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曹禺的《日出》,一九三五年作于天津。一九三六年,剧本在巴金、靳以编辑的《文学季刊》上发表。戏首先由复旦大学剧社演出,导演是欧阳予倩,凤子演陈白露。一九三七年春,这个戏被一群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演出,如同一九三五年《雷雨》在东京演出时一样,又  相似文献   

2.
1933年曹禺写出惊世之作《雷雨》,次年7月1日在郑振铎、章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1935年4月中国留日学生“中华同学新戏公演会”在东京田商科大学首次演出。1936年1月19日,曹禺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我如何写<雷雨>》一文,这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冠在《雷雨》剧本之前的《<雷雨>序》(以下简称《序》)。看得来,这《序》是在其剧本定稿、发表后历时两年有余并曾受到演出实践的检验之后才写成的。  相似文献   

3.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1926年就读于南开中学,三年后升入南开大学,后又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学习.一九三三年,二十三岁的曹禺写出了第一部剧作《雷雨》.次年七月,该剧在巴金和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一卷三期上发表.《雷雨》是一部四幕家庭悲剧.它塑造了蘩漪这个不幸的妇女的形象,描写了女佣人侍萍被富家公子占有与抛弃的辛  相似文献   

4.
巴金一直似兄长般十分关心、爱护曹禺,他以艺术家的敏感和高度的艺术鉴赏力,先后发现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家》等多部经典,并给予独特的崇高的评价,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戏剧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其他文艺家审读剧本更多地注重艺术形式不同,巴金读《雷雨》,他首先是感受剧本的内容,为《雷雨》艺术的情感冲击力所打动。对《日出》,巴金能够体味曹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认识。巴金在《雄壮的景象》一文里为《日出》作的断言,在当时文坛里声音显得独特,但也可以说是我国作家中对《日出》的历史地位所作的最高的、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巴金没有用庸俗社会学的观点解读话剧《家》,他完全用艺术审美的眼光来感受话剧《家》,理解话剧《家》,充分肯定了曹禺改编的《家》具有独立的生命。对话剧《家》,巴金明白曹禺在剧作融入他自己有关现实生活的真切的体验。因而,巴金对曹禺剧作的评价能作出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5.
曹禺是湖北潜江县(今潜江市)人,1910年出生,1996年逝世。今年是曹禺诞生100周年。自1933年他的剧作《雷雨》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后,一举成名,蜚声神  相似文献   

6.
《雷雨》最初发表于1934年北平出版的由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几十年后的今天,《雷雨》的魅力不减当年,每个欣赏过该剧的人,最不能忘记的一定是剧中那一张张鲜  相似文献   

7.
曹禺同志的成名作《雷雨》,是他早在一九三三年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创作的。这部四幕话剧在一九三四年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以后,曾经在文艺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人们对这部以一九二五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和周家内部之间的矛盾斗争描写,谴责黑暗的家庭、谴责黑暗的社会的剧作,给予了肯定性的评论;指出这是曹禺同志的一部成名作,也是我国话剧发展史上的一部奠基作。在评  相似文献   

8.
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禹先生的名著《雷雨》最初发表于1934年北平出版的由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它是曹昌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雷雨》不仅在中国新文学文坛上堪称杰作,在世界文坛上也闪耀着夺目的光彩。《雷雨》剧本诞生之后,在国内深受观众的喜爱,同样,先后在日本、苏联、罗马尼亚。英国、美国等许多国家上演,也都普遍受到欢迎。《雷雨》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几十年来译述它的文章很多,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说。但是,今天重读这个剧本,笔者有些新感受,说出来愿与大家共同商榷。一、矛盾冲突的主要线索首先…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剧本《雷雨》自1934年7月首刊于《文学季刊》之后,后来又印行了很多次,出现了诸多的版本。20世纪60年代以来便有学者开始关注《雷雨》的版本,并在其版本流变研究、版本之间的对比分析研究和对版本修改得失的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作品于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便以其深刻的主题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轰动了全国。周恩来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11.
巴金早期的编辑活动基本上是为了实践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这一目标来进行的。随着他在无政府主义理论实践探索上的失败,以及文学创作的成功使巴金开始向着文学活动转向。特别是参加《文学季刊》的编辑实践活动为他后来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分别被曹禺、林柯、李健吾改编成同名话剧剧本。三个改编剧本既有对原著艺术精神的认同,也有切身性的创造,它们在剧本文学和话剧舞台视阈建构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激流三部曲"系列。曹禺、林柯、李健吾的改编剧本与巴金的原著在文学体认和时代感知上的异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中的文人生态与时代症候,透过"激流三部曲"的话剧改编可以再次定位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影响和意义,为巴金文学创作再评价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文明对愚昧、民主对封建专制的强行撞击是本世、纪初撼动人心的大事。继鲁迅、郭沫若而起的一代文学新人以令人注目的文学成就,在“人的文学”领域中开拓了一个又一个自由的艺术空间、思想空间和文化空间,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的不断成熟与壮大。这其中也有驰名于三、四十年代中国剧坛的剧作家——曹禺。他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以其持久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世难以超越的话剧文学范本。曹禺的成功得益于他对女性群象的构画与塑造,如果说他的剧本的成功是美丽的花环,那么女性形象则是这花环中煜煜闪光的明珠。 遗憾的是曹禺在《北京人》之后创作水准便趋  相似文献   

14.
林夏 《河南教育》2007,(11):64-64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当时的曹禺23岁,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学生.1934年7月,<雷雨>开始在北平出版的<文学季刊>1卷3期一次载完.1936年1月,单行本问世.  相似文献   

15.
一在战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是重要的戏剧家之一。曹禺的剧作,特别是他的《雷雨》和《日出》从问世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保持着新鲜活泼的舞台生命,成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收获。《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它是以诅咒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为其内容的。《雷雨》的演出曾轰动了当时的剧坛,为曹禺带来声誉,为他的剧作奠定了基础。继《雷雨》之后,一九三五年曹禺又写出了他第二个成功  相似文献   

16.
当代戏剧文学大师曹禺,于1996年12月去世,文学界为之哀恸。曹禺毕生从事戏剧文学创作,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我们刊登此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7.
年仅23岁的曹禺因写出《雷雨》而一举闻名。文学最杰出的地方就是塑造杰出的人物,其人物的丰满性与复杂性往往是判断作品优劣的标准。周朴园作为《雷雨》的主要人物之一,曹禺在他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尽管作者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闪现的一点真诚颜色。曹禺在回顾《雷雨》创作时说:"周是个资本  相似文献   

18.
曹禺在1933年创作的《雷雨》以其主题的多义性著称,甚至有人用“复调”来形容它。自从1934年7月它被刊载于《文学季刊》以来,人们纷纷对其提出各自的理解,作者曹禺也对这些评论《雷雨》主题作出了自己的回应。然而,对《雷雨》主题的解读,研究者们一直莫衷一是。本文就对几种主要的解读方式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并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剧作家,他的戏剧作品不仅为中国人民所熟悉和喜爱,而且在国外也享有盛誉。一九三三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曹禺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显示了作者戏剧创作的才华,赢得了文艺界和观众的广泛赞誉。但是,年轻的曹禹并没有在《雷雨》的成就面前止步,而是在一个较高的创作起点上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写于一九三五年的第二个剧本《日出》就是作者“试探一次新路”的剧作,尔后,在《原野》(一九三六年)和《蜕变》(一九四○年)中也都这样或那样地记录了作者前进的足迹。一  相似文献   

20.
巴金的《家》和曹禺的《雷雨》,都写到了爱情,写到了少爷与丫环的爱情。在那动荡的新旧交汇的年代里,他们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试问,他们为什么会相爱?他们的爱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在《雷雨》中,两位少爷同时爱上了在周公馆做佣人的四凤,但他们的爱是不一样的。周冲拥有可喜的性格,他藏在理想的堡垒里,他对社会,家庭,以至爱情都有许多憧憬。他不了解他自己,更不了解他的周围。一重一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