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没有比阅读葬礼的消息更为沉闷单调的了、可阅读杨起写的《密特朗的葬礼》(见1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却别有一番感受。它既有悲怆的浓烈气氛,又使人领略到异国葬礼的风俗习惯和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稿件一开始连续推出三个特写镜头,将人带进了事发现场。第一个特写镜头是巴黎圣母院追悼仪式的场面:一位黑皮肤的女歌唱家唱起了一首悲怆、飘逸的安魂曲,为1月8日逝世的法国前总统密特朗送别。 第二个特写镜头又将人从巴黎圣母院带到了密特朗家乡雅纳克镇的圣·皮埃尔教堂,密特朗的亲友在为他做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前,1924年1月21日,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噩耗传到中国,革命群众沉痛追悼。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正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立即在会中举行了追悼列宁的仪式。国民党一大结束后,国共两党的一些负责人回到上海,2月25日,毛泽东、瞿秋白、邵力子、于右任、叶楚伧等出席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决定联合各团体,公开筹备列宁追悼大会。各团体、各学校闻讯,纷纷来到法租界环龙路(现上海市南昌路)44号执行部内要求参加。  相似文献   

3.
《档案与史学》2011,(4):F0003-F0004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4月,中国人都要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这已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重要习俗。那么,曾经侨居中国的外国人是如何安葬逝者、追悼先人的?上海市档案馆珍藏的法租界公董局相册中,有一组拍摄于1941年3月18日的葬礼照片,葬礼的主角是一个名叫让·吉奥利特的法国人,他不是普通的侨民,  相似文献   

4.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校,次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1914年,他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市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南下抗战。1940年5月1日,在枣宜战役(枣宜改自忠)中英勇殉国。1940年5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张自忠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送了挽词。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5.
葬礼的表征是仪式性的,突出文化色彩的,但其所指真相或者"深处"则是政治层面的,而陈布雷葬礼活动正是这样一个渗透着政治动力与政治目的的表现场所。国民党利用其殡葬仪式,进行广泛的组织、动员,使陈布雷"忠君""、忧劳为国"的精神内核获得认同,社会其他组织及民间团体也自发地参与进来,赋予陈布雷模范、榜样的作用;陈布雷殡葬仪式成为国民党统治危机下的一种政治自救意义上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1997年9月5日晚,终生从事慈善活动,受到世人敬仰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萨修女,因心脏病在印度加尔各答市溘然长逝。9月13日,印度为这位世界著名的宗教慈善团体领导人举行了国葬,阿尔巴尼亚也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 我是在结束第三次驻阿尔巴尼亚记者生涯的回国途中听到这一噩耗的。笔者不禁为世界失去了一位具有最宽阔胸怀的慈祥老人感到巨大悲痛,同时她那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清癯的面庞,那爱心永注着世人苦难的深邃目光,以及那总是穿着一件洁白修女袍的瘦小而略微弯  相似文献   

7.
老牧师大卫走了。临走前,他留下遗言:葬礼要举行得简短、令人愉快。 没有人知道他的这一遗言,直到葬礼举行的时候。 参加葬礼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很多,有认识他的,也有不认识他的,还有才来几天,仅仅听说过他的。尽管葬礼没有特别要求,大家还是都着了一身黑,葬礼开始前,大卫的亲属传过话来:大卫生前热爱这些年青学生和学者,请他们都坐到前排来,离大卫近一点,离他的亲人们近点。  相似文献   

8.
叶语 《出版视野》2009,(3):37-37
在家喻户晓的革命题材小说《红岩》第256页,为龙光华烈士举行的追悼会上,贴了一副挽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相似文献   

9.
1940年,我当时在中共中央社会部干部科工作。 是年8月15日下午,我和机关的一些同志参加了在杨家岭中央礼堂举行的延安各界追悼张自忠将军等烈士的大会。  相似文献   

10.
双方在日本裕仁天皇的葬礼上的接触,被日本媒体津津乐道为"葬礼外交"。中印复交的帷幕就此拉开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病逝,国葬定于2月24日举行。2月,中国收到日方邀请,并获悉,包括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在内的不少外国政要都将出席葬礼。对此,中方着实费了一番思量。裕仁天皇当年发动侵华战争,该不该去参加他的葬礼、由谁去,国际国内都在注视着。中共中央最后决定,派外长钱其琛以国家  相似文献   

11.
新闻榜     
英王太后:平静辞世 “她是英国正直和勇气的象征。”英国首相布莱尔这样评价伊丽沙白王太后。这位经历过6个国王,两次世界大战,被看作英国王室挽救者的老人,3月30日平静辞世,享年101岁。 英王太后的葬礼定于当地时间4月9日举行,根据其遗愿,葬礼将不按国葬举行。今年以来,英国王室已接连有两人去世。  相似文献   

12.
2007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一场葬礼在长春市息同举行:葬礼虽然简单、低调,但人们悼念的逝者,却绝不是个简单的人物,而是一位给几代人带来深远影响的“英雄”。他,就是近半个世纪之前在电影《林海雪原》中扮演杨子荣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王润身。  相似文献   

13.
鲁迅十题     
中国有鲁迅,是中国之大幸。永远纪念鲁迅,继承他的遗产,发扬他的精神,中国就能长足进步。鲁迅的葬礼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56岁。10月22日,先生葬礼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葬礼之隆重,堪称20世纪之最。70年前镜头回放,依然动人心弦。葬礼由蔡元培主持,宋庆龄参加并守灵。著名法学家、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沈钧儒在上海人民敬献的大白幡上书写“民族魂”三个擘窠大字,由巴金和金仲华二人覆盖在先生的灵柩上。为鲁迅先生抬棺的有巴金、胡风、靳以、萧军、萧乾、张天翼、沙汀、黄源、曹白、黎烈文、孟十还、陈白尘、吴朗西…  相似文献   

14.
民国北京政府与孙中山葬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在北京的行辕铁狮子胡同5号病逝。时值国家分裂、政局混乱,北京政权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以下简称北京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掌控。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和地点,国民党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此前学界多关注国民党与孙中山葬礼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19年7月,章丘区清源大街发现一座元代砖雕壁画墓。该墓四面砖雕仿木结构门楼,体量较大、装饰考究,砖室华丽繁复,是本地区发现的单体墓葬中砖雕门楼最多的一座,为研究元代建筑绘画、砖雕艺术以及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墓道东侧有明堂位心遗迹,是古代葬礼斩草仪式中举行“埋劵”这一步骤而产生的设施,在宋金时期山东地区比较少见,系首次在济南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现。该墓对深入研究元代历史及当时丧葬习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第56届"荷赛"年度照片《加沙葬礼》进行了包括曝光、色调在内的后期处理,遭到质疑.因此,新闻摄影"PS"的底线问题再引争论. 《加沙葬礼》是瑞典摄影记者保罗·汉森(Paul Hansen)于2012年11月20日拍摄的,画面记录了以色列轰炸加沙之后的悲剧:两岁的Suhaib Hijazi和他的哥哥Muhammad以及他们的父亲均在轰炸中丧生,母亲重伤送院.叔叔们抱着他们的遗体经过一个小巷子前往清真寺举行葬礼,后面是挤满巷子的愤怒人群.  相似文献   

17.
李岚  化冰 《出版参考》2004,(9):10-10
老牧师大卫走了。临走前,他留下遗言:葬礼要举行得简短、令人愉快。  相似文献   

18.
林耀基有一串长长的头衔,然而唯一被他身边的人们反复强调的身份是:一个好老师3月22日上午,一场沙尘暴刚刚过去,北京的天空蓝得透明。八宝山的空旷使初春的风显得格外凛冽。殡仪厅外,几个年轻的女学生眼眶红肿。这是中央音乐学院林耀基教授的追悼仪式。两首小提琴曲——  相似文献   

19.
刘锵  宋文 《新闻前哨》2004,(7):24-24
由一场山村葬礼发现和挖掘出一位基层干部“亲民爱民”典型,这是《恩施日报》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放在普通人、基层干部身上,实践“三贴近”的生动体现。 2003年10月的一天,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宣恩县椿木营乡一个偏僻山村里,举行了当地多年来没有过的一场最热闹的葬礼。出殡那天,下着细雨。亲友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和群众的抽泣声久久回荡在山谷之中。出殡路上,人们在自家那眼  相似文献   

20.
忆星原     
7月20日早上,我走进办公室,一眼就看到桌上放着印着胡星原同志治丧委员会黑字的白信封,心为之一沉。急忙拆开一看,星原已于11日与世长辞,定于19日举行追悼仪式。我细看信封,上海的邮戳是7月14日,北京的邮戳是7月19日。我不知道这封信何以在路上走了那么久,我连给星原发一唁电,送一花圈都不可能了。一连几天,我一直怀念着星原,总想写点什么来表达我的哀思。我和星原相识于1946年春天,我们同在南京《新民报》当记者,是浦二姐熙修的部下。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和谈,浦二姐、星原和我都采访和谈新闻而各有重点。浦二姐主要采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