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属于直接美学理论的问题是美的规律范畴的提出。马克思提出了这个范畴,但在《手稿》中却没有直接阐述,为美学史留下一个理论难题。由于美的规律范畴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显要问题,如何在《手稿》的语境中,沿波计源地去探寻它的意义包涵,并给予明确的论析,直关美学理论中许多重要总理的回答。蒋孔阳先生长期致力于《手稿》中以美的规律问题为中心课题的研究,在美的规律与人的劳动实践、内在固有的尺度、异化劳动、自然之美及艺术实践的关系上,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论析,积累了卓有成就的美学理论成果,把《手稿》美学和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理论也是蒋先生建构独立的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的基本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了石涛美学的核心思想——“一画论”,并以《石涛画语录》的章节进行着重说明,旨在理解“一画论”是中国画艺术的一个至真原理,从而将绘画美学宏观贯通于“一画”中,以指导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3.
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西秦壁画梵天劝请,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说法图。本文认为该图像内容是梵天劝请释迦说法图。梵天劝请源于印度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中,都是梵天与帝释天侍于释迦两侧,而本图则是梵天单一跪拜求请,更接近佛经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论顾恺之“传神论”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恺之是中国最早系统提出“传神论”的绘画美学理论家。本文以现代美学理念 ,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与探讨了顾恺之“传神论”绘画美学思想的形成与特点。论文首先分析了顾氏绘画艺术实践的美学倾向 ;其次探讨了影响顾氏形成“传神论”美学思想的各种哲学、宗教、文化等社会思想 ;最后是挖掘与总结了顾氏“传神论”美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5.
“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重要的美学观点,他虽是针对绘画而言,实际上生动恰切地揭示了审美创中的普遍规律。 顾恺之(约公元346~约公元407),字长康,乳名虎头,晋陵无锡人。他工画人物、肖像,兼善山水、禽兽,在造型艺术美的实际创造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著名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就出自他的妙笔。正是因为他有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实践经验,所以他在绘画美学理论的建树方面显示了超卓的水平,传世的论画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这些论著含英咀华、包前孕后,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增添了异彩,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丹青大师和理论家。  相似文献   

6.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著名的画家兼艺术理论家。他是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抽象绘画的创始人之一,是表现主义画派中最具影响的画家,其主要论著《论艺术的精神》被誉为“现代绘画启示录”。康定斯基还是一位业余音乐家,音乐对他成为抽象派画家有很大影响,他经常有意识地寻求在抽象绘画中表达音乐的音响和旋律,用声音形容色彩,用色彩形容乐声。19世纪下叶奥地利的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在其代表作《论音乐的美》中论述了自律主义美学思想,被誉为音乐思想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他曾说过:“音乐确实是一幅绘画”(《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第12页)。他把线条的运动和乐音的运动联系起来。他和康定斯基的联感理论的运用给我们以启示,可以在画家和音乐家之间进行美学比较。由于他们都是在相近时期,于各自领域,对艺术理论颇具建树,我们可以从他们美学比较中对当时艺术流派和观点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7.
时间与空间及其关系是哲学和美学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最具体系性,他从哲学高度提出中国美学时空经验的基本关系是时间率领空间,其论以《周易》中的《鼎》卦、《革》卦为哲学基础,以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为审美经验根基。但宗先生此说并未尽善尽美,在论据选择、论证过程上也存在可以献疑之处。  相似文献   

8.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夺其造化”,是其美学思想核心。郭熙强调了创造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生命活力;创作主体必须直接审美观照自然山水;艺术家必须善于营造一个兴奋适意的创作心态;“三远”论表明了中国山水画艺术走向了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先就伍蠡甫先生的《中国画论研究》所提及的"意境"等概念加以阐述,然后从翻译的角度考察美学问题,说明翻译学借鉴美学的原因所在,最后把翻译和中国绘画相对照,结合《画论》,进一步解释翻译和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印度神话中梵天的形象与地位是不断变化的,其演变轨迹反映了印度宗教的发展变化与古印度人的宗教和哲学思索。创造神梵天在早期婆罗门教中成为至尊的主神,反映了婆罗门教时期印度人对宇宙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哲学思考。梵天创世神话演变为摩奴参与创世的神话是北印度神化婆罗门的历史反映。梵天的虚化与其固有的神性有关,也是列国时代英雄崇拜取代婆罗门祭祀崇拜的反映。随着偶像崇拜的印度教取代祭祀崇拜的婆罗门教,祭祀神的代表梵天失去了其主神的地位,神性被虚化了。  相似文献   

11.
在西南地区摇钱树佛像图案中,新发现有“梵天劝请”佛传故事的造像题材。这种题材在早期犍陀罗佛像艺术中十分流行,在秣菟罗佛教造像中较为少见。结合国内外新近出土的佛教遗物来看,四川东汉时期佛像与关中地区有传播关系,与鲁南苏北早期佛像图案存在共同之处,它们皆与犍陀罗佛教艺术有渊源关系。依据考古资料可推论,摇钱树佛像的源头应该由西北绿洲丝绸之路传入。  相似文献   

12.
关于石涛美学思想的探讨,应以其《画语录》为主要对象。而《画语录》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则为“一画论”。深入剖析“一画论”的本质,即可看出石涛美学思想的核心为宇宙画学同一论,并由此可见其国画艺术的创作论思想。因此,研究“一画论”的丰富内涵,对于全面把握石涛的美学思想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印度佛教,自汉代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与中国传统文化斗争、渗透、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铸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或正面的渗透融汇或反面的刺激作用。因而任继愈指出:研究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不研究佛教,是不堪设想的(见严北溟著《中国佛教哲学简史》“序”)。佛学作为一份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今天加以研究和批判吸收的是其“心性之学”(这也是其落后思想的核心所在)、“因明学”(逻辑学)和辉煌灿烂的佛教艺术。近年来对佛家美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势头,有的从佛教哲学同佛教艺术的相互关系着眼研究佛家的美学思想,如严北溟《论佛教的美学思想》(见《中国佛学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相似文献   

14.
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 ,最初的佛教造像、雕刻和人物绘画几乎都是印度人的翻版。在经过长期的发展 ,佛教艺术逐渐本土化 ,具有了中国人的特色。佛、菩萨、罗汉像等都变成了中国人理想中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15.
清代画家悸南田的画论著作《南田画跋》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南田画学以阐发山水画理为主,其中蕴涵着丰赡而渊深的绘画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主要关涉山水画的创作主体、艺术本体、审美标准以及山水画的多重境界观,形成了以“逸”为主的绘画境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声乐艺术美的演唱论方面对戴玉强演唱版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进行分析,声乐美艺术美学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对音乐美学的深入研究.通过对歌曲进行演唱论分析能够揭示声乐艺术美的本体审美特征,从而在演唱中更好的把握作品内涵,达到更好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7.
谢赫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以论、评相结合的绘画美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谢赫创造性地将绘画理论同中国哲学紧密相连,为绘画美学在中国文化中地位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解读《古画品录》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人物品藻虽表现出由儒转道的倾向,但是从《古画品录》中可以看出谢赫对画的品评仍然保留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体现出了儒家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艺术理论著作。石涛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出发,就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各方面作了精辟论述。而其中的“一画”,是《石涛画语录》的核心概念,代表了石涛绘画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正章启群,安徽无为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西方美学史、现象学与现象美学、秦汉魏晋思想和艺术。主要著作:《哲人与诗——西方当代一些美学问题的哲学根源》《伽达默尔传》《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意义的本体论——哲学解释学》《新编西方美学史》《西方古典诗学与美学》《百年中国美学史略》《今天是什么?——用哲学的语言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中国绘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国绘画自成体系的美学理论,总结中国绘画民族性的特点及其卓越的贡献,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时代中国绘画的提高与进一步的发展,是当前中国绘画界和美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画论研究》正是这方面的一种具有开创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