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江南风情滋助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亦洞监江南风情。江南水土柔化士族和作者的心性,《世说新语》人物彰显出尚情的特质及柔媚的女性美倾向。山水秀美陶冶性灵。总之,《世说新语》是时风的荟萃,一个时代的风情造就了《世说新语》。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具有非常鲜明的史学特征,其中有很多材料都为他书所缺载,亦有许多材料为后世史书所采用。因而,《世说新语》称得上一部杂史名。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成书后出现了一大批模仿它而作的“世说体”小说。这些仿书本身既是《世说新语》传播的产物,同时又参与到《世说新语》传播的进程中来。因此,对“世说体”小说的研究是《世说新语》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现存“世说体”小说共有16部,其中明代10部,清代6部。这些仿作虽然只得《世说新语》之形,而无法企及其神韵,但作为一个小说流派,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受《世说新语》的影响颇深.其作品大量使用《世说新语》典故,94首作品中有15首用了《世说》典故,总共用了26条.运用《世说新语》典故,增强了其文学表现力.此外李清照的心态与魏晋风度中追求自然、率性任真、坚持气节、注重个人意识等方面都有契合之处.从《世说新语》的角度考察《易安集》对我们理解李清照的作品、经历和情感有...  相似文献   

5.
黄伦峰 《现代语文》2010,(4):149-150
《西厢记》故事本于《莺莺传》无可非议,但其结局的设置显然是受了《世说新语》"贾韩故事"的影响。它借鉴了包括《世说新语》"贾韩故事"在内的故事,将《世说新语》的品藻形式、《莺莺传》的传奇形式、董《西厢》的说唱形式,改编成真正的戏曲。  相似文献   

6.
《周处》选自《世说新语·自新》.《世说新语》是记述汉末魏晋时期以来士大夫阶层轶闻琐事的一部书,文学史上称之为“轶事小说”.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其所记未必尽合史实,但却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气.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有所暴露,对一些人物的优良品质亦有所表彰.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史传的孳生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期,其文体的复杂性带有中国早期笔记小说的共同点,它“亦史亦文”的文体特点自有其渊源和发展过程,而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可以清楚见证中国小说形成和演变的痕迹,从而为早期笔记小说的文体定位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明代《世说新语》的研究情况及主要的研究形式。作者认为,明代《世说新语》的代表为王世懋和何良俊。他们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们对《世说新语》的研究观点,确立了《世说新语》三十六门类叙事的体例规范;使正文与注的相互响应与补充成为《世说新语》类拟、续之作的典范;提出了对叙述文辞与所叙内容合乎社会规范的统一的关注。对《世说新语》的传播和明清的《世说新语》拟续之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韩凯 《天中学刊》2023,(2):66-73
《世说新语》注重统合儒、道思想,形成儒仙观念,而儒仙以儒士的人格操守为底色。《世说新语》有意记录刚毅谅直的魏晋士子。宋仁宗朝士人青睐《世说新语》,与《世说新语》对话主要围绕风操与渊静两个层面,如独击鹘般立朝大节,探索诗意居世的具体方式。这种对话并非单纯的效仿,而是在继承基础上有所新发展。酒隐、地仙体现宋型人格的鲜明特征。庆历风韵作为宋型美学的初成样态,《世说新语》对其发挥了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了课文《〈世说新语〉两则》后,同学们一定对《世说新语》这本书有了一些了解。下面两个片断均出自《世说新语》.都以人物对话为主构造情节。从这些人物的语言中.同学们可以窥见其不同的性格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汉四家《诗经》学在经文用字和对具体诗句的解读上有差别,但要旨并无不同。它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围绕“礼”,具体阐发了儒家关于夫妇、父子、君臣等的等级伦常思想及乐的功用。  相似文献   

12.
长山群岛旅游开发与布局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海岛旅游蓬勃发展起来.然而,在中国海岛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旅游市场紧张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长山群岛旅游开发与布局模式的研究,探讨中国海岛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海岛旅游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海岛旅游的开发实践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从而促进海岛地区的快速发展和海陆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把图论中的着色问题同数论中的整数论相结合,并且引入代数中的矩阵、特征多项式等数学工具,在讨论图的色数为2,3的结论基础上,给出了色数为4时图的性质和相邻矩阵的特征多项式等一些基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清代诗文研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力作也应运而生,先后问世。尤其是后者,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使之更趋完善,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现在就该书所涉16位云南作家,对其生卒年、著作、版本等有关问题进行考证,既为弥补该书之缺陷,给相关读者提供方便,也为丰富与推动云南地方文化的研究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吉林省体育产业现状和发展状况,并针对当前吉林省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体育产业化改革、经营、政策扶植、人才培养、发挥地域特色等措施,为吉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亚地缘战略地位优势日益凸出,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越来越重要,对俄罗斯也具有特别重大的安全意义,其他地区性大国也在关注和介入中亚。中亚的新变化使我国面临"两个前所未有",即:经略中亚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以新思路、新举措应对中亚局势变化的新趋势,最大限度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周礼文化与原始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以来,关于《周礼》聚讼纷纭,迄无定论。现代相关学术研究证明,《周礼》一书虽不无后人损益,但其宏纲大旨,大抵为周代典制,是研究周代历史文化的无可替代的传世文本。周礼文化是继夏、商文化而后以礼义、宗法、人本为主要特点的历史文化,是儒和儒术的直接源头。降至春秋,孔子传承并改造了周礼文化,创立了原始儒学,经孔门弟子的播扬,遂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学术文化的主脉。  相似文献   

19.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镇政府是政府系统中的基层子系统,处于政府系统中的神经末梢的位置。承担着辖区内各项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具体职能,特别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事务以及农村公共支出增加的背景下,从某种程度上说,乡镇机构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推进。文章详细阐述了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新要求;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机构改革要点;论述了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扩权在我国的实践以及乡镇扩权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对于悲哀苦痛的感受和反应,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悲剧性意蕴以及中国悲剧的思想根源,似乎都可以上溯到先秦思想中有关悲哀情感控制的一些基本命题。作为基本存在方式,悲哀原则以时间、空间和一定的度量,形成悲而有时、悲而有地和悲而有节的外部规定性。其内在根源乃是主体人格情感三大依据,即由人生的悲哀导致恻隐之心的形成,由道德的悲哀导致是非羞恶感的形成,由理想的悲哀导致浩然之气的养护。从悲哀原则的基本存在方式,引申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精神;从人格情感的塑造,进而讨论哭泣之哀、吊者大悦的审悲心理的形式;把人格情感和存在方式两者结合起来,再归纳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的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