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圆 《考试周刊》2014,(48):91-92
20世纪80年代,二语习得理论中出现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假说,即"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和"互动假说"。本文探讨了任务型教学与二语习得"三大假说"研究成果的内在关系;任务型教学思想的形成深受二语习得研究"三大假说"的影响,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各种假说及其内在联系为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克拉中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外语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思韦恩的输出假说也对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输入输出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的阐述,从多个层面上探讨了其对我国的外语听说教学实践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FOK判断是元记忆监测中最有代表性的形式,FOK产生机制的研究是元记忆机制研究的核心。FOK产生机制的早期假说包括痕迹接通机制与推论机制两大类。当今研究者将FOK产生机制发展成为目标提取假说、线索熟悉性假说、可接近性假说与竞争性假说。线索与靶子的联结强度影响FOK判断。  相似文献   

4.
输入假说提出如果学习者预先倾向于所学语言,那么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必要条件。互动假说提出要想完全地理解二语输入的本质,除了可理解性输入,还必须研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输出假说进一步指出只有二语的输出才能使学习者在词法和句法上有效地加工处理语言。  相似文献   

5.
主观轮廓的研究及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轮廓是指在物理刺激为同质的视野中知觉到的轮廓,又称认知轮廓或错觉轮廓.斯克曼(Schumann)在1904年首次描述了主观轮廓现象;1955年意大利心理学家凯尼查(Kanizsa)提出了主观轮廓最著名的例证.其后,许多心理学家对主观轮廓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提出了众多假说,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试图揭示主观轮廓的形成机制.迄今为止,主观轮廓的理论假说可分为两大类:一为认知解释,认为主观轮廓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格式塔假说、认知假说、深度线索假说等,二为生理解释,认为主观轮廓发生在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特征觉察假说、侧抑制明度对比假说,高空间频率过滤假说等.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监控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全面,最可接受的一种理论”。克拉申“监控理论”的核心是五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听力教学的重要性及局限性,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中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带来的启示出发,探讨了提高高校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Krashen的二语习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rashen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由五个假说组成:习得—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及情感过滤假说。这些假说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习得过程的输出环节;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吴成军 《宣武教育》2006,(12):18-21
“假说——演绎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发现模式和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为例,具体分析了“假说——演绎法”的体现过程,同时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和学习“假说——演绎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假说观、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假说观、古典假设主义假说观、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家的假说观、恩格斯的假说观的历史考察 ,得出几点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1.
对假设检验的原理给出了解释和理论分析,并对假设检验中的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设定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是否接受某个假设应该取决于这个假设成立的概率、当从实验获得样本观察值X之后,假设日成立的概率就是P(H/X)。所以,应该把P(H/X)≥e(e是一个足够大的概率常数)规定为接受假设目的条件并进而规定为确定日接受域的方法。这个方法对备择假设和零假设是同样适用的,据此可以证明:零假设的接受域不是备择假设接受域的余集。  相似文献   

13.
听力是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却也是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在分析高职高专英语听力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与思韦恩的输出假说提出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4.
溯因推理是科学假设产生的唯一逻辑操作,且具有显性的思维流程。科学假设能力是由科学假设能力的内容、操作、产品、品质和监控等组成的多要素、多侧面、多联系的有机整体。科学假设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科学假设能力结构的内在环境为前提,创设良好外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完善科学假设能力的内容,掌握科学假设产生的思维过程,学会评价科学假设能力产品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何俊芳 《海外英语》2011,(11):39+51
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and the Input hypothesis are two of the five basic hypotheses in the Monitor model,first described by Krashion in the 1970s.The writer put forward her own assesmemt of the two hypothesises,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for SLA.  相似文献   

16.
目前输出假设已引起人们关注,然而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这使得输出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未得到充分肯定。本文通过对典型实证研究的分析,激发人们对输出作用的进一步思考,并进行更为广泛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American linguist Krashen proposed the input hypothesis and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which has influenced linguistic world deeply. These two assump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learners' language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pplying two hypothesis theories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aim is to establish a new mode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相似文献   

18.
口语课是一门理论指导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是口语教学的前提和保证,理论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才是口语教学的必由之路。为了改变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制定了《BASE方案》。文章就《BASE方案》制定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陈述,指出了行为主义理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监控假说以及认知理论对《BASE方案》的重要影响。由于《BASE方案》有着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向,因此它将是促进教与学双向发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9.
注意假设理论认为,在学习者的语言产出和目标语形式之间,有意识地注意到他们的差距是二语习得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输出假设理论认为可理解输出促使学习者注意到语言形式,注意与吸收描述了二语输入和中介语体系发展的过程。因此,通过可视输入的增加和学习者的输出可加强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20.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是"分技能教学模式",但是这一模式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并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输入、输出假说,中介语理论,认知理论等的指导下,改为以输入、输出并重,即"以综合为主、听说合一、加强阅读"的新模式,同时解决实施条件和教材等问题,会更适合教学现状,也能给教学模式的质变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