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震 《新闻传播》2022,(1):102-103
色彩关系当中的对比调和关系为对立统一,解决其对立统一关系的措施主要为色彩应用的和谐美.广告设计期间,认真处理色彩对比调和可以让受众拥有愉悦的审美,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便于让广告深入人心,最终完成广告传输的目的 .基于此,文章就色彩对比与调和展开详细分析,同时就广告设计期间二者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促进广告设计工作进...  相似文献   

2.
王静 《今传媒》2016,(3):59-61
本文通过对全媒体时代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媒介与受众关系的心理分析,基于受众选择性心理创新引入顾客关系管理方法,研究顾客关系管理主要形成原因,基本的概念内涵,提出顾客忠诚度的四个层次,重点研究如何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来提高顾客忠诚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本文所指的“经济权力”的含义 ,并指出经济权力对大众传媒制约和影响的客观存在 ,说明本文的探讨目的 ;第二部分引述和分析中西方的媒体角色观 ,指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导下 ,媒介“公共责任”和“商业逻辑”是难以回避的矛盾冲突 ;第三部分通过对媒体、广告商、受众三者关系的分析 ,从理论上指出经济权力 (主要是广告商为主的经济利益集团 )对大众传媒具有特殊影响力 ,说明媒介事实上不享有高贵的独立性 ;第四部分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指出大众传媒在经济权力影响下产生的一些负面现象 ,如营销意识的侵蚀、新闻贿买、消费主义取代批判意识等 ;第五部分是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我国大众传播业的实际 ,对如何正视媒介与经济权力的关系、媒介的责任和发展方向等做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邬粉粉 《今传媒》2013,(5):41-42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都市报评论在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独树一帜,成为受众喜爱的版面.本文前三部分从都市报评论的崛起、都市报的特点以及都市报评论表达公民诉求的作用来分析都市报的发展现状,在第四部分,本文对都市报的趋向作了一些探索,旨在为都市报评论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亦雯 《东南传播》2013,(4):108-109
广告营销通过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来达到营销目的。现代社会广告信息越来越多,对广告受众的注意力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而注意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在广告的说服性传播艺术中,视觉形象究竟要如何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本文通过研究受众的视觉心理,提出了广告设计,特别是电视媒体广告设计中可能获取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化,作为广告从业者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有更好的艺术品呈现。  相似文献   

6.
新闻编辑直接面向的是受众,受众的心理以及需求都影响着传播的效果。随着新闻受众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心态的变化,其心理接受也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受众的心理和眼光出发是新闻编辑创新的重要思路。本文在阐述受众与传播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受众心理的新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新闻编辑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受众是节目接受的主体,重视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方面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新闻节目质量的改进。笔者总结出四个方面的特点或需求:受众群体比较稳定,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他们对知识和有关信息渴求;新闻要"新"和"独";贴近百姓生活;有趣味性。根据受众的这些心理需求,本文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植入式广告在西方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同。我国的媒介中使用植入式广告的时间并不长,很多受众持逆反心理。本文在对植入式广告进行简介和分类之后,通过建立植入式广告的心理学模型,进而从社会心理以及个体心理中的认知、态度以及情感等几个方面来对受众的逆反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受众心理机制影响着受众能否产生媒体接触动机、是否愿意接受媒体的宣传,深刻地影响着媒体医患关系报道的传播效果,因此,媒体报道策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受众心理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以大众媒体的医患关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受众心理人手,探讨医患关系报道中受众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剖析其心理特征.并提出媒体引导受众心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受众生理机制、心理机制的考察和对受众认知结构、接受规律的分析探讨<百家讲坛>的选题策略是如何针对受众的特点来提高传播效果的.  相似文献   

11.
媒介效果研究作为传播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本文主要以迅速蹿红网络的"贾君鹏事件"为样本,从中介变量的四个因素来分析贾君鹏事件走红的原因。此外,还从网络受众特点出发,通过对于网络时代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分析,浅谈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别具一格的城市形象能够更好地展现城市的文化与城市的整体精神风貌。抖音短视频的兴起,为城市形象的传播与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旨在分析抖音短视频对于城市形象传播的实践经验,并以“抖音之城重庆”为案例分析。本文从四个部分来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是短视频与城市传播的融合;第三部分分析抖音短视频中城市形象视觉符号建构;第四部分进行“抖音之城重庆”城市形象传播分析,从抖音打造超级流量网红城市新形象、抖音“网红城市”传播策略两个方面论述,为城市形象传播从流量到内容转变,实现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践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3.
张之羽 《东南传播》2020,(10):22-2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直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近两年热门的休闲娱乐方式,受众群体不断壮大,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时常引发民众的热议。网络直播是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的一个典型表现,其之所以拥有广泛的受众并生发出一系列相关产业,背后必然迎合了当下受众的某些心理机制。本文将网络直播放在视觉文化的视阈下,把网络直播作为一种装置来分析其各部分的具体运作,从私密化视觉空间、多向度视觉捕捉、凝视的快感、视觉快感的消费四个方面来考察网络直播中话语、视线、主体间的关系,探讨网络直播带给观众以怎样的视觉快感、这些快感是如何被捕获以及其背后迎合了观众怎样的心理欲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公共危机中传媒对受众的心理引导,本文以汶川大地震为个案,对灾区受众媒介接触及对媒介的心理反应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受众接触媒介的情况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各有优势,互补互动;从受众对媒介的心理反应看,受众的需要、情绪、认知、评价等心理特征和媒介影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郭颖 《新闻界》2012,(6):73-76,80
新媒体广告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静态的品牌或商品信息而存在,而是互动的、由消费者可以主动掌控的品牌或商品信息的获得.在新媒体时代,要求广告设计教育分析现状和问题,根据受众对新媒体广告的心理诉求,培养一专多能广告设计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洪静 《新闻世界》2013,(5):97-98
电视节目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是一档节目成功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策划出受众真正喜欢的节目。本文从七个方面对《我是歌手》节目的受众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近年来传媒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愚"乐受众、品格低下、失实与失度、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并对传媒乱象的原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社会转型导致竞争环境与人们观念发生变化、传媒自身对低成本与高利润的追求、迎合受众需求、传媒失守;最后提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与建立长效机制来确保"把关"落到实处,杜绝传媒乱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变革,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也需要不断推进.不同的媒介技术塑造着不同的媒介文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 由美国布兰恩特大学传播系教授斯坦利·J·巴兰(Stanley J.Baran)著、何朝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的《大众传播概论:媒介素养与文化》一书作为备受追捧的传播学著作,已经出到第8版.按照作者本人的说法,该书以文化视角揭露出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不仅是媒介的接受者和消费者,同时也是媒介的参与者.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对媒介素养等基本的概念作了较为深入地介绍,奠定了论述的基础;第二部分作者进一步深入到媒介、媒介产业和媒介受众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广泛讨论了当代社会的各种媒介以及相关的产业和受众;第三部分针对战略传播产业,主要从宏观角度对媒介作为一种战略传播产业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针对信息时代的大众媒介文化,集中探讨了全球化、言论自由等一系列现实中的焦点问题.同时,该书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表现与传统媒体下的表现有相似的部分,也有很大不同,有着信息时代鲜明的印记。面对频发的网络事件,网络受众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体现出鲜明的特点,网络受众也更加值得研究和分析。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事件,来研究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20.
《非你莫属》是国内首个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准确把握受众定位,主持人善于体谅他人,能够把握受众心理。节目内容和形式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兴趣,同时满足了受众消遣、学习和获取成就的心理需要,很好地关照了社会心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来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