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钱钟书先生未刊稿(宋诗纪事补正)摘抄》一文为例,通过分析其对《全宋诗》所作的有关补正,认为《宋诗纪事补正)一书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评价钱钟书先生在宋代诗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全宋诗》的修订和完善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宋诗纪事补正》疏失举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诗纪事补正》是钱钟书先生生前未曾面世的作,2003年1月出版。此书旨在补正清厉鹗《宋诗纪事》之错谬疏漏,但《补正》一书本身也仍有不少可议之处。本就书中按语和纪事的疏失,所补诗的作及字之误,以及失校、违例等,核查必要资料,选其中代表性的例子,予以举正。  相似文献   

3.
清乾隆时著名诗人、宋诗专家厉鹗,继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后,从宋人文集、诗话、笔记以至山经、地志等各种珍秘典籍中搜集宋人诗歌及有关故事、事实,用二十余年功夫辑集三千多家,写成《宋诗纪事》,为编撰《全宋诗》提供了大量难得的资料。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从《宋诗纪事》中采录得很多,但由于编者万虑一失,核对不够,尚有“遗珠”,本文为“遗珠”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4.
时政谣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形式,将公众的眼见心得发露于声,具有信息传递、褒贬美刺、舆论监督等重要功能。《宋诗纪事》所载宋代时政谣谚56首,就是反映宋代政治变迁、展现政治风貌的一道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20,(1):64-74
宋代诗人在诗中多写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们把文士的聚会多比喻为兰亭雅集,常化用序中的意象,思考序中表现的生死感伤情绪,批评萧统编选《文选》不选此序,还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真迹的流传,《兰亭集序》的摹本和刻本,以及对《兰亭集序》书艺的评价。由于《兰亭集序》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书法价值,其摹本、刻本在宋代广泛流传,文人士大夫也广为阅读、摹写,加之宋代诗人的人文修养深厚,作诗爱写书籍、字画、书斋以及士人生活题材,作为法书的《兰亭集序》就经常写入诗中。宋代诗人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拓宽了宋诗的题材,丰富了宋诗的人文意象,并体现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诗人刘敏求生活于两宋之交,曾因黄庭坚称赏而知名,《宋诗纪事》误定其为宋末人,《全宋诗》未录其诗歌,亦不见于《全宋诗》诸家补遗之作,然《泰和县志》存其诗18首。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和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同是抒写闲情的名作。两诗对读.可以看出“四灵”诗歌对唐诗的学习。两诗均不是重大题材,在一片娴静之中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在江西诗派之后,为宋诗增添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夏帅波 《文教资料》2011,(36):216-218
寒山诗是一个复杂的诗歌现象,在宋代已经完成了禅宗诗人的形象定型,从王安石、苏轼两个不同程度受佛教影响的诗人对他的模仿,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旨趣.也可看出宋代禅宗势力在朝廷推动下的扩展和宋诗佛教底色的渐浓.更可由此探索宋诗特征的佛学渊源。  相似文献   

9.
据《百菊新谱》、《(雍正)四川通志》、《鄮峰真隐大曲》、《机缘集》及《续机缘集》、《宋诗纪事》等资料可得《全宋诗》未收之诗81首,并句5则。  相似文献   

10.
钱锺书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著作丰硕的学者才人,他的诗学理论精深广博,尤其是对宋诗的研究见解独到、严谨精炼、造诣甚深。他的许多专著如《谈艺录》、《宋诗选注》等都就宋诗和宋代诗人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表达了自己的宋诗观和艺术追求。本文试图从宋诗与唐诗的关系、以文为诗的诗歌理念、宋诗与宋史的关系、宋诗的流派特征四个方面来探讨钱锺书对宋诗的看法,帮助我们认识到宋诗的独特风格和真正价值,以期为今人所更好的接受和赏析。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宋诗纪事补正》,对厉鹗《宋诗纪事》作了全面系统之补益与是正。初步浏览,获益良多。然亦有小疑,录供通人正之。 钱先生录补陈抟《山行》:“下马酌村醪,松梢日正高,转从山后去,几树野樱桃。”(《后村千家诗》卷十四《山门》)  相似文献   

12.
和唐诗有别,宋诗在艺术旨趣和风格上主要向思理、显露、精细方面发展。当代学者钱钟书先生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谈艺录》),指出了“思”、“思理”为宋诗的主要特点。由于时代精神的变迁和诗歌艺术自身的发展,宋代诗人不再像唐代诗人那样洋溢着民族自豪感,而是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人情物理,作诗力求精妙;宋诗之美在于富有哲理,辞工意新。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及《春日》便是体现宋诗“理”之美感和特征的佳作。现看《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相似文献   

13.
宋元时期入声韵尾的消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后期,入声韵尾已开始相混,宋代发生巨变。考察《宋词纪事》和《宋诗纪事》的所有入声韵例表明:最先是臻摄三、四等和深摄缉韵向曾摄、梗摄三、四等靠拢,接着是山、咸二摄三、四等合流,随后混入曾、梗二摄三、四等;同时,臻摄合口三、四等混入通摄三等。宕、江二摄在完成了其内部合并之后,一直保持为独立的一类,其韵尾的消变是最晚的  相似文献   

14.
孔凡礼先生所辑《宋诗纪事续补》,继厉鹗、陆心源诸家之后,网罗遗失,从二百五十五部著作中,搜集厉、陆二人所辑之外的诗人诗作,成书30卷,作为《全宋诗研究资料丛刊》之一公之于世。这对宋诗的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受到有关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有的书评作了很高的评价。因为工作需要,阅读一过,觉得值得商榷之处也还存在,因此不揣固陋,随文刺举以就正于孔先生。孔先生所举各书,寒斋插架,多付缺如,故未敢对全书作综合评论,仅就个人记忆所及举例(文字,标点概付缺如),以期能使此书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宋诗是来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重要阶段.这不仅因为宋诗有一个阵容庞大的作家群(《宋诗纪事》载有作家3800余人《宋诗纪事补遗》又增补了3000余人).而且诗作数量之众.诗作者个人存诗之多,为历代诗坛所仅有.如陆游一生写诗近万余首;杨万里诗积至2万余.今存4200百余首:苏轼存诗4千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是集学者、才人于一身,融古今中外为一体而又兼善各类著述体裁的一代宗师。钱先生师友中交游最密、酬唱最多的学者皆学宋,濡染相熏,使他偏嗜宋诗。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谈艺录》,就有相当篇幅论述宋代诗人及作品,提出许多超越前贤的创见。而《槐聚诗存》的特色和风格更是与宋诗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钱先生以其诗学思想为理论依据,从艺术价值与艺术创新的角度,对宋诗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筛选,编辑成《宋诗选注》,使钱学的思想精髓呈现给读者。由此可见,钱先生对于宋诗的掌握与喜爱以及对于宋诗独特风格和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朱敏敏 《文教资料》2011,(36):209-211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都认为宋诗的艺术性远不如唐诗,的确“盛唐之诗”的辉煌景况让后代文人们愁眉。但宋代诗人们并未却步,为了突破前人的成就,他们一直在追求自我风格的创新。本文从宋代诗人探索求新的角度出发,选取几个代表性作品探讨宋诗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新面貌,主要涉及到宋诗的风格、写作方法、原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献学的视角,探讨了《宋诗钞》、《宋百家诗存》及《宋诗纪事》的编纂目的、体例以及各自的成就、局限与版本。量化分析与史料比勘是文章立论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宋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李纲在绍兴二年的行踪如何?《宋史》、《宋史纪事本末》及《梁溪先生年谱》都有过记载。《宋史》第358卷“李纲传”载:“绍兴二年,(李纲)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上疏不成,罢为提举西京崇福宫。”书中载明“绍兴二年”,却不见何月何日。《宋史纪事本末》所载较为详细,“绍兴二年十一月甲  相似文献   

20.
宋诗中的反讽现象十分突出。宋诗的语言反讽如矛盾语、悖论语和诙谐语与宋诗语言含蓄蕴藉的风格有关;宋诗的结构反讽体现为宋诗章法的转折和对比;宋诗的主题反讽则表现了宋代诗人出世与入世、浪漫与现实、悲观与乐观的辩证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