”为主题,以已故的男主人公比尔·柯西对周围的人产生的影响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爱恨交织的复杂故事。象征是小说中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法,在这部小说中,手意象是被赋予特殊含义的。莫里森通过描写不同侧面的手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经历、矛盾和关系,在集中体现了黑人文化传统的同时,也揭示了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The Road Not Taken是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象征主义在诗中的运用将生活中一个极普通的意象赋予了诸多的内涵和人生哲理,极妙地道出了诗歌的思想主题.此外,在写作风格上,这首诗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旧瓶装新酒"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日传统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对庄子的理论和川端康成对传统的承继作了类比分析。通过对川端作品《雪国》的多重阐释,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庄子的人生与自然的哲学理念,也从侧面更好的透视了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趋向。主要从四方面进行解析:一、传统文化的回归;二、"余情"与"寓言式"笔法;三、"无用之用"与岛村的虚无;四、回归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6.
论川端康成文学的“死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和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川端康成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反映着他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川端康成笔下的死亡笼罩着恐怖的气氛,渗透着悲哀的情愫,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无常的生死观,以及死之亦真亦幻、既悲且美。川端康成如此热衷于写死亡的主题,是与他的生活经历、人生观、美学观以及他生活的时代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现代派的开山祖师之一.其代表作之一《雪国》,创作于1935年,前后延续12年,一经发表便被推崇为"精纯的珠玉之作"、"旧日本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神品",堪称绝唱.这部抒情文学被视为"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一座高峰".《雪国》对人物形象空幻朦胧般的塑造和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安排,与作家本人的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和悲观的人生态度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项殊荣的伟大作家,川端康成在其文学作品中构建了一个极富魅力而又具有人性深度的美的艺术世界。文学艺术的美成就了川端康成,而另一方面,这哀婉的美也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其代表作品《雪国》集中体现了他营造美的世界的高超技艺,在如溪流般流淌的文字中,我们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走进了一个静寂寒冷而又充满虚幻感的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曾以《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人们普遍对川端康成早、中期的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对其晚期作品争议颇多。以《千只鹤》为主,发掘川端康成晚期作品“赤裸裸的情欲”表象下,“悲哀美”这一主旋律的变奏———虚幻美,并进一步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