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记者提问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近些年来,新闻采访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有许多方面值得总结和提炼。  相似文献   

3.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经常运用的访问技巧和访问艺术,它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记者采访时常用和需要掌握的采访技巧包括:采访前要做足准备工作;采访时应注意提问的技巧;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当被采访人缺席时,可以通过大量采访周边的人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技巧无定式,需要记者在长期学习和“三深”、“三贴近”中不断积累,掌握多种采访技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成功的新闻采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采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采访时要问具体的问题、要尊重对方、要营造和谐的采访气氛。  相似文献   

5.
采访技巧就是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的一种新奇巧妙而又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它是采集真实材料、打开真相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许许多多新闻记者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汇集起来,加以概括、提炼的结果.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一对一”式采访是指一个记者同一个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单独采访。这种采访可以见面,也可以不见面。现在读者对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相适应,他们对新闻采访活动的要求越来越深入。新闻采访活动要求记者只有充分掌握了采访技巧和方法,采访活动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有价值的素材,写出好报道。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必须对此有一个充分的思想认识与必要的心理准备,巧妙的应用采访技巧,实现记者采访与对象之间的信息沟通,最终实现高质量新闻报道的目的.本文将通过分析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寻求新闻采访的技巧运用,确保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良好沟通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编涵盖了新闻工作的两个方面——记者的工作和编辑的工作.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没有严格的界限,许多新闻单位都是采编合一的.所以,作为一记者来讲,具备良好的新闻采访与编辑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浅谈应如何做好新闻的采访与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9.
采访,是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基本功。“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件事都看作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睛观察世界,能够区分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麦尔文·曼切尔语)就是说,记者要慧眼识宝,同时还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技巧。否则,即便发现了新闻,也很可能因不会采访而贻误战机,使“活鱼”在眼前溜掉,甚至让采访对象厌烦。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新闻采访心理研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的重要性,记者江永红说:“搜集寻访日采访.采访之对象,无非人与事,而事乃人为,除却纯自然现象新闻,采访归根结底是与人打交道,即必须面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场.在一定意义上说,会不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采访的心理场,是决定一个记者采访之成败、效率之高低的枢纽.此乃作者多年实践之感悟,不知是否有失偏颇.”采访心理研究对民生新闻的采访实践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金鑫 《华章》2011,(14)
采访与有些工作不同,它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中进行.不仅在采访完成后,记者以其成果--新闻作品发表,同社会发生交往;更主要的是在采访的过程中就必须进行这种交往.因此,准确地认知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调节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状态,审时度势,运用恰当的态度、方法进行相应的采访.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写作就是运用采访获得的事实素材,在一定的新闻主题统领下,结合画面,如实还原或评述事实.然而,我们在进行还原或评述事实时,就会发现:电视新闻的写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仿佛就像一只只无形的手,支配着记者的笔.文章从"采访决定"、"物我交融"、"四体合一"、"双重转换"、"镜头语言"等方面,探索其内在的规律与写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滨海新区作为新闻资源的富矿地带,伴生着试验性、争议性、动态性、开放性、前沿性、国际性等传播特性,其新闻资源以经济科技、时政、涉外与新民生新闻等类型为主.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主题模式以正面为主,以善意的存疑为辅.采访可实施常驻记者、专项记者的跟踪采访、记者团等模式.新闻报道可以由点到线,再到面.新闻资源的开发须遵循阶梯原则、综合原则与适度原则,实现新闻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14.
张华 《华章》2010,(35)
开会,是记者的宿命.大到每年的"两会"、党委会、政府会,小到新闻发布会、展示会、通气会、研讨会……大量的会议充斥记者的采访工作.记者对会议采访爱恨交加.爱它的"多",完成任务有保障;恨它的"空",大话套话多,实质内容少.在一般时政记者眼中,会议新闻远不如经济新闻写的"实",又不及社会新闻写的"活".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并以文字或图片形式为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新闻载体撰写新闻报道的专业人员。从事的重要工作包括:以观察、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或根据收集的素材撰写报道或反映情况。———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相似文献   

16.
提问是新闻采访通向成功的"桥与门",新闻采访多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如何让采访对象感到亲切、不拘束,关键是记者的提问技巧,提问技巧更重要的是记者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对电新闻采访提问技巧和方式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于提高自己的采访技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隐性采访强调记者主体意识的积极介入,但记者应注意介入的限度,正确把握主体行为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不能使采访行为超越道德底线,不能干预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本文运用新闻理论和相关法律,结合具体案例探讨隐性采访的合法性与运用“底线”,透视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关系,指出公共利益原则、公正原则、善意原则、真实原则和适度原则是隐性采访应遵循的伦理道德基本原则,从而为找准记者在隐性采访中的角色进行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18.
作为广播电视的新闻采访人员——记者,必须在采访之前确定选题,并就这一选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题时确定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确定采访选题,是新闻采访活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选题定不下来,采访活动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采访便没有新闻.校报新闻虽不同于一般商业性报纸的新闻,但就采访而言,其目的和手段都是相同的,同样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它的思想性体现在校报记者和通讯员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方法,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它的实践性体现在它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反复地训练才能真正学到;它的综合性体现在它不但要掌握好采访本身的知识和技巧,同时还要掌握好它与有关方面的知识,如新闻采访与心理学、新闻采访与美学、新闻采访与法学、新闻采访与公共关系学等等,总之,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一切优秀的新闻写作都是以成功的新闻采访为基础的,而促使新闻采访的成功的因素也是各种各样,就校报工作而言,大致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不断发展,公众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针对一些突发性的新闻,越来越多的公共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新闻内容,而这无疑对现场记者的采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镜头,采访新闻的当事人、目击者等不同的参与人员,通过有效的问答为观众呈现新闻现场的状况.如何在采访中获得有效的新闻线索,掌握提问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笔者就对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以及相关的经验进行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