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叶程鹏 《新闻记者》2003,(10):25-25
读浙江日报摄影部邵全海《“绳桥”上的震撼——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上学>》一文(原载浙江《新闻实践》2003年第6期)后,我不但失去了往日读此《上学》作品时也曾感受过的心灵上的震撼,反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股寒意!为什么?请看作者在文中写道: “据《上学》的作者——三秦都市报摄影记者杨小兵讲,他第一次看到这种‘绳桥’时就惊呆了,那感觉只有  相似文献   

2.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6,(6S):I0007-I0007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王蒙的作品,我读的不多。王蒙18岁发表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岁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轰动文坛。文革结束后不断有佳作问世,他还曾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任文化部长。惭愧的是,我只完完整整地读过他的两部作品,一部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的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另一部就是前两年出版我刚刚读过的《我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4.
早就听同行们谈起军报《读之友》版,称她是广大基层官兵的良师益友。2003年暑假有幸到解放军报社学习,和《读之友》进行了零距离接触,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读之友》情系基层官兵、服务广大读的一片浓浓深情。综观该版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5.
何群芳 《青年记者》2007,(14):46-47
电视读报节目起源于凤凰卫视2003年开播的《有报天天读》,它将全球重要报刊的头条新闻以及主要社论作为重点,短短半年时间其收视率便挺进凤凰卫视节目前三名。自此,中国电视便开启了读报节目的风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推出一档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T2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在读什么书?》(载5月2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一文中谈到,湖北大学教育研究社(学生社团)对本校教管、广告、中文等11个院系的600名大学生在半年期间的读书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中外文学名著风靡大学城。《三国演义》、《红楼梦》、《乱世佳人》、《红与黑》等在学子手中来回传送,甚至生日礼物也以名著相赠,名著普及率直线上升。因为文学名著既能扩大学子们的视  相似文献   

7.
执着阅读     
余华 《出版参考》2010,(10):5-5
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我把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几乎都读了一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牛田洋》、《虹南作战史》、《新桥》、《矿山风云》、《飞雪迎春》、《闪闪的红星》……当时我最喜欢的书是《闪闪的红星》,然后是《矿山风云》。  相似文献   

8.
钱岚 《出版视野》2004,(3):34-35
《儿童与动物》一文发表在《出版视野》2003年第5期上,曾荣获中国少儿读物编辑工作研讨会2003年优秀论文一等奖。这是值得一读的优秀论文。文章立论正确、观点鲜明,作者提出了要对儿童进行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对儿童重要的素质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从小教育他们爱护动物,扬  相似文献   

9.
北京军区战友报社编辑卜宝玉写的《“我要一支铁军”——读刘亚洲〈将军的泪〉有感》(以下简称《有感》,原载《战友报》2005年8月13日“军营周末”3版)不仅荣获了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而且荣获了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5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在区域价值认同重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7月28日,一档新的电视新闻栏目《第一时间》在安徽经视悄悄地问世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档栏目在安徽当地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仅精英人士喜欢她.连广大的农民朋友也对她拍手称好(据新浪网2004年3月的报道.安徽当地农民经常看的两个电视栏目一个是《天气预报》.一个就是《第一时间》)。很显然,无论是从。雅  相似文献   

11.
王荣昌     
《出版参考》2011,(4):F0002-F0002
王荣昌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文化部、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机构及海内外社会团体、个人收藏,作品先后在《人良日报》、《美术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艺术与收藏》、《中国收藏》、《艺术界》等近百家杂志报道,并出版有《王荣昌作品选集》。2006年10月,广东卫视《一朵时光》栏目以“君子荣昌”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2.
王志冲 《档案与史学》2005,(12):18-18,34
2003年12月,我的自传体作品《钢铁情缘》出版.书中提及一位比我年长28岁的大表哥.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我的朋友王佩(杭州网副总编)被公派去英国诺丁汉读MPA,行前,我向他建议,在英国对名的小报联太阳报》多加考察,回来写一本解密《太阳报》的书。此前,我和他曾经多次谈起杭州的报纸,并对《都市快报》在杭州的成功作了一番分析。结果,有天深夜,他在MSN上和我说“我发现《太阳报》就是另一份《都市快报》。”为什么这么说?王佩解释是说在不遗余力讨好读和吸引读这一点上,这两份报纸几乎如出一辙,都表现出相当努力的样子。而在大多数报纸那里,亲近读都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一种姿态,未能真正地“放下身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摆脱尴尬     
朝阳 《今传媒》2004,(1):43-43
离开报纸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时间里,我很少看自己曾经供职的《三秦都市报》、《经济新报》。最初不看,是负气和不屑.后来不看就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偶然碰上看一次,发现早已经物是人非,报纸上出现的名字,多是我不熟悉的新人。对不熟悉的人我们常常兴趣不大,这些新人对我来说和非洲酋长一样遥远。我当年的同事,要么做了领导,要么转行干了别的。我自己也渐渐丧失了对媒体的激情。  相似文献   

15.
新创     
《青年记者》2005,(6):83-84
《北京晨报》部分读将免费拥有“新概念”黄页,央视新闻频道5月改版,《中国财经60分》落地广东,“公交指南”在广州亮相,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于5月1日正式开播,“春天送你一首诗”走近大众,《新民晚报》韩国版发行。  相似文献   

16.
6月过去了。回头看看过去的6月,想说说给了我许多“想法”的《太原日报》地方新闻版。 我也算是中老年“报人”。办报的差不多都爱看报。看人家的报,不光是看热闹。就说看《太原日报》,因为这家报社的老师和朋友太多,所以我就找那些熟悉的“本报记者”的名字,然后再读他们的新闻作品,看人家为啥就比我写得好! 光看文章也不够,还有版面也要看。我斗胆说一句,过去我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5,(2):29-30
当前,地方报纸市场竞争激烈,《楚天都市报》(以下简称《楚报》)自1997年创刊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我们在对2003年《楚报》的调查分析过程中发现,报刊只要能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读、贴近实际,满足读多方面的需求,才能充满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18.
米虹 《新闻天地》2004,(2):10-10
2003年8月,全国各大主流媒体都转发了《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条消息:《东方新报》在首届全国都市报编校质量抽查中名列榜首。新报的全体员工获此消息后,高兴之余更多的是辛酸,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19.
“农家书屋”聚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的老家在松花江畔,一个比较典型的东北乡村。30多年前,“文革”后期,村里有间图书室,父亲是管理员,我常溜去看书,《水浒传》就是在那儿看的;2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图书室没了。那时我上初中,仅有的两本课外读物是《今古奇观》和《金光大道》;10多年前,我同村里过年,闲来无事,想找本书看,左邻右合找了几家,除了课本,还是课本,竞无书可读;近几年,村里生活改善了,电视普及了,网吧也有了,但想找本书读,  相似文献   

20.
康乐 《新闻传播》2006,(11):46-47
王作龙,哈尔滨日报农村部主任,高级记者,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用热血亲吻祖国的土地》1985年7月5日在《黑龙江日报》发表后,获全省优秀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 作品《榜样的力量》1989年12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被选入全国高中二年级语文补充教材。 《酒神曲》获1991年“龙江跃马报告文学一等奖”。 《90亿公斤,检验了什么?》获2004年度黑龙江好新闻一等奖。 《农民的好医生战胜军》获中宣部2005年先进性教育优秀新闻作品奖。 出版双城籍作者丛书散文集《悠悠故乡情》、北方记者丛书通讯集《青山遮不住》、散文集《感谢痛苦》、长篇纪实文学《血战双城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