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三国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文艺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在传播主体与传播环境的影响下,文艺经历了史传文学,民间通俗文艺、历史小说,影视艺术等多种样式的变化。三国文化的传播与相关文艺形式的流变是一种不平衡的互动关系,在互动中既推动了文艺形式的繁荣,又促进了三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朱德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他在指挥抗日战争的同时,也关心和引导着抗战文艺的成长,既有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实践,也有不少创作问世,这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完整的朱德。  相似文献   

3.
文艺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和人的整个文艺活动息息相关,人的艺术需要是其中重要的中介。这个中介环节并非是个体性存在,而是以“群”形式存在。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所构成的整个“中介体”引导和指挥着文艺价值在文艺创造和文艺接受中得以生成和实现。  相似文献   

4.
国统区抗战文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或间接领导组织、发动起来的统一战线文艺运动。抗战军兴,长江局的周恩来交给阳翰笙两项任务:一是在文艺界组织广泛的抗敌群众组织;一是协助郭沫若筹备“第三厅”。受命以后,阳翰笙殚思竭虑,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发动工作,先后成立了“剧协”、“影协”、“文协”,参与组建了“第三厅”、“文工会”,并担任领导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期间,还以其精辟的戏剧理论和丰富的创作实践推动了戏剧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在根据地,文艺社团纷纷建立,边区抗战文艺也开始兴起.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边区的文艺运动,运用这种艺术形式宣传鼓动群众,为边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艺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奔流文艺丛刊》是一个综合性的严肃的纯文艺刊物,也是由党领导的进步抗日文学刊物。它诞生在形势严峻复杂的“孤岛”的最后一年。《丛刊》的文学创作坚持五四文学传统,是启蒙精神的发扬,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存在价值。抗战文艺理论得到深入和发展,对抗战与文艺关系的讨论呈现繁荣景象,但讨论一般不脱离文艺为抗战服务的宗旨,文艺受政治影响较大。《丛刊》作为上海孤岛文化、历史和中国抗战文艺与历史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战的严峻态势促使战时文艺工作者抛却成见,广泛汲取一切有益因子,最大程度地进行抗日宣传。于是通俗文艺被纳入“抗战”叙事的洪流,并创生出崭新的“抗战通俗”类“复合模式”,此种“复合”模式既推动了抗战文艺的想象力,又有力地展现了抗战文艺的多样风姿。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是一个大众文艺的热心提倡者。在20世纪30年代“左联”发起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中,他虽然没有发表多少文章参加讨论,但从20年代起到抗战初期,他不但在理论上积极提倡,而且在漫画和随笔的创作中实践着文艺大众化。由于丰子恺同“左联”距离较远,其思想体系、文艺观点同大多数左翼作家有较大区别,也由于他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向不为人们所注意。研究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历史,不应遗忘丰子恺。  相似文献   

9.
《文艺阵地》为抗战讽刺文学提供了最初的和最有影响的发表园地,讽刺文学亦成为这个刊物的主打品牌、拳头产品。以《文艺阵地》为主场的“暴露与讽刺是否有利于抗战”的论争,为抗战文学的发展和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讽刺文学在《文艺阵地》上的蓬勃发展,是一种文学与杂志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艺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密切互动,其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审美表达深度参与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和文化底蕴的形塑。将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顺应了“以美化人”的育人规律,创新了“艺教相融”的育人形式。通过整合红色文艺育人资源、深挖红色文艺育人内涵、拓展红色文艺育人场域等方式,力求探索出一条“艺术特色鲜明、融入路径顺畅、示范引领显著”的文艺育人道路,进而实现红色文艺融入思政课堂、融入第二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切实增强高校文艺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文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中抗日文艺事业是同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坚持抗日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过了四个阶段:一、从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4月新四军在皖南岩寺集中,以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指导,以唤起民众抗日救亡为目的,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开展。二、从1938年5月新四军东进江南,至1941年初皖南事变,主要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组织形式开展。三、从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重建到1943年冬,围绕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伪化和反磨擦,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这个中心任务展开。四、从1943年11月华中局在淮南津浦路东搞文化实验区,到1946年秋解放战争开始,主要是深入贯彻《讲话》精神,从发展民间戏曲入手,使文艺更大众化、更普及。华中抗日文艺的主要特点是:1.贴近抗日的时代脉搏;2.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实践;3.在继承优秀传统文艺基础上发展创新;4.尊重、关怀文艺人才,引导支持文艺创作。产生的影响是:1.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方面,发挥了号角、战鼓的宣传鼓动作用。在揭露敌人、打击敌人方面,发挥了投枪、匕首的战斗作用;2.在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发挥了与各界人士沟通、团结的作用;3.在推动根据地建设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促进、激励的作用。因此,华中抗日文艺不仅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宣传和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揭露和打击敌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出于1940年代特殊的战争政治环境的需要而对五四"人的文学"的调整,它在战争语境下有其合理性。但这种讲求政治功利性的文艺思想不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对当代文学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直到1979年邓小平进行了修正,文学才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唐代道教对文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道教教义深入到文艺家的思想,宗教形象激变为文艺意象,唐代的时代精神与道教精神有共同点,道教易于为文士接受和表现,文士与道士交往成风,使道教与文艺的结合自然而深入,诗歌和小说受到最大影响。道教对文艺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三方面:促进了文艺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主题之发展,造就了唐诗特有的风骨与气象,促进了文艺浪漫主义方法,风格之成熟。在艺术领域,仙人像的创作达到很高的水平,音乐则发展出“法曲”。  相似文献   

14.
表达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艺术是艺术地域珍贵的文化遗产.国际社会大都通过积极立法寻求其生态保护延续.我国地方民间文学艺术遗产丰富,但面临原生环境受到蚕食,传承人老化且急剧减少,地域外人随意滥用民间文学艺术的问题.在没有出台专门国家性立法的形势下,各文化遗产地方纷纷出台地方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办法.从现有的司法判例及学理研究的中,通过对黑龙江民间文学艺术的地方考察,公法保护文化传承模式是一种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艺理论的借鉴与文学批评的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文学是人学,由此各种文艺理论之间相互交流、借鉴是可能的,其次,文艺理论的相互借鉴能促进双方的文学批评,再次,批评家的个性与文艺理论的有机结合能形成批评特色,最后,批评家在理论借鉴中都具有能动性。以上几个方面告诉我们,要发展文艺理论,我们应该首先重视文学批评,并在文学批评实践中不断促进文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俄苏文学艺术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覆盖面不是很大,其地位也很难说是举足轻重。但是它们在中国文艺领域中的表现却相当活跃,相当前卫,相当锐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和艺术宗旨,通过左翼文化运动和延安文艺等社会运作方式或存在形态,主导着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渗透到中国社会大众的思想和意识中,成为现代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迄今为止仍处处可以看到它们的痕迹、它们的影子、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新四军在苏北根据地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等文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苏北新四军文艺活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延安解放区文艺活动对其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苏北根据地在人才培养、文艺组织、文学创作内容和活动形式等方面都参照了延安解放区的文艺活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全面总结,指出了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当代文学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引导文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成了一个异常重要的问题,而毛泽东文艺思想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人口生产是人口艺的唯一源泉,与之相联,人口生产内涵的丰富性决定着人口艺内涵的丰富性。人口艺可以反作用于人口生产,而且,不论是从形式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内容的角度来看,这种与反映相对应的反作用都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