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年一届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因此,奥运会报道不仅是重大体育赛事的传播,同时也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北京奥运会,中国媒体第一次以东道主身份参加奥运会报道,就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奥运会报道对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我们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受众媒介期待、媒介接触、媒介使用与满足等方面,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武汉8+1城市圈的9个城市中,随机抽取了1 000人进行了调查访问.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奥运会,我国媒体通过有效的议程设置,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全球公众了解到了中国人民的开放、包容以及对和平的热爱,展示了大国风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收到了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预设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女运动员赛场内外的辉煌成就为提升国家形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们不仅创造了赛场上的辉煌,还铸就了新女性性别角色,为世界女性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的依据。而女运动员媒介形象的积极呈现,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解放,还可以强化国家身份的认同,对内增强国家凝聚力,对外提升国家形象。中国女运动员健康的媒介呈现,有利于彰显中国社会的文明发展,展示中国人的新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摘要:在自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3个语料库的基础上,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工具Keywords工具,对英国主流媒体BBC关于2008-2016年三届奥运会的中国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探索中国国家形象在英国媒体的呈现特点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BBC奥运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呈现出奥运历史不长,但实行举国体制,发展较快、迅速崛起的体育强国形象;重视奥运,强烈的民族骄傲和民族自觉意识且友好的民族形象;诚信存疑、承载国家压力而奋力拼搏成为国家机器下的棋子但又慢慢呈现多元个性的运动员形象;及重视奥运,金牌至上、经济飞速发展,但环境污染、人权自由、网络安全、社会问题居多的政府形象。另外,BBC媒体在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方面的一个变化趋势是,从以负面新闻报道为主到在尽量及时的反应速度和客观中立的立场下,以提供“事实性新闻”和“平衡性新闻”的方式报道中国,反映出外媒涉华报道日益多元化的现状。探析外国主流媒体在报道奥运赛事过程中所折射的一国国家及民族形象;为我政府的对外关系决策提供参考,为构造和建立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形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总结分析第十届全运会新闻传播的正面效果和出现的不足之处,探讨其深层次的媒介环境原因,并从改进传播效果的角度前瞻如何提高2008北京奥运会的新闻传播水平,以期在北京奥运会新闻传播中更好地体现媒体责任,传播奥运精神,维护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被誉为国际间交往的“第一媒介“。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中外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搭建了以体育、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国际化社会交往平台,对北京打造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塑造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北京中外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模式包括:政治模式、体育人才交流模式、体育赛事推广模式、体育文化创意经济模式等,其发挥着促进中外体育文化的相互沟通与接纳,展示现代中国人文风貌和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体育文化创意的相互影响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作为一种直观的影像语言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色,中国题材纪录片承担着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责任。文章以2012—2022年的中国题材优秀纪录片为研究案例,从理念、方式、归旨三个维度对纪录片中国家形象塑造的叙事策略转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在叙事理念上,从题材类型、话语体系、文化形态进行了转变;在叙事方式上,从内容建构、叙事视角、视听元素进行了创新;在叙事归旨上,从价值观建设、品牌化打造进行了提升,达到了传播文化价值、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地位和国际公信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传播概况进行了全景式研究。研究结果:北京奥运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首届网络奥运会,央视网建立了世界上最宽广的奥运传播平台,覆盖中国95%以上新媒体用户,奥运会网络传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奥运会期间,我国网民对奥运参与度高达86.1%,奥运类站点的访问量和页面流量都创了历史纪录。互联网主要接触时段与工作时间高度重合,而电视则成为休闲时间的主要接触媒介,互联网和电视形成了用户空间时间交叉换位、传播第一落点第二落点互补关系。本届奥运报道央视网不仅收获了流量和丰厚版权费,还形成与四大门户并驾齐驱的局面,成为奥运报道的大赢家。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进步,在所谓的“视觉时代”和“读图时代”,作为国际体育盛事的奥运会与传媒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传媒也越来越聚焦于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参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和权威网站,提出“视觉奥运”概念,试图揭示大众传媒如何采取视觉传播策略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而奥运会又如何通过五环标志、场馆建筑、比赛仪式等视觉品牌和视觉手段展示运动美感、城市形象和民族文化,并希望通过该项研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视觉形象传播与塑造策略提供立体、多元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内容研究,分析媒体对大型媒体事件报道方式的改变及新的报道特点.通过构建<人民日报(海外版)>相关报道的国家形象图谱和分析国内媒体如何提高中国的国家认同的研究表明:我国媒体在奥运报道中改变了过分强调金牌的报道模式和"宣传式"的报道方式,更加注重对奥运精神、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的报道方式.从而塑造中国积极进步、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加深受众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力.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形象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形象价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城市乃至社会组织塑造传播自身形象的意义与作用。从运动会形象价值的理性反思,分析了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形象价值,提出了北京奥运会形象价值的创造与传播构想。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国家形象危机,成为当前我国亟需解决的现实政治问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后疫情时代我国最大规模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成为助推中国国家形象化危为机的重要机遇。依据国家形象形成与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疫情背景下冬奥会与国家形象塑造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认为:影响北京冬奥会塑造国家形象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本源性、主观性和中介性3类;3类影响因素的组合变化,构成冬奥会塑造国家形象的内外社会环境;不同社会环境状态下冬奥会提升国家形象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有所不同。为有的放矢地推动冬奥会塑造国家形象,应该从国家高度进行主动战略规划;把握冬奥会主场外交优势,充分展现多元国家形象;优化传播体系;加强智库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体育国际传播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攸关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体系建构。当前,中国体育国际传播实践存在着诸多现实挑战与理论难题。研究以1999年正式申办北京奥运会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时间节点,在梳理中国体育国际传播主要议题的基础上,将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总结为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体育国际话语权、体育赛事与奥林匹克国际传播、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国内相关学术研究在研究设计的整体性与规划性、研究视角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与全面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提出学界应注重体育国际传播的交叉学科属性,拓宽研究视野,推动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探索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的综合研究模式和多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议程设置理论对2008年北京奥运前后国际电视传媒有关中国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探索大型事件如何影响东道国国家形象。以国家形象可见性、效价、主题结构、归因四个要素为框架,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九个国家的电视媒体报道中有关中国的新闻进行定量内容分析。结论如下:1)大型事件之前,东道主国家形象的可见性将升高,然而,在大型事件之后,东道国在国际媒体中的可见性甚至低于往常;2)奥运会后一年有关中国的新闻与会前一年相比,不明确的效价显著减少,正面和负面的效价比例均显著增加,2008北京奥运对中国的贡献在于增进了世界媒体和公众对中国的理解,但奥运会后中国的国际形象并没有显著改善;3)中国形象的主题结构和归因两个属性保持相对稳定,大型事件仅仅能够激发国际媒体对东道国的兴趣,并使东道国国家形象清晰化。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分析2016年里约奥运周期的世界竞技格局,梳理中国代表团的奥运参赛形势,提出临赛的备战策略。研究发现,里约奥运会的竞技格局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中国、俄罗斯处于“第一集团”,英国和日本竞争“第二集团”的领先地位。中国代表团将保持与伦敦奥运会基本相当的成绩水平,预计金牌数在32-35枚之间。我们要进一步做好项目调研与信息情报工作,在最后阶段争取获得更多参赛名额;切实规划最后阶段的训练,减少伤病影响;制定合理的参赛方案,提高参赛致胜水平;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做好运动队的选拔工作,把里约制胜与东京制胜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两个奥运备战工作的协调规划。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运动会与政治关系密切,其公共外交的功能和价值不容忽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公共外交的基本概念入手,梳理奥运会的公共外交历程,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树立更加开放的国家形象、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构建国际交流新机制,从而实现其公共外交价值的完美表达。但是这一过程也面临着西方国家将冬奥会政治化的巨大压力,以及新媒体承载的西方主导舆论的挑战。为此,应推进奥林匹克精神与新时代公共外交理念的契合,用冬奥会之火照亮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体育传播的国际化,旨在实现北京冬奥会公共外交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北京2022冬奥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但作为重大的国际赛事,两者在筹办、举办、赛后遗产利用方面有其共性。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可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为其提供可复制、可信赖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为此,分析北京冬奥会与北京夏奥会的区别,从宏观和中观的视角,运用、变通、创造性转换北京夏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经验,力求北京冬奥会重现北京夏奥会辉煌,进而为中国崛起再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从中西文化优劣互补的角度对奥林匹克文化中因素进行了阐释,并对中国国民性消极成分进行了剖析,初步探讨了奥林匹克文化对中国国民性的正面影响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对奥运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对大中小学生体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的政治形象、经济效益、文教发展和科技进步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也将促进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在现代教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与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互动与交融的态势。文章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大、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动机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在北京申奥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调查,并针对奥林匹克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我国已经进入继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后新的办奥周期,应继承和发扬前一办奥周期的宝贵遗产."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并推动全民健身立法是北京奥运的宝贵遗产,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推进依法治体过程中,依法推进"全民健身与冬奥同行"成为更为迫切的现实需求,进而从制度安排、贯彻规划、推进立法、加强实施、保障安全、舆论宣传等方面,提出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综述、数据分析等方法,梳理了日本空手道的入奥历程,总结了日本空手道奥运备战的模式与体系,重点分析关键队员的技术状况,以期为中国空手道奥运备战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日本空手道奥运备战体系完备,在运动员选拔、培养和训练上有其独到之处。日本空手道注重国际、国家与地区协调发展,积极参与、举办空手道的比赛与培训。东京奥运会,需要重点关注、分析日本8名空手道运动员的竞技状况。建议中国空手道要协同作战,做好赛事、培训和竞赛科研分析工作,力争东京奥运会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