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朋友船     
<正>海和船是青岛的城市符号。住在青岛的孩子可以时常去海边漫步,更有机会坐上船去游览、观赏美景,感知船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在“我家住在大海边”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毫无意外地对造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搭建区、教室空地上,用小木床、桌子和椅子建起了“船”,玩起了和船有关的各种游戏。但是,很快孩子们就不愿意继续玩这个游戏了,因为他们觉得,假船不能入水航行,不好玩!幼儿园有一个大大的水池,他们想要造一艘真船在水上航行,觉得那样才有意思。  相似文献   

2.
杨万萍 《教育导刊》2004,(4X):40-45
春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去海边春游,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有的说:“我要去玩沙!”有的说:“我想学习照相,把大海拍下来!”“春游”这一话题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春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去海边春游,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有的说:“我要去玩沙!”有的说:“我想学习照相,把大海拍下来!”“春游”这一话题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回想起童年的我们,就有说不完的乐趣,一个个好伙伴,一个个百玩不厌的游戏,伴我们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那时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那时的我们是快乐的。今天的生活条件优越了好多,我们的孩子有了先进的电动玩具,书包里有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沉沉的书包,沉得孩子们背都背不动。孩子的玩伴少了,孩子们出门就坐汽车、电动车,活动少了。虽然几个大人一起看护着一个孩子,但还是满足不了孩子的需要,孩子们得不到愉悦心情的释放。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使孩子能快乐、健康、茁壮的成长,我们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主题活动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春天,我们班开展了种植活动。我带领孩子们松土、播种、浇水,没几天,花芽出土了,孩子们高兴极了。我请家长将孩子种植植物的过程及种子发芽的过程.通过引导以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放在孩子们的“成长档案”里。整个种植活动开展得流畅、连贯.但在活动的最后新的问题出现了:花芽长出来后.孩子们新鲜了几天,就再也无人问津了。如果哪天我忘记了浇水.花儿恐怕就要遭受枯死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郑黎丽 《山东教育》2004,(23):56-57
一次美术活动,张标小朋友的纸画脏了,他对周围的孩子说,我想把纸洗干净再画,雯雯附和着,画布能洗画纸也能洗,欣悦却说,不能洗,纸会烂……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想:既然孩子对”洗纸”有这么多疑问,我们何不走进童心世界,抓住孩子自发生成的问题.组织一次科学探索活动.让孩子的奇思妙想,在与材料交互作用中明达,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答案.自己整理经验,自主获得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更为主动积极,培养好学.探究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巩贤花 《山东教育》2005,(23):88-89
我们县的马踏湖地处桓台的北部,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湖区特产——芦苇、藕、莲、荷花、鱼、虾、鸭、蒲等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孩子们大多都去过.有感性认识,在老师和孩子共同的讨论中.确定了主题探究活动“美丽的马踏湖”。在接下来的教科研活动中,老师们认为马踏湖的教育资源丰厚,应该把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与马踏湖的特产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去探究,继而我们叉确立了整个小班横向同构的一系列主题:  相似文献   

8.
吃汽车的船     
我去过海岛佛国,游过长江三峡,乘的都是载客的船,而在今年夏天我却见到了“吃”汽车的船。暑假时,我们从宁波乘汽车去定海。汽车在宽敞的马路上飞驰。不久,我们的汽车到了海边。海面上停留着一艘漂亮的大船。我正在想我们的汽车该往哪儿开?车子却  相似文献   

9.
施大容 《今日教育》2007,(11):38-38
秋天悄俏向我们走近了,带着收获的喜悦,让我们忍不住背上行囊,踏上了快乐的秋之旅,去寻找秋天的气息。雨后的乡间,显得格外的清晰。还伴着些许泥土与小草的清香。我们一行走过果园,看着树上又圆又大的柚子,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孩子们对郊外的一切产生好奇,在孩子、家长、老师一问一答的互动过程中,孩子们还增长了许多知识。真是美不胜收啊!接着,我们又开始了秋游活动的新体验——爬山。有的孩子在家长的鼓励和同伴间你追我赶下,爬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台阶,终于上到了山顶。孩子们个个※高采烈,体验到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快乐,得到了一次体能与意志相结合的锻炼。但也有家长背着孩子爬山,汗流浃背、满口怨言,他们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受累。这次活动,也给了我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六一”节就要到了。过去,为了让孩子排出好节目,教师会精心选择表演内容、演员和服装。设计队形、动作,让孩子们来排练,孩子们始终是在被动地接受。现在。我们是这样做的:让孩子说出自己想演的内容和角色: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节目和分配角色:让孩子尝试为自己设计制作服装道具,为自己设计动作造型……孩子们有了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空间和机会后,他们的兴趣始终很浓,活动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与过去相比,我们感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关注的点不同了:过去我们想的是如何排好节目。关注的是结果。现在我们意识到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现方式。因此就更加关注孩子在过程中能否主动参与,孩子有没有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1.
奚芳  云霞 《学前教育》2007,(1):34-34
在组织集体活动前。我们都会采用一些方法让因为游戏活动而兴奋不已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如拍手、念儿歌、听音乐、手指游戏等。我用得最多的是用音乐提示孩子,作为活动的集合令。为了区别各种活动,我精心挑选了不同的曲子,例如,展间活动结束整理玩具,播放优美的钢琴曲;整队到户外活动做操,选择节奏感强烈的律动;午餐前让一些轻柔优美的萨克斯曲子帮助孩子调整情绪……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孩子们似乎对这些我精心挑选的曲子不感兴趣.甚至有点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2.
活动思路 孩子们的年龄是爱心萌动的年龄,孩子们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爱心,老师讲一个感人的故事就足以让孩子们动情数天。每年当三月的春风吹拂大地,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市的福利院,因为那里生活着许多渴望爱的孩子,而其中大部分的孩子为学龄前儿童。同样是孩子,福利院的孩子就不那么幸运,没有了爸爸妈妈的疼爱呵护,多少有些伤悲和心酸。为了激起孩子们内心的爱,同样也为了让孩子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带领孩子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爱心行动……  相似文献   

13.
陆春燕 《山东教育》2005,(15):34-34
“且跑跨跳”是幼儿园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之一。一般都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和幼儿反复练习的方式教幼儿学习。在以往的这种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对这种单调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因此也很少有好的练习效果。新《纲要》告诉我们,“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于是,我们尝试以“小花鹿学跳沟”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取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晓禾 《成长》2005,(2):16-16
1984年的我,刚满4岁,和爷爷奶奶住在渔镇上。伙伴是一帮渔民的孩子,多是男生,常邀我一起去海边“偷”柴皮。海边有个造船厂,那里有好多用于造船的木桩,木桩上会贴着可以渗下树脂的树皮。我们常趁看船人不注意时把树皮凿下,“偷”回家晒干生火。还因为少见到鸡鸭鹅三禽以外的动物,我们一看到牛车就会狂追不已,争取坐上一程。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的游戏活动中,最让孩子们感兴趣的.莫过于给孩子们讲故事,因为生动有趣、积极健康的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心。但是我们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故事讲完后,再让孩子们来复述,却出乎我们的意料,除了极个别的孩子能够复述一部分内容之外。多数幼儿不会复述.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抓住这个孩子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效甚至高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合理投放活动材料 合适的活动材料,为孩子自主性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如何有层次性地投放材料、使孩子各有所获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例如,在科学区投放有关“水”的材料时.冈Ⅱ开始,可以投放一些管子、瓶子、海绵、布、颜料和漏斗等,孩子会把水装到瓶子里,在摆弄中孩子们了解到了一些有关水的基本特性,如水是无色、无形的。接下来,可以增添一些或更换部分辅助材料。如塑料玩具、糖、肥皂、沙等,但切记不能把原来所投放的材料全部更替,  相似文献   

17.
在南加州的ROCK HILL.孩子们从学校的阅读小组里获得图书。如北边小学的阅读小组是通过基金会的形:式建立的,这是学校和社区一起合作成立的一个组织。每年2月份是阅读月,父母会收到一封让孩子们参加类似:于文学社活动的信.每周一至周四的下午从5点到7点是孩子活动时间。父母可以通过这封信检查孩子家庭作业.与孩子玩词汇游戏,或者让孩子间读.并鼓励他为其他的亲属读书。每年孩子们要签下阅读保证书。尼尔逊老师说:“一旦有关阅读效果好的纸条反绩回来,我们就会给学生的家庭一个气球、一本获奖证书,还包括给他一张他家附近餐厅的蹭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袁睿 《家教指南》2007,(6):59-60
杂志上曾登过这么一则故事: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教师们就把孩子们带到海边去玩儿。他们不敢让孩子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孩子们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知识,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园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的系列主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一系列的问题浮现在笔者的脑海里:“国学经典凝练含蓄,内涵丰富,我们平常接触和研读较少,有较强的陌生感、神秘感.老师不熟悉,怎样能让孩子耳熟能详?”“国学经典远离孩子的现实生活,他们喜欢吗?“怎样让孩子主动积极地进行诵读活动呢?”带着问题,带着思索,笔者和孩子们在读读看看、写写画画、听听说说、唱唱跳跳的活动中,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20.
刘依群 《考试周刊》2011,(24):231-232
在丹桂园春游时。孩子们在发现挂在树上、掉在地上的几只已坏了的风筝后激动不已,有的孩子竟然拾起掉在地上的风筝玩了起来.有的叫我拿下挂在树上的风筝……看到孩子们对风筝有极大的兴趣,我便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组织开展“风筝”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