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末 ,集中国印刷源流之大成的《中华印刷通史》(以下简称《通史》)的繁体字本在台北出版了。《中华印刷通史》的编纂和出版凝聚着海峡两岸众多印刷出版同仁的心血 ,是海峡两岸出版印刷同仁合作的结晶。一编纂《中华印刷通史》(当时称《中国印刷史》)的动议 ,始于80年代中期。1988年初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李兴才教授率团来京 ,笔者与李先生面晤并讨论了印刷史问题 ,彼此在“应从科技史角度研究和著述印刷史”等方面达成共识。为尔后用“大印刷史观”研究和著述印刷史奠定了理论基础。1993年12月 ,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奠…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编友肖东发     
肖老师走了,因为突然,惊愕不已. 肖东发先生执教北京大学多年,是中国书史、中国藏书史、中国出版史、年鉴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其所编教材,一直为大学相关专业使用. 肖老师与《编辑之友》渊源也深,兼为本刊学术顾问,与包括我在内的几任主编,皆有频繁往还.办刊疑惑,凡有请益,先生绝无推辞,不吝赐教.每每提及《编辑之友》,先生总是念念不忘20世纪80年代本刊为他开辟专栏、连载文章之事,感念之情诚心诚意.其实这些文章,均是我国编辑出版史研究分量不轻的代表性成果,《编辑之友》后来被誉为编辑学出版学的奠基之刊,先生的学术贡献不可估量.每逢年末岁首,刊物有对上年度新闻出版产业综合评述的重大选题,关于出版产业的综述,自然非肖老师莫属,其也乐见其成,认真以待,如期交稿.某年,编辑部一行至北大登门造访,临别肖老师执意陪同游览校园,我等直喊“有劳大驾”,他却自视平常.他对燕园旧事了如指掌.后来方知,北大新生入学第一课,便由他讲授,同时开设有“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的全校通选课,被誉为“侯仁之先生之后当之无愧的北大文化专家”,出版有《北大问学记》《北大燕南园的大师们》《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等相关著作,此为专业之外的学问延伸.  相似文献   

4.
简讯     
2007按需出版高级学术研讨会在北大举行2007年12月18日,“2007按需出版高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教授主持会议,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数字出版编辑专业委员会主任田胜立,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乔东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任张立,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社长董铁鹰等8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并各抒己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聂震宁认为,按需出版是内容形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手段创新之一,它满足了市场的按需本质。他指出,在十…  相似文献   

5.
由范慕韩任主编、万启盈、张树栋任副主编的《中国印刷近代史初稿》近日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 这部60余万字,历时4年才完成的印刷史巨著,具有填补印刷史著述上的空白的性质。与已往的印刷史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它是数十位印刷技术、印刷史、出版史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我国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②它首次以印刷技术的发展水平来划分印刷史的分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7.
跨媒体理念的倡导者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数码印刷》编辑部与跨媒体理念的先行者——苹果电脑公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沈海祥先生说:印刷出版行业正在向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跨媒体出版技术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跨媒体出版在中国刚刚起步,本次以跨媒体出版  相似文献   

8.
1991年冬,心脏有病,住院治疗期间,读张秀民先生的名著《中国印刷史》度日,获益不少.但对唐、五代江苏印刷史料的某些论述,微有不同看法.笔者蜀人,在江苏工作逾半个世纪,对江苏印刷史料关注稍多,因撰《唐、五代江苏印刷史料校释--读《中国印刷史》札记》,在《江苏出版史志》1992年1期刊载,藉供修《江苏出版志》者参考,并求正于研究中国印刷史的学者.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前半叶,北京大学图书馆秉承中国古代藏书楼的传统,适应形势的需要,出版印刷了大量的讲义、教材和学术著作,保证了北大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北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为近代中国的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探讨了20世纪前半叶,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活动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虽有"高等教育"的形式,然而也不必讳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确乎是欧洲文明的产物。晚清伴随着西风东渐的潮流,大学也移植到了中国,至今已然根深叶茂,走过百余年的历史了。目前大多数稍具历史的高校,均已有校史专著出版。然而限于种种因素,院系史的撰述相形落寞。内地及港台高校此前只有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较有自觉的修史意识。1998年,乘百年校庆的东风,北大曾出版了《北京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印刷史、安南史专家张秀民2006年迎来了百岁华诞。凝结着他一生心血的印刷史巨著《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于2006年10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隆重出版。  相似文献   

12.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不倦地追求王益出版印刷发行文集续编》出版□张佑如《不倦地追求———王益出版印刷发行文集续编》是印刷工业版《不倦地追求———王益印刷文集》和中国书籍版《王益出版发行文集》两书的续编。全书约50万字,分“出版”、“书刊印刷”、“图书发行”、“出版史研究...  相似文献   

14.
信息窗     
《不倦地追求——王益出版印刷发行文集续编》已由印刷工业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是印刷工业版《不倦地追求——王益印刷文集》和中国书籍版《王益出版发行文集》两书的续编。全书约50万字,分出版、书刊印刷、图书发行、出版史研究·回忆录、国外出版情况和研究五部分。书中共收入王益近年公开发表的讲话、研究性论文、回忆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史是对出版历史进行总结归纳的学科。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国度,中国具有悠久的出版历史。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一直是海内外的学术热点之一。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是指域外人士用英、日等文种出版的研究著述。由于外文的语种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以英文为主的撰述,兼及其他语种。从1925年美国出版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印刷史的著作至今,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已经有了八十余年的历史。根据这八十年来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一、海外早期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海外早期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22日,由中国印刷协会、上海出版协会、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发起,沪上百余名出版、印刷、教育界同仁欢聚一堂,共庆万老从事出版印刷事业工作六十年,共同回顾六十年的丰硕成果和风雨坎坷。万老是我国出版印刷界的名人,也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更是新中国印刷教育事业的首创者与实践者。中国印刷协会理事长武文祥代表同仁们从出版、印刷、生产、科研、教育、展览馆的角度,热情赞誉了万老多方面的贡献:创建上海印校,桃李满天下;坦然面对劣境,20年奉献硕果累累;热心于印刷社团的建立与发展;积极参与编写印刷专著,填补了印刷史著的空白;弘扬中国文明史,筹建中国印刷博物馆等等。六十年来,万老为中国的出版、印刷、生产、科  相似文献   

17.
借第十八届北京图书贸易博览会召开之机,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英国牛津市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协办的首届“中英出版论坛”也在北京大学拉开帷幕. 来自英国牛律市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的Angus Phillips主任、Adrian Bullock副教授看,以及著名的英国版权代理人Toby Eddy 先生来到北大,与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的学者及业界精英共聚一堂,队“版权贸易及出版新趋势”为主题进行了探人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31日上午10点,北大新闻学茶座第20次活动在北京大学勺园7号楼301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与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多位在京常务理事、特邀理事,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传媒大学、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新闻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出版史、编辑史的出书或连载文章共有20种,计有中国编辑史(包括历代编辑列传、编辑思想史)7种,中国书史2种,中国印刷史(包括美籍华人著作)4种,中国出版史(包括地域史、断代史)7种。10年出版20种,每年两种,应该说是空前的大丰收。恐怕在国外也是少见的,值得高兴。这些著作,史论结合,大多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其中好几种还得了奖。不过,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20.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托北京大学中文系金开诚教授主编的《中国古文献研究丛书》(第十批),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1992年11月6日,丛书编委会和江苏古籍出版社在北大联合召开了丛书出版座谈会。古委会秘书长安平秋同志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岱年、邓广铭、阴法鲁、刘乃和、金开诚、傅璇琮、曹道衡、沈玉成、孙钦善等著名学者,以及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伍杰、北大副校长梁柱、高校古委会副秘书长杨忠等领导同志和一些中青年专家及出版界人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