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爽 《内蒙古教育》2008,(10):37-39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章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语言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振;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导人,有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的主体探究,  相似文献   

3.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让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章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旬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让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童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开头和结尾的艺术要求合理设计课堂的导语和结语,充分体现首尾呼应,使课堂结构更加完整和精巧。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讲的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也应如此,如果把语文整堂课教学比作“一台戏”,那么,导语就是序幕,序幕表演精彩,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旬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为,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人,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课终艺术。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中的导入 明代文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写文章开头要引语不凡,震人心弦;结尾要清亮激越,余音绕梁。写作如此,教学也更如此,我们强调导入,也要讲究结课,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在美的陶冶中结束。所以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中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8.
蒋芹 《语文天地》2012,(15):21-22
"凤头、猪肚、豹尾"一直为古代文人行文作诗所推崇。明代谢榛曾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就是说,一篇文章的开篇要响亮、美丽,让人为之一震;文章的结尾要富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这一要求也适合语文课堂,我们称好的结尾为"豹尾",就是要求课堂收尾像豹子尾巴一样富有力量,令人回味无穷,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9.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究导课方法,也要重视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类结课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高冬 《现代语文》2013,(4):75-76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课始的导入和课中的新授,而忽略课尾的作用,笔者经过长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课堂结尾方式,如:归纳总结式、前后呼应式、触类旁通式、拓展延伸式、比较阅读式、课尾留疑式、作文练笔式。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完美有效的结尾深化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引起情感的共鸣和碰撞。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要求文章的结尾应当如"豹尾",意即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明代著名学者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进一步说到"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指文章的结尾要像敲钟一样,使人觉得余音绕梁。因此,在我们写作文章的结尾时,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务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7,(9)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首尾艺术。清代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苦难遽别",强调编戏、写文章结尾要清亮美约,余音绕梁,其实讲课亦然。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结尾显得"清亮美约",收到"余音绕梁"的效果呢?笔  相似文献   

13.
查红女 《考试周刊》2012,(84):35-35
“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如爆竹炸开一样响亮,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如巨钟撞响一样有韵味,使其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其实,语文教学如同写作,教师固然要重视导语的设计,但课堂尾声的设计也至关重要,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4.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  相似文献   

15.
一个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求知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重点 ,意义更为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都深深懂得 ,讲课如同写文章一样 ,结构布局非常重要。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 :“凡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 ;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 ,文章开头要响亮 ,使人为之一震 ;结尾要有韵味 ,使人觉得余音绕梁 ,不绝于耳。这里虽然讲的是写作 ,但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也是颇有启发的。一堂生动的课 ,也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 ,它不仅要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6.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对新课导人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7.
“凤头、猪肚、豹尾”一直为古代文人行文作诗所推崇。明代谢榛曾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就是说,一篇文章的开篇要响亮、美丽,让人为之一震;文章的结尾要富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这一要求也适合语文课堂,我们称好的结尾为“豹尾”,就是要求课堂收尾像...  相似文献   

18.
精彩的课文导入对教学的成功起到了重大作用,因为它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而课堂教学的“结尾”也不可小觑,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我认为,一堂课的结尾设计好,会使教学更有深度,更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但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结尾方式,也是教学时不可忽视的。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漂亮的开头,更要有绚丽的结尾。但是一直以来,许多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开头导入的处理,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反而不是那么重视。《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由此可见,精彩的课堂结尾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结尾才能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结尾艺术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提纲挈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0.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新课导入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