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泥塑课依然是当代雕塑教学的重头戏,所谓的泥塑课是指以具象写实基础训练为目的的造型基础课,它通常采用泥塑人体写生的方式。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上泥塑课的传统没有变,具有过硬的造型能力是检验雕塑教学基本功的一项重要指标。雕塑教学正是经过传统的训练,并一直延续同样的课题传承给热爱雕塑的青年学子。泥塑课对造型能力的培养当然功不可没,而这之间的点滴习惯的养成也许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2.
《泥塑》是中专生专业造型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与绘画课程中造型部分有着密切联系,本课程是这部分内容的延伸。目前,中专生的绘画基础偏低,而且差异大,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泥塑造型比较困难。我们通过《泥塑》空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既有以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又有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如泥塑、剪纸等。陕西凤翔民间泥塑以一个有形的实物展现陕西民间文化精髓,其造型丰富活泼、淳朴简练,色彩明朗鲜艳。凤翔泥塑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源于淳朴人民对善良、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一种本元文化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70):169-170
玉器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产品,它的价值性较高、文化内涵深厚,一般人很难真正了解。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多,玉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玉器鉴别拍卖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关注玉器。然而,各地方高校开设的玉雕设计专业更多的是注重技能的培养,玉雕产品营销理论几乎为零。对于玉雕产品来说,它不仅是一件传统手工艺品,还是一件商品。为使传统的玉雕产业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好的市场营销,使其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这样有助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玉雕设计》课程是高职珠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但玉器昂贵价格、繁琐的制作工艺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开展玉雕艺术信息化教学设计,将视频、3d仿真等信息化手段引入玉雕创作过程,对玉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规划美术工作室,激发幼儿创作潜能。首先,美术工作室一定要很大,没有条件的可考虑将两三间教室合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利用现有的矮柜、展示板等将之分割成几大块封闭、半封闭或开放的空间,设置成几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坊,如绘画坊、泥塑坊、版画坊、色彩坊、剪纸坊、线描坊、写生坊、立体造型坊等,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使他们可以在不同的美术坊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7.
素描教学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环境艺术专业的素描基础教学应与专业的内在要求相适应,通过几何形体写生、室内空间写生以及室外空间写生训练,培养学生把握空间、结构、造型、体量、尺度、质感的能力,以素描为载体让学生预先体会室内外环境的功能空间系统、形态结构元素、形式美规律以及材料与工艺美感,使教学更具有专业特色,从而达到为设计表达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玉器制作的过程中,良渚先民体现了日益觉醒的主体意识。其玉器在制作中以情感和想象力为动力,在尊重实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殊的造型特点。良渚玉器以玉琮为代表,追求造型与用途、纹饰和玉质相匹配。造型简洁质朴而意蕴淳朴;外部柔和而有内在张力;形体流畅而富有表现力,并与纹饰和玉质搭配和谐。神人兽面纹为主和鸟纹、蛇纹构成了良渚礼器纹饰系统。表现方法上讲究视角的多元性、构图的整体性,整体构图的疏密有致和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幼儿在泥塑活动中了解、接触民间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能在体验泥塑活动的快乐中,学习运用立体造型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客观事物典型特征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不断提高空间知觉和立体造型的能力。为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和解决教育实践中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关于儿童泥塑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快乐泥塑课     
朱本双 《教育》2012,(10):6-6
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施洋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泥塑课上通过揉、搓、粘等基本技法进行泥塑造型。孩子们在实践课中体会手能创造美、动手创造美的乐趣,通过泥塑造型使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南阳市的玉雕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市地处中原,拥有丰富的玉雕资源,其利用资源优势把特色文化注入特色产业,通过嫁接融合提升特色经济内涵,有力地促进了玉雕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玉雕人才的培养,完善当地的玉雕产业市场发展秩序。南阳市的玉雕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与优势,相对也存在缺乏创新和怎样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当前的首要目的就是怎样合理利用有利资源解决这些问题,为南阳市的玉雕产业有利发展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石雕女像、陶塑等雕塑作品与彩陶艺术,到中期以后彩陶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石雕、玉雕、骨雕等艺术较为发达,并且显示出地域上的文化特征。在西周以后,这里是农业民族、游牧民族、游猎民族交叉生息的地方,留下了丰富的美术类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现代在传承古代遗产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几乎遍布整个白山黑水。从保存状况看,虽然已经颁布了各级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但很多的遗产已经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急需调查、记录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以对法国雕塑家罗丹的青铜雕塑《欧米哀尔》的解读,阐述了西方现代审美机制中"以美为美——以真为美——以丑为美"的逐级嬗变过程,透视出现代艺术中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审丑"文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丑"从尴尬的他者文化身份向现代艺术中心的地位转变。  相似文献   

14.
南阳玉雕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玉雕是南阳玉文化的物质载体,产业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是南阳地方特色经济之一。但目前出现了市场萎缩、原料供应不畅、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政府和企业必须密切协作,将玉雕与玉文化有机结合,处理好玉雕艺术化与大众化的关系,拓宽原料来源渠道,共同推动南阳玉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泥塑属于元艺术,其始源性决定了它是人类艺术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泥塑不仅记录了民俗生活,而且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达空间。泥塑艺术因地域性和传承的稳定性,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维护泥塑的文化差异性和审美世界的多样性,成为当代中国泥塑艺术生存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玉文化自古以来已经被大众所接受、认可,乃至追捧,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玉文化的诠释以及玉雕设计产生了新的需求.通过地域性玉文化介入到玉雕设计的发展中将会更充分的表达出新时代语境下受众人群的审美需求,不仅使玉雕设计能够创新,还能使玉文化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向来发扬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河南玉雕产业应在玉料资源、人力资源、题材风格三个方面树立河南玉雕特色形象,发挥河南玉雕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弥补自己在历史传承和人才素质方面的不足,在发展中通过量变积累求质变,从而逐步确立河南玉雕在我国玉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承继良渚琢玉基因和明代陆子冈治玉血脉的“苏作”玉器,由于外来玉工的大量涌入而呈现出新的形态,以苏州工匠为依托的“苏作”玉器逐渐演化为以苏地为纽带的“苏玉”。“苏玉”的蓬勃发展是以市场为基础,并以市场为其发展的风向标,因此研究“苏玉”发展,首先必须以市场为切入点,从“苏作”向“苏玉”的转化入手,在取得大量一手数据的基础上,对“苏玉”市场的形成、格局、规模、从业人员的结构及市场组织形态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独山玉雕历史地位及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它既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块奠基石,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而作为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雕更是名满华夏、声播海外,在中国玉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唯一的产地--南阳,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集"探、采、工、贸、研"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在玉文化及其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认真分析独山玉雕与南阳玉文化产业,探讨它的发展战略问题,借以推动整个南阳地区经济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闽台妈祖宫庙装饰包括宫庙建筑内外的装饰和宫庙整体环境的装饰。闽台妈祖宫庙建筑装饰主要有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剪瓷雕、交趾陶、水车垛、绘画、书法匾额等工艺技法。妈祖宫庙建筑还有牌楼、戏台、影壁、碑铭、须弥座、藻井等装饰,其中也包括了色彩的装饰,妈祖宫庙建筑装饰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