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审美人类学是一个崭新的学科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尚在孕育阶段的学科,它是用美学的概念系统对人类学进行阐发,同时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美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尽管关于这门学科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的确定还在探索阶段,但近几年不少学者都自觉不自觉地从事着这一领域的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华夏审美风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审美文化史>两套多卷本的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审美人类学的视角,既有美学方法的分析,又引用了大量人类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者的结合,在美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方面都有了进展,开拓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境界.  相似文献   

2.
《西方审美经验观念史》立足于西方,对审美观念做了一番详尽的梳理,对中国有志于西方美学探讨的人士来讲,不失为一本系统的专著。美学作为一门学问,源远流长,它和任何学科一样,有一个成长史,并且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共同成长。美学的审美导向,在异彩纷呈的流派当  相似文献   

3.
这部由季羡林做顾问,许明主编的《华夏审美风尚史》的立意,具有学术研究应有的原创意识与原创精神。《华夏审美风尚史》界说了美学研究的新的对象,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新的范畴,扩展了美学研究的领域,我觉得这是本书最为值得肯定的地方。《华夏审美风尚史》探讨了华夏民族的审美风尚这个新命题、新课题。所谓“审美风尚”,即一个民族的共同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性特征的审美趣味、艺术情趣、时尚习俗与生活风俗的审美观照的总和。按照主编的说法,它研究的范围,包括了行为文化的习俗、风俗、礼俗以及相关的民间艺术,通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与新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科的属性来讲,这两门学科都不是非常“专”的学科,而是属于比较“泛”的学科。从题材上来说,新闻的内容几乎可以包含所有学科;美学也与它有点类似,可以拿来“审美”的东西,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学科。  相似文献   

5.
把审美特性放到艺术研究的中心位置,这是近几年才突出起来的事,证明着文艺学和美学的自觉和进步。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的审美特性》(作者王向峰)一书,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收获。象每条江河的源头都是涓涓细流一样,当我们匆匆看过该书的前两章,觉得与以往的论述没有多大不同,但只要顺流而下,随着天地的开阔,细密的论述如层层波浪,次递地流向真理的大海;复杂的艺术与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3,(2)
秦忠翼、李劲松合著的《邓小平审美价值理论研究》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新尝试,在当前多元共存的美学发展大趋势中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7.
凭感觉,或凭理性,皆觉得当代中国研究似乎已进入一个更加自觉的阶段,以理论美学为基础的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正以各种形式同步进行。读过《西方审美观源流》(以下简称《源流》),更加印证了我的看法。《源流》就是以新的视角选择编写的一部西方审美理论史,或西方审美经验研究史。名称无关紧要,重要的在于《源流》是中国学人第一次对西方审美理论演变的历史做了发掘、整理和叙述,就西方美学史的研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知识丰富,使美学这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渗透力很强的科学,对美的追求成为各类学科普遍的社会实践。技术美学、工艺美学、建筑美学、园艺美学、生活美学等各学科美学的应运而生,便是证明。作为社会科学的新闻学,更需要美学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而在新闻工作中担当重要角色的编辑,在美学与新闻的联姻中,自然是引人注目的对象。一名合格的编辑,应当注重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便是编辑的审美素养。一、编辑的审美中介位置编辑工作有三个重要特征:其对象是他人的精神文化成…  相似文献   

9.
巩杰  杜空军 《东南传播》2011,(10):108-110
央视纪录片《敦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影视人类学和生命美学特征。《敦煌》具有神秘、浩渺、悠远的神佛圣境和审美意境,自然、明净、神秘的灵性物情与审美意象,宁静、明净、澄澈的敞亮人生与审美关照。纪录片《敦煌》呈现给观众的是天、地、佛、人、物和谐和美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它带给观众的是神圣的佛境之美,灵性十足的物情之美和宁静敞亮的人生之美。《敦煌》是地域文化纪录片的精美之作,具有浓郁的西部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朝闻的《审美心态》一书(以下简称《心态》),是他继《审美谈》之后的又一力作。两部书都标志着他的美学思想的新发展。特别是《心态》一书,比过去更为清晰地显示出他的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对于了解王朝闻美学的特殊贡献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怀璞 《新闻界》2006,(2):81-82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新闻理论界开始关注新闻美学问题,进入90年代,这种研究渐趋深入。另一方面,随着电视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突显,美学理论研究也就自然眷顾到电视新闻的审美属性、审美功能、审美价值等相关美学问题。但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新闻美学及新闻类别美学,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审美的新闻”这一命题的简要阐释,粗略探讨电视新闻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与新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科的属性来讲,这两门学科都不是非常"专"的学科,而是属于比较"泛"的学科.从题材上来说,新闻的内容几乎可以包含所有学科,美学也与它有点类似,可以拿来"审美"的东西,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学科.  相似文献   

13.
审美心理学是美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交叉学科。一般认为,审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而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则主要是心理学的。20世纪以来,中国的审美心理学研究是在西方美学直接影响下起步和形成的,经过几代美学学者的努力,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4.
王甜 《大观周刊》2011,(29):34-34
1、理论综述 《译学辞典》对翻译美学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岂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分析、阐析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翻译审美主体(译者)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因此,翻译美学对文学翻译实践和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稚农兄快递寄来《东方审美词汇集萃》,这是一本备查备用的工具书。先读了弁言序跋文字,正文仅作浏览。粗粗翻阅,仍深感可喜,并遐思不已。喜者,并非因为《审美词汇》(以下恕用简称)的出版出于意料之外,此书出版之事,稚农兄早已告知。自四十多年前初相交往起,即已发现稚农兄有留意、收集审美词汇的喜好,并时相研议一番。今所喜者,稚农兄始终是一个有思想的画人。古人说:"日间挥洒夜间思",  相似文献   

16.
童话史是什么?韦苇先生认为,童话史是历史上的童话作品与童话史家现在审美视野的直接交融;童话史的撰写实际上是以史构架形式出现的一种审美批评活动。韦苇先生的新著《外国童话史》正是一部矗立在历史与审美契合点上的童话专史,它有着三个方面的特征。一、用中国“童话”概念来写“外国童话史”。一部童话史不能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童话”概念。而中国“童话”概念所指称的  相似文献   

17.
王悦欣的《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一书,从书法艺术的视角来观照汉字的美学旨趣,让人耳目一新.该书把汉字的审美与对外汉语传播结合起来,拓展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视域;肯定了汉字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和凝聚中华民族中的积极作用;探索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提出汉语走向世界的具体对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18.
曹植的《洛神赋》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二者都是以洛水神女为表现对象的。在从文学作品到绘画艺术的过程中,其审美形态发生了一定的转化,本文通过对《洛神赋》的解读与《洛神赋图》的赏析。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以来,中国的文艺理论与美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一定意义上彰显出理论的重大转型。众多著述在立论基础、问题意识、现实关怀、话语形态等方面焕然一新。其中,范玉刚教授的新作《新时代文论与审美之思》,是具有开拓性的一本专著。该书于2019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35万余字,汇聚了作者近5年的一些重要文章。  相似文献   

20.
高寒冰 《出版广角》2015,(14):124-125
美学是艺术自身价值的体现,是近代西方美术史重要的理论依据.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是以知觉层面的视知觉理论为内容撰写的一部美学力作,开创性地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艺术感知中.书中提出艺术表现审美新境界、新价值,明确了视知觉形式动力在知觉层面把形式和情感统一起来这一特征,丰富了美学审美标准,为品评现代艺术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