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间故事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集体创作的文化财富,其中包含着一个群体的精神形态和民俗信仰,是民众朴素思想的表现。民间故事中的"禁忌母题"是世界民间故事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而"密室型"故事是"禁忌母题"的一个主要代表类型。日本的"密室型"民间故事体现了日本民族独有的无常思想、座敷童子信仰及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妈勒访天边》的故事是在"动物潜水取土造地"类型神话的最后一个母题——"巡视"母题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也就是说,"动物潜水取土造地"型神话中的"巡视"母题是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3.
谢正龙 《高中生》2013,(5):10-11
著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其小说如此,散文《会唱歌的墙》也是如此。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得抓住四个词:老人、声音、神秘和哲理。先看作者是如何写人的。  相似文献   

4.
1931年夏,沈从文一个从四围是山的小乡城来到三面环海的青岛的"乡下人",在国立青岛(山东)大学执教到1933年夏。在青岛"看了三年海"的沈从文,其小说创作步入高峰期,与相恋多年的女友张兆和确定终身,赴济南为挚友徐志摩送葬,撰文悼念已故的胡也频,声援被捕的丁玲,并与巴金、卞之琳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也"伤害了一些人的尊严",导致此后与几个友人失和、交恶。青岛时期的沈从文抽象而又现实,青岛影响了他一生的长远感情,及至根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院学报编委翟广顺研究员撰写的《旅寓青岛教育名人现象研究》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大量客观翔实的史料,通过"旅""寓"两个维度展现了近现代青岛客籍教育名人的思想风貌、生存形态、职业成就以及对青岛教育的影响。以近代中国政治中心播迁和文化形态转型为背景,基于生态学视角和文化学范式,作者首次提出并厘清了青岛自建置至解放半个多世纪里出现的三次有规模的"青漂潮",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教育》2011,(13):62-63
自2007年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深层次合作以来,青岛啤酒的"职业实习生"项目已经培养出一批具有行业文化、岗位技能和人文素质三位一体的终端营销人才,对公司业务给予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比例和比例尺等内容时,我的学生从比例到比例尺的意义学得都非常好,可到了学习"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的内容时,问题出现了。教学片段课堂中,在解决"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需要多长时间"时,学生认为:根据"路程÷速度=时间",需要先求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要求实际距离,需要先量出济南到青岛的图上距离。  相似文献   

8.
周浩然是青岛抗战史上才华出众、却不幸英年早逝的作家、革命家。他10岁从即墨来到青岛,自小学、中学读到大学,并参加"左联",积极从事左翼文学创作活动。1937年周浩然投笔从戎,返回即墨走上抗战一线,是"左联"在青岛战斗牺牲的第一人。周浩然写下了千万言的诗歌、散文、杂文、日记和读书札记,却被历史的尘埃埋没。经过45年传奇般的偶然际遇,周浩然的烈士身份在1984年才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公关的角度分析青岛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造城市形象对于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岛凭借出色的城市形象传播力获得"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本文从城市公关的角度总结、提炼了青岛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民间故事与当代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故事与当代儿童教育蒋名智关键词民间故事;儿童心理;当代儿童;文化教育民间故事①从来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当代社会,随着原生态民间故事②的日趋衰落,再生态民间故事正在蓬勃崛起。书籍、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介和广播、影视、录音、录相等电子媒介在取代传...  相似文献   

11.
鲁迅民俗观的形成,主要与国外人类学派民俗观、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影响有关。与借民俗以研究历史或表达人生情趣不同,鲁迅的民俗观是一种启蒙致用的民俗观,但其部分观念并没有超出同时代的其他人物。人类学派民俗观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成就了鲁迅的民俗视野,但同时也弱化了鲁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民俗含有民俗心理、民俗语言和民俗行为三大要素。民俗信仰构成是民俗语言聚核的基础;谐音联想是民俗语言的内核;歇后转义形成民俗语言的各种特性;整合与调节是民俗语言的基本作用。掌握民俗语言聚核的基本规律,发挥民俗语言的功能与积极作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方式,民俗的区域性特点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学术界所关注。文化学中的文化圈和文化区理论,为民俗区域存在和传承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和区域民俗理论延伸的支撑;而上述理论与具体个案的研究,为民俗的存在和传承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形态,为民俗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民间传说提升了旅游资源的神秘性和吸引力,提升了旅游资源的道德教化作用,提升了旅游资源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作用。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合理地给民间传说进行定位:注重民间传说与地理环境的结合,激发游人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情操;注重民间传说与旅游者心理期望的结合,突出民间传说的地方特色;注重民间传说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注重民间传说的合理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潜在的文化价值和日益凸现的商业价值使其权利纠纷日益增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也越来越为国际、国内社会所关注。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并没有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作出详尽的规定,因此如何对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有效地保护已成为我国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现状,揭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助于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民俗是主体、对象和语境三个方面有机联系的整体。截至目前,学界对民俗整体性的关注仍较少,研究尚浅,成果甚微。民俗事象之间存在互文性,民俗研究应从整体出发,从宏观出发,力争呈现民俗原有的生态和整体性,使研究具有更广阔和深远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历史民俗学是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民俗事象的历史研究与历史社会民俗事象、民俗记述及民俗评论的研究,通常包含民俗史、民俗学史、文献民俗志三方面。它与历史社会学与历史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具有自己的学术特点。历史民俗学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民俗学界,钟敬文是中国历史民俗学的倡导者与建设者。历史民俗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与研究方法,是一门正在生长的新型学科,它在中国民俗学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库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且独具风韵和魅力,具备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在民俗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世界级品牌的三峡旅游区,其民俗旅游开发相对滞后。近年三峡旅游两度火爆之后有所降温,为使传统的三峡旅游冲出低谷,其重要举措之一是彰显三峡旅游的文化特色,综合开发参与性强的民俗旅游。  相似文献   

19.
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的民俗学学术体系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悠久的历史文明,以探讨民俗事象、历史源流与民俗观念变迁为对象的历史民俗学在其中至关紧要.以钟敬文为代表的学者在20世纪前期中国民俗学兴起之初就关注着这一问题,新时期以来,钟敬文明确提出将历史民俗学作为中国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出了相应的理论说明与具体的研究部署,他在历史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上有着重大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民俗变迁是新农村建设一个不可回避的境遇,贯穿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始终。文章通过对丽江新农村建设的考察,审视正在或业已发生的民俗变迁,认识民俗变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理清民俗变迁与新农村建设共变的双向互动关系,探求民俗变迁的动因和前景,提出了民俗变迁中的新农村建设至少应该把握三个思路: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生态眼光、新农村建设的异质化模式和新农村建设的和谐调适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