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收藏界》2013,(3):144-145
与齐白石等不同,同为大家,李可染画作极少,大约2000件左右(据李可染遗孀邹佩珠统计),而大部分精品在博物馆,市场上现今可查不过800件(齐白石少说也在万件以上)。李可染作画极认真,他自谓“苦学派”,一幅画,少则几天,多则累月,极慢的速度,加上不满意即销毁,如闲章“废画三千”,故其画作存世不多。20世纪50年代,北京荣宝斋就经营他的作品,以4尺3开为例,牧牛图每件约60元左右,山水70元一件,这一价格一直保持到“文革”时期。  相似文献   

2.
《收藏界》2012,(7):140-142
李可染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20世纪50年代,北京荣宝斋就经营他的作品,以4尺3开为例,牧牛图每件约60元左右,山水70元一件,这一价格一直保持到"文革"时期。1979年后,李可染的画作价位大幅攀升,同样尺寸的牧牛图约7000~8000元一幅,山水1~1.2万元一幅。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书画进入国际拍卖市场后,李可染的作品价位再度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2,(10):34
据著名鉴藏家刘文杰先生考证,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共创作了7幅《万山红遍》题材的作品,该题材作品也是李可染山水的成名之作。其中较大的有3幅,一幅现藏于北京画院;一幅乃应荣宝斋之邀,为建国15周年大庆所作,现藏于荣宝斋;第3幅就是此作。据悉,李可染在这一期间偶得故宫内府朱砂半斤,用半斤朱砂创作了4幅《万山红遍》,而此幅作于1964年的《万山红  相似文献   

4.
欧阳摩一 《收藏》2008,(12):66-68
2006年12月,傅抱石先生家属秉承爱国弘艺之大义,往前两次向国家无偿捐赠傅抱石绘画力作(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向故宫博物院捐赠画作30余件,一次是804年代南京博物院捐赠画作360多件)的基础上,第三次向国家捐赠傅抱石作品,包括印章、画稿、书稿等计173件(册)。其中抱石先生篆刻并常铃用的印章精品71件,著作手稿及相关资料86件,速写稿16册(290张),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5.
近期,李平书后人家属无偿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捐赠了一幅其遗像画轴。作为民国时期江浙一带饶有名气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收藏家,李平书与当时多位书画名家交往颇深。所以,这件追忆故人的作品由海派大师王震创作而成,同时还汇集了众多名人手迹的题跋,使之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大增。  相似文献   

6.
朱浩云 《收藏》2008,(2):63-65
当今画坛,绝大多数画家往往世时作品价格高,逝去后作品价格一路走低,有的画家甚至销声匿迹,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现代山水画家李可染却与众不同,他存世时作品就很有销路,去世后,作品价格更是走势坚挺,过百万,破千万元,迭创新高,充分显示了李可染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8,(5)
正由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国画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中国画学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君子如玉——程征艺术展",3月18~30日在陕西美术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分为文献、绘画作品、木版年画捐赠三大板块,展出程征各个时期70余幅绘画作品,以及程征捐赠给陕西美术博物馆160幅墨线稿凤翔木版年画中的30幅精品。展览策展人张渝以程征的画作《玉》为启发,为展览定名:君子如玉。一来以玉寓程征之  相似文献   

8.
婕妤 《集邮博览》2012,(8):82-83
毕加索一生究竟创作了多少件艺术作品,可能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据不完全统计,他留存于世的作品包括1815幅油画、7089幅素描、3万多幅版画、1228件雕塑作品、3282件陶制艺术品、几百本速写簿以及为各种书籍所创作的难以数计的插图。  相似文献   

9.
正1979年夏天,李可染从箱底拾出几张早期山水,在其中一张上他题了这么几句话:"是时钻研传统,游心疏简澹雅,尚能得见前人规范,与今日所作迥异,判若两人。"在另一幅题为《松下观瀑图》的作品上,他又有一段长跋记述一生山水画创作的经历,其中有这么几句:"当时潜心传统,虽用笔恣肆,但处处未落前人窠臼。"翻检李可染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无论山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7,(10):192-193
继《清明上河图》《潇湘图》等国宝级书画在港连展后,佳富拟推出更大型的展拍会,届时将有超过300幅的古今绝代书画精品免费供全港市民参观。其中李可染的《山林清音图》、张大千的《红拂图》皆冠绝当代。前者乃画家雅赠重要友人的扛鼎之作,后者更与另一件国宝同被中国国家邮政局选登干2002年首日封。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7,(3):178-179
朱浩云文章遭质疑 《收藏》2006年第7期刊登了上海朱浩云先生的文章《二十世纪书画领域的划时代人物》,作者认为,在中国山水画领域,20世纪划时代的人物当数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石鲁、李可染、陆俨少。在介绍黄宾虹的艺术成就时,作者配发了一幅名为黄宾虹《拟包安吴》的作品图片。这期杂志发行不久,这幅画作遭到黄山市书画收藏爱好者毕永和先生的质疑。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2,(21):143
2012年9月27日至10月21日,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展在西安曲江新落成的华商美术馆举行,展出作品70余幅。该展囊括了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干、谢稚柳、傅抱石、李可染、于右任、石鲁、何海霞、赵望云、何家英、刘文西、王西京等38位著名画家的作品,这些名家杰作与时代对话,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呈现了中国笔墨的非凡魅力。  相似文献   

13.
刘曦林 《收藏》2016,(11):136-137
我曾有幸拜观过李可染先生家中所存近干幅素描、速写及有关资料,还有一些形象笔记和学习笔记,其数量及精湛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1991年,我发表过一篇《从自然到艺术的跋涉——李可染素描、速写论评》,述及李可染先生五六十年代的素描、速写,以及七八十年代的速写和研究性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朱浩云 《收藏》2006,(3):149-151
海派名家陆俨少和京派大家李可染并称“南陆北李”,他们都是20世纪划时代的山水画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当今画坛绝大多数画家在世时作品价格高,去世后价格一路走低,有的甚至销声匿迹的情况不同,陆俨少和李可染在世时作品就很有销路,去世后画价走势坚挺,迭创新高,充分显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7,(10):194-195
三希堂国拍2007年秋拍定于10月25日至26日预展,27日至28日在北京西客站南广场鸿坤国际大酒店拍卖。此次拍品筹备历时一年,共精选出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真迹、名家收藏的字画作品500余幅,其中来自画家本人的中国当代名家书画作品300余幅。另有宋代官、汝、钧、定、哥五大窑瓷器及汉唐金银铜器600余件;清三代名家收藏且传承有绪的精品瓷器400余件,高古玉、和田玉、绣品、竹雕、金银币、翡翠等项500余件。  相似文献   

16.
陈履生 《收藏》2011,(4):145-145
为迎接辛卯年新春而举办的"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让公众了解了中国美术馆接受社会捐赠的缘起和过程,而且让公众了解了国家美术馆的基本家底,尽管只是数以万计收藏中的800余件。  相似文献   

17.
董建 《收藏界》2011,(1):86-86
1955年3月,黄宾虹夫人宋若婴及子女黄用明、黄映宇等在黄宾虹的追悼会上宣布:要秉承黄宾虹遗愿,将其遗存的作品五千余件和所藏文物共计万件以上,悉数捐赠国家,这是一个伟大画家近乎全部的生命遗存,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数量、最完整的捐赠。  相似文献   

18.
《收藏界》2010,(11):149-149
特别关注:岭南风范——杨天颐画展将于2010年11月5日至20日在北京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举办,这也是杨天颐君在北京、广州、山东展览之后的又一次个人画展,每次画展结束后,百分之八十的画作都被观者和藏家竞相收购。本次展览汇集了杨天颐近年来潜心创作的作品80余幅,这些作品包括了山水、人物、花鸟、动物等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2010杨天颐画集"也已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19.
贾关法 《收藏》2007,(9):76-80
李可染(1907~1989年)是一位为改革中国画奋斗终生,并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师。他深人生活,学贯中西,融汇古典写意和现代写实,同时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形成富有时代气派的“李派山水”,开创中国画坛一代新风。在李可染的众多作品中,那些饶有田园诗味的牧牛图,尤其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07,(11):184-185
中国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11月5-6日中国书画专场之一大亮点,将是明仇英《赤壁图》卷。 仇英为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传世作品极少见于民间,国内博物馆馆藏可靠的仇英作品不超过50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收藏仇英作品最集中的地方,各式仇英作品有百幅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