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愚公移山》是一篇经典文言文,愚公面对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对当代学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于是,我在备课时为这篇课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了理解、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愚公移山的故事曾激励过无数中国人自强不息,战胜困难,但愚公移山毕竟只是个传说,并且愚公最后是在神仙的帮助下移走的大山,然而济南市历城区金刚纂村党组织却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书写了一幕现实版的愚公移山故事.  相似文献   

3.
案例背景《愚公移山》是一篇经典文言文,愚公面对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对当代学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于是,我在备课时为这篇课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了理解、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罗钰 《陕西教育》2011,(10):75-75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选自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其主要通过愚公移山的思想和行动.告诉人们在困难面前要下定决心。坚决斗争,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艰难险阻.争取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正>《愚公移山》是出自《列子·汤问》中的一个寓言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泽东同志在40年代就曾提出我们要学习“愚公移山”这种精神.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一部分人把它说成是效率低、不合时宜了,并提出了“愚公应该搬家”的观点.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我认为愚公应该移山,而且愚公移山的精神也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愚公移山:20世纪的民族精神建构及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愚公移山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一个影响甚微的寓言故事,20世纪初被唤醒,抗战期间经过毛泽东的解读注入了坚韧的秉性,与政治斗争结合,其影响进一步扩大.20世纪后期,当它再次与政治联姻时,愚公移山的故事转为对于自然的关系,并与浮夸关联,伴随了灾难的发生,虽然扩张力进一步加大,但其内在精神却进一步萎缩.今天,愚公移山的故事,或将再度沉睡,回归它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愚公移山》学校管理与教研尹建芳《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完成,下面说说第二课时———分析课教学的一些设想。一、对教材的理解《愚公移山》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很高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排列。  相似文献   

9.
徐岫茹 《家庭教育》2010,(12):30-31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完美地诠释了理想和奋斗之间的关系:愚公的理想就是搬掉两座大山,而一镐一锄地挖山运石,就是愚公和其子子孙孙的奋斗过程。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对“愚公移山”的真实体验和实践,一个孩子能否领悟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意味着他能否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配图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 师: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想呢? 生:生活中遇到困难不应该消极退缩,而是要迎难而上. 生: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化大困难为小困难就能解决. 师:很好!同学们,面对困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去看一看“我”面对困难时父亲是如何帮助“我”解决问题的,以及“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1.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多数人都听过,讲的是一位将近九十岁的老人,因太行、王屋二山使自己出入不便,而下决心要移走这两座大山的故事。它告诉人们,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愚公移山的精神也正是克服困难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小刚和阿明是同班同学,又是好朋友。一天下午,他们正在埋头写作业,忽然小刚问:“今天咱们学了《愚公移山》,可我一直想不明白,愚公干吗要移山?我觉着他太傻了!”  相似文献   

13.
“愚公移山”精神有实际意义吗传子《列子·场问》中“愚公移山”是一篇股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愚公作为具有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实干精神的典范.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颂,愚公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人们永往直前.发奋图强。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愚公移山实际...  相似文献   

14.
能否利用寓言故事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明白如下道理:哲学思维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可以引导学生向高尚精神境界迈进,感受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睿智和力量……于是,我选择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融寓言于教学的尝试。1.首先请两位学生表演小品并引出以下观点:愚公移山是为了方便生活,愚公移山不如搬家,愚公移山是改变家乡面貌的壮举,愚公移山破坏了生态平衡,愚公违反计划生育,愚公移山断送子孙后代幸福,愚公移山是盲目行动。2.针对小品中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小组发言基本上停留…  相似文献   

15.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带有神话色彩,展现了愚公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这一艺术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现在学习此文,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听《愚公移山》一文教学时,发现有的老师在教学接近尾声时,设计过这样的问题(也不排除在提倡“多元解读”文本的今天,有的是学生提出):愚公和他的子孙们是否应该“搬家”?学生多有选择搬家的,因为搬家比挖山更快、更经济。而且这样的观点居然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愚公成为华夏子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行为楷模,“人定胜天”的思想典范。《愚公移山》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在艺术上主要是大量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愚公移山》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 ,在我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愚公的高大形象早已深入民心 ,愚公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优良的传统美德。然而 ,在《愚公移山》的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们不仅仅肯定了愚公坚韧不拔、顽强奋斗、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还大胆地提出了不少质疑 ,甚至表示某些坦然的否定。A类同学质疑 :愚公并没有真正“移”走“山” ,“愚公移山”的提法不严密。有一位学生说 ,童年时期 ,他就听奶奶讲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可是 ,今天学了原文才发现 ,自己似乎有种受过误导的感觉。寓言中明明写道 :“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相似文献   

19.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也是几易初中语文教材后的保留篇。然而,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待"愚公移山",我认为愚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属愚人之举。首先,困难太大,力量太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仅凭人力去搬掉它们,那比登天还难,即使有千军万马也奈何不了两座高耸入云,  相似文献   

20.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河南省济源市融合体现愚公移山精神起源、发展、实践的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计,建构了以愚公移山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对增加中小学生的实践体验,深刻理解体会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