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感是人精神层面的反映。具有幸福感,可令人热爱生活、关爱他人,身心愉悦,追逐幸福。本文阐述了目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状况,通过怎样的方法措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幸福观教育两方面问题,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多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培养学生具有能够感受幸福、理解幸福,创造幸福,把获得幸福与追求美好的道德理想结合的品质和情操。  相似文献   

2.
龚波  黄丽萍 《大众科技》2006,(7):179-181
现如今,许多父母在追求自己第二次人生幸福的同时忽略了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文章从赡养抗辩权透析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继承并整合了前人对幸福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幸福就是至善的观点。幸福作为至善是人的目的,具有自足性、完满性,并表现为一种善好的生活。至善的实现有赖于人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按照每个人自身的品质做中道的事情。德性有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之分,理智德性是人的最好部分的德性。与此对应的沉思作为努斯的活动,是神性的活动,是最完善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道德神学的理性存在是以纯粹实践理性为根据的悬设,其形式表现为: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的二大公设.在其意义上不仅使至善的二因素--德行和幸福得以统一,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与至善的相称"使道德世界趋于最完美的相互和谐之中.  相似文献   

5.
真与善的协调:爱因斯坦的榜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几乎每个人都在倾听科学技术前进的脚步声.然而却有两种极端的回应,一部分人欢呼,而另一部分人诅咒.有些欢呼者似乎把科学技术看作了"菩萨",而有些诅咒者又好象把科学技术视为"魔鬼".有些人担心科学会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落,而有些人又为科学无限制的发展忧虑.对待科学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根源于科学是否带给人类幸福问题上的分歧.因为有一种伦理学的"善"的概念是由幸福定义的,所以深入的理论讨论必然要追溯到真与善的关系.也就是说.科学与幸福的问题可以转换为科学理性与道德理想的关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英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幸福的意义也因人而变.   有人说,幸福在于物质享受.世界烟草大王杜克的女儿朵丽丝12岁便继承了其父1亿美元的资产,但她却一生郁郁寡欢,经历了3次痛苦的婚姻,最后寂寞地死去.钱并没有让她拥有幸福.……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能否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我想,首先我们可以考虑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这个问题是否已隐含这样的前提--凡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幸福的东西就是好的、值得肯定的?其次,我们还可考虑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幸福",这幸福完整吗?包括人格、德性吗?包括生活的质量、人的全面发展吗?还是主要是注意其中的快乐成分、甚至主要是经济的发展、功利和物质主义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核心主张。教育幸福的源泉在哪里?本文主要谈如何让幼儿园成为幸福校园?如何让教师、幼儿、家长畅享教育的幸福,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9.
“人之初,性本善”。作为时代产物的独生子女,他们良好的道德潜能深藏在每个个体之中。父母对他们的特别关爱以及他们对父母的格外依恋,促使这种潜能更容易受到激发。独生子女道德潜能的激发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的成长与人生幸福,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亟待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形成合力,共同发掘、共同引导。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09,(3):46-47
在金融风暴扫荡之下,你的生活品质下降了吗?幸福指数降低了吗?但是,凡事应该想开些。空闲时间多了,研究一下你的性爱经济学吧,它也许能提升你的幸福指数,提高你的生活品质呢。  相似文献   

11.
关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国民幸福的内涵与理解“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通俗地可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况和生活”。与幸福相近的是“快乐”,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持续快乐亦可理解为幸福。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总之,幸福是人的一种心里活动,是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是人对外界环境和个体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一种相对稳  相似文献   

12.
甄真 《科技风》2013,(1):187
人们总是在追求着真理,也在不断追求着更高的道德准则,真理与道德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只有通过对真理标准和道德标准的遵循,才能在求真求善中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童年生活得幸福和快乐,长大以后也会生活得幸福和快乐;童年遭遇不幸和悲伤,长大以后生活中也会不断遭遇不幸和悲伤,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强迫重复"。重复幸福和快乐好理解,可为什么不幸和悲伤也不断重复呢?为什么童年的影响会有如此持久的影响力呢?自我实现的预言  相似文献   

14.
<正>来一杯现场制作的原生态的鲜榨果汁,美好吗?拥有一款能躲避拥堵封闭路段、预测未来交通状况的"辩路神器",痛快吗?答案毋庸置疑。美好并痛快着,这正是董路的两条幸福轨迹,也是他带给大众的两条幸福轨迹。董路于2002年创建了长春金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3年创建了长春幸福轨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4年又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组建了吉林长光  相似文献   

15.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本文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例,讲述老师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的印象里,“银行”总是和金钱联系在一起,“道德”则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为最高境界,当把道德与银行两个相去甚远的范畴联系在一起时会不会是道德的一种倒退?今天在全国有些地方推行的“道德银行”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本文从“道德银行”倡导个人奉献社会、社会回报个人的互助精神,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这一角度对道德银行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在人们的印象里,"银行"总是和金钱联系在一起,"道德"则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为最高境界,当把道德与银行两个相去甚远的范畴联系在一起时会不会是道德的一种倒退?今天在全国有些地方推行的"道德银行"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本文从"道德银行"倡导个人奉献社会、社会回报个人的互助精神,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这一角度对道德银行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什么东西才能使人感到幸福快乐?   有许多人觉得:那些拥有很多的财富、很高的地位、事业成功顺利、家庭和谐稳定的人,他们一定是幸福快乐的.……  相似文献   

19.
在?弟子规?这一国学经典之中,有无数的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中华传统美德,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把?弟子规?这一经典引入小学生的课堂,开设?弟子规?国学经典课,这即是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对当代中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与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弟子规?之中的思想与美德,是我们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也是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道德支撑。所以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开设?弟子规?课程,以传播?弟子规?的思想为引领,以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根本,坚持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做起,促进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之间的矛盾作了全新的解释 ,认为两者的断裂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时间面向上 :技术面向未来 ,以获得其先进性 ;而道德则面向过去 ,以获得其稳定性 ,即技术的“真”与道德的“善”之间的断裂。在空间展开上 :技术则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 ,以获取足够的利润支持 ,从而研发更先进的技术 ;道德则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 ,以获取道德本体论意义上的家园感和安全感 ,即技术的“利”与道德的“善”之间的断裂。如何将时空两个维度的断裂弥合 ?如何将两种理性统一 ?文章认为存在着三种模式 :即康德的“必然”和“自由”统一模式、海德格尔的“解蔽”统一模式 ,以及马克思的“实践”统一模式。马克思的“实践”模式为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