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致忠先生《三目类序释评》释《四库总目·集部》总序之"冷斋曲附乎豫章","冷斋"为鲁訔,"豫章"为罗从彦。我们认为"冷斋"宜指惠洪,"豫章"当为黄庭坚。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序有"冷斋曲附乎豫章"句。李致忠先生《三目类序释评》认为其中"冷斋"当为鲁訔,"豫章"当为罗从彦。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冷斋"当指惠洪,"豫章"当指黄庭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徐渭《玄抄类摘序说》进行解析:一、由于明朝整个时代的文化心理与社会文艺心态扭曲变形造成了明朝书坛日趋萎靡的书风,针对这个书法历史现状,徐渭提出此论。二、对徐渭书论中提出的雷太简“江声中笔法何从来哉”进行剖析,解释徐渭书论中所指出“悟”和“书神为最”与我国哲学的关系。三、从书法论著的发展史角度来分析“心为上,书神为最”这个书法论点,以及徐渭《玄抄类搞序说》的学术意义,阐述笔者所理解的书法本质,书法精神境界、审美境界和书法视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对历代学者给小学所划定的范围作了评判,并且对小学分为文字、训诂、音韵三方面的时间作了定位。然而由于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的学者受到当时盛行的朴学影响,崇尚东汉古文经学,反对宋明理学,使得他们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中对小学所作的评判和分类时间的定位都有所偏颇。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小学类序》中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所存在的错误一一进行了说明和指正,全文条分缕析,论据充分,辨证有力,说服力强。  相似文献   

5.
5月7日,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与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国家“十一五”重点文化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羌族卷》和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出版项目《羌族释比经典》两部书隆重出版问世,并举行首发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领导有: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张东升,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委会主任李冬生、副主任李晓东。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献中存有《荆门集》一书,但作者并不是现今人们认为的尚颜。尚颜的作品古代只有《尚颜集》《供奉集》二种。古代《荆门集》一书的内容在《湖广通志·卷一百十八·杂纪志》《盘洲文集·荆门集序》中有所反映,与今编《荆门集》大有不同。《盘洲文集》虽为洪适文集,但其中《荆门集序》的作者并不是他,可能是荆门当地一个名气不大、官阶不高、曾做过洪适下属的文人。  相似文献   

7.
序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一篇文章或者说明出版意旨、编排体例和作者情况等的一种文体。在古代分为赠序和书序两种。赠序是写出来送人的文章,如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我们这里所说的序指书序,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职实践类课程的特点和微课内涵及应用现状的分析,文章提出了高职实践类微课资源序化的原则和模式,并以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提取相应课程实践类知识元,对该课程实践性微课资源结构进行序化,提出微课的三种微观序化方式。  相似文献   

9.
南朝梁钟嵘的《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专就五言诗立论。《诗品序》是一篇重要的诗论,包含“吟咏性情”说、物感说、“即目直寻”与“自然英旨”说、“诗有三义”说、“滋味”说等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10.
片断类小作文在初中段语文教学中常常因方法欠妥而造成效果不佳。片断类小作文的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序。这个序应包括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知识之序 ;二是能力之序 ;三是训练之序。要按照这三个序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1.
刘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校书的主持者,他所编撰的《新序》《说苑》两部书,大多采自百家传记,其内容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互相出入。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云:“此二书乃向采传记为之,所叙之事一仍古书原文。”今本《新序》已经不全,但就仅存十卷来看,它保存了所据古书的原貌,文字内容可补充《国语》《战国策》及《史记》的不足,也可作为校勘这些古籍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蝙蝠取经记》是纳西族东巴古籍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占卜类文献,纳西古语书名《碧帕卦松》是各地东巴对此经的统称,但是汉译名称各异,并凡纳西族东巴都熟悉此部经书。20世纪80年代初,傅懋勣先生将它译为《白蝙蝠取经记》介绍到日本。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在流传过程中有不同的写本、抄本、石印本、影印本、铅印本等及诸多异名译本,近年来学者们对其研究也包罗万象,比较普遍的是对其经书内容的字释和翻译研究,但很少有人专门从书的版本、书名方面去研究。文章根据第一手资料梳理研究东巴古籍《白蝙蝠取经记》的各种版本及同书异名现象,让读者对这本经书的认识,对以往的不妥之处也进行了相应的考释。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完整的目录,对于研究古籍著述、古代学术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汉书·艺文志》中著述的《诗》类书目在后世大部分都已亡佚,《汉书·艺文志》后的六大主要史志目录对其记载也极少,保存至今且为人熟知的仅《韩诗外传》《毛诗》和《毛诗训故传》而已。本文旨在详细考察《汉书·艺文志》所录《诗》类书目在历代史志目录中的存亡情况,并分析这些书目的散佚原因,以此明确《诗》之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切韵·序》中“先仙、尤侯俱论是切”这句话的理解存在分歧,我们利用前贤的研究成果。通过考察“切韵”一词的产生与演变、同时代的韵书韵部的分合、南北朝诗人的用韵,认为“俱论是切”是指韵类相同,而非指声类相同。  相似文献   

15.
《骈雅》是第一部以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的训诂专著。从辞书编纂的角度来说,该书开专书解释双音节词的先河,对于古籍研究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骈雅·释服食》章节的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骈雅·释服食》词条的研究对古代中国的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进行初步探微,进而揭示古代服饰、饮食文化特色以及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序,文体名.一般置于一部书前,说明作者写作意图或说明同这部书有关的文章.传,文体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伶官传序"将两种文体合在一起,又加上"传"是多音多义字,这样容易造成释题的困难与歧义.所以,"伶官传序"应改为"《伶官传》序",这样就一目了然了.事实上,中学语文课本中这类题目都是这样的.如"《指南录》后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呐喊》自序".既然如此,而"伶官传"序为何不能加上书名号呢?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前的作品通称古籍。我国古籍很多,据杨家骆统计,两汉及两汉以前已有1033部,计13029卷;到了清末,增至181755部,计2367146卷。流传到现在,估计有七、八万部(转述自《世界图书》1981年第三期)。了解古籍,先要了解古籍的分类。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汉书》里面的《艺文志》。清代金榜说:“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  相似文献   

18.
一、最早的植物和动物的明确分类 约从战国时期汇集,西汉时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是一部专门解释古代词语的著作,书中有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等篇,专门解释动植物的名称。其中,前六篇主要包括野生的植物和动物,最末一篇主要讲家养动物。《尔雅》篇目的排列,明确地把植物分为草、木两大类,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四大类。这是我国最早的植物和动物的明确分类。 二、对植物生态学的最早论述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地员》,在我国和世界上最早论述了植物生态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关于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新序》的著作性质 ,自古以来许多学者认为其出于旧有之书 ,而非刘向所自造。《汉书·艺文志》著录《新序》为“刘向所序”,但从“序”的含义、刘向校书情况及其对材料的运用情况三个方面来分析、考证该书的著作性质 ,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王生 《教育文汇》2009,(8):48-48
近日,我校陈校长送我一本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开始,我认为教育类的书都是理论性比较强,读起来也会枯燥无味,但翻开《教海漫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淳朴、一种亲切、一种收获。正如杨再隋教授在本书《序》中所说的:“书中每篇文章都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