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和谐的生命应拥有包括多层次需要的完备的生命结构。所以,小说应该从对人的物质存在形态的考察上溯到对形而上的精神境界的叩问,积极地赋予并强化生命结构提升和转化的功能。在小说创作中应当实行生命叙事和主体性抒情,作家在深刻的个体生命体验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人类的理性精神,实现对人的生命的关切、构想和追求,为人类铸造一架精神攀升的阶梯。  相似文献   

2.
《1934年的逃亡》以符号化的喻指、诗意般的言说、多视角的叙事和让人回味的孤独感表达了苏童对人性苦难的理解.他用一种冷色调的陌生化的语言叙述着人的生存困境,对人的生命的孤独作出了历史性的独特理解,构建了一个独具艺术特色的叙事世界.  相似文献   

3.
修辞学中的叙事批评尝试探讨人如何透过故事达到说服的目的.叙事的修辞研究将叙事看成是一个具有目的性的交流行为.新闻报道的一般模式通过讲述一个事实故事以达到莱种劝说的目的.新闻叙事通过选择性事实和其独特的形式实现主题,而新闻的主题一般为道德上的教化.美国媒体关于本·拉登之死的新闻报道通过一系列事实的再现向世界读者传递了一个信息:无论耗时多长,正艾终将得到伸张.这也是新闻叙事的普遍模式:事实的再现与道德教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郁达夫《迟桂花》的评论有争议,本文把小说主人公"莲"看做一个内涵复杂的意象,借助叙事学理论细读这篇小说,还原其以女性形象塑造为支点、宣泄心灵压抑、寻求人性升华的叙事思路,指出小说叙事强调男性的反思和升华,女性仅仅承担了引发反思的中介功能,这既可以看作郁达夫的一贯的叙事策略,也体现了其小说创作的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小说叙事学认为小说存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余华小说以叙事时间策略为切入点,借助心理时间将故事时序弄乱,制造时间倒错和时间跨度的无时性;利用"空间化"时间强调人物在瞬间的感觉体验;强化心理时间,有意地淡化作品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重复的手段实现对时间形式的探索,显示时间在人的生命中的意义,实现对个体精神真实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6.
连续 《天中学刊》2013,28(1):107-110
把文学与音乐看做一种历时性的叙事过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种艺术形式间的异同.文学与音乐的艺术表达都离不开情感,因此文学叙事与音乐叙事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存在,那就是借助情感体现人类最本源的意志.只是因为文学叙事受理性思维支配,而音乐叙事被感性思维管辖,在表现形式上走出两条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厨房》是吉本芭娜娜最有代表性的运用饮食叙事的作品之一。其中的饮食叙事,可以分为饮食的疗愈功能、饮食与人际交流以及家庭关系的建构、饮食的象征功能三个方面。具体而言,这三个方面指的是主人公借助饮食来疗愈自我的内心世界,通过饮食来增进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交往以及构建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以食物来象征母亲的生命状态以及暗喻男女主人公的恋爱关系。可以说,饮食叙事在小说主题的烘托、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文坛上,苏童是一个对人性、生命、死亡等有独特理解的作家。他对人性残缺的展示、对孤寂的生命历程的书写、对最终通往死亡的无法救赎的人生的呈现,可以看到苏童小说独特的叙事伦理对20世纪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他超越了简单的道德判断,放逐了启蒙叙事对人生和世界未来的期许,建构了远离宏大历史叙事的死亡诗学,开拓了新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以生命的宽广和仁慈关注着患病的人及其人生遭际,较为真实地描述了患病者在爱情与亲情中的追求、人生的委屈与残酷。张爱玲借助病人在生活中的不断挣扎表达出对世界永不衰竭的爱,对影响疾病的爱情缺失、亲情的沦落有着超越善恶之上的包容心和慈悲情怀。张爱玲小说的疾病叙事反对单一的道德结论,书写了疾病世界里复杂的人性感受,其伦理最终指向人类的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10.
《炸裂志》延续了阎连科寓言体小说的创作风格,通过寓言叙事讲述了炸裂村核裂变般成长为国际化超级大都市的历程,极尽谵妄、荒诞色彩。阎连科意图借助《炸裂志》去探求一种"内真实",从文学、文化意义上对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进行审视,进而表达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有些批评家认为林白的学叙事缺乏独特的生命体验,其价值“首先并非诗学/艺术上的,而在于体现权力关系的政治化方面”.其实不然.林白的学叙事同样具有诗学价值:这不但表现在林白本中总是流淌着女性独特而丰沛的生命体验,异样而鲜活的生命律动.也表现在林白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的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上.同时还表现在她的生命叙事对西方生命叙事的非理性和东方生命叙事的意识形态化的超越上。因此我们说林的艺术世界是个体化的,林白的言说在90年代的中国坛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静静的大运河》文本意义的诗性表达主要借助叙事与叙事节奏的调节来实现的。作品有两套话语系统,一是现实的,一是魔幻的。此外,作品还有很大部分的民风民俗、自然景物描写,借此既丰富了小说的艺术世界,亦调节着小说的叙事节律,保证了作品思想意义的在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借物质文本所进行的深沉的道德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借助空间叙事理论对当代英语小说《追风筝的人》进行分析.从空间叙事功能、空间叙事的基本单位,以及这部小说的空间外围问题的角度来一一说明这部小说在空间叙事技巧的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平 《大中专文苑》2013,(12):40-41
一个是借助一个小小的氧气瓶才能在这世间呼吸自如的女孩,一个是拥有英雄情怀却只能在游戏世界驰骋的独腿男孩。他们相识于生命旅程的末段,但并不妨碍在这片星空留下他们独有的光亮。  相似文献   

15.
在《祖父之椅》中,霍桑初次使用了"中间地带"的叙事策略,通过框架叙事让虚构的叙事者与虚构的听众及叙事媒介椅子之间产生有效的互动,为真实读者构建了一个虚实结合的世界,也为自己构建了一个逃避的世界,这不仅让孩子们熟悉了新英格兰历史,而且愉悦了孩子,实现了有效教育孩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叙事理论认为,叙事就是身份的制造,但制造一个无名身份的叙事,其本身就是反叙事的.鲁迅在<阿Q正传>里借助对阿Q的塑造展示了这种无名身份的独特叙事过程:那就是作者在解构中还原,而读者被迫在还原中解构.这种叙事模式包含着深层的哲理意味,既是对叙事的挑战,也造就了叙事的伦理效应.  相似文献   

17.
<尘埃落定>的叙事是一种颠覆西方叙事理论的中国式的诗性叙事,即:叙事主体超性格化的对立;叙事角度超逻辑化的转换;叙事结构超理性化的摇摆;叙事语言超杂语性的诗化.作家阿来以傻子形象为核心,通过一个回忆的"亡灵"来创造文本,同时又融入了其自身的独创性,形成了一种生命的叙事,文化的叙事,感悟的叙事,从而建构了一个中国智慧的寓言.  相似文献   

18.
贾樟柯的电影一般被认为是以底层的视角来反映当前时代背景下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况。但是从叙事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贾樟柯的电影却又体现了一种对时间和生命的理解。通过镜头、符号、故事这三个电影叙事构成的重要成分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贾樟柯电影在叙事上暗含了另一种对于生命和时间的理解,他的电影是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叙述的是生命的过程,用细微的眼光呈现一个个我们时常会忽略的生命过程和生命的本质——流失。  相似文献   

19.
邵静妤 《科技文萃》2004,(12):17-19
据英国媒体2004年9月2日报道,科学家们借助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多次监测到一个相同的神秘无线电信号.这是不是人类迄今接收到的第一个来自外星的问候?诸如此类的话题再一次激发起人们对探索地外智慧生命的关注和想象.  相似文献   

20.
李贺 《文教资料》2006,(4):96-97
在德育课堂的实效性问题下,生命叙事为德育课堂的转变提供了发展平台,用生命叙事的方式激活德育课堂,叙事可以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生命叙事从实际出发,密切了现实与道德理论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德育思想来源于生活,丰富生活,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本文从生命叙事的魅力和感染力出发,进而提出对叙事性德育课堂的操作性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