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也就是人走向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金光大道。方兴未艾的社会主义改革,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向前发展,走向自身完善的关键一步,又是向着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本文在简要说明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是科学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着重谈谈社会主义改革为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一、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基本原则把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基本原则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一贯的基本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未来共产主义的社会称之为“自由人联合体”,把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这一社会的基本原则。恩格斯在他的主要著作《  相似文献   

2.
(一)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排他性。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捍卫社会主义的纯洁性,作为社会主义的头等任务。由于过分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结果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甚至把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落后现象,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资本主义国家中许多反映商品经济规律的东西和现代文明中的进步现象,作为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加以否定和排斥。甚至有一个时期,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人类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而且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思想和指导原则:必须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分为不同阶段的过程。研究了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碰到的许多新矛盾,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关系问题;关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企业和生产者的关系问题;关于民主和集中、党和非党、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问题;关于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集体主义作为我国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道德的基本原则,同社会主义本质相联系,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基本特征的一些要求诸如合作、协作、尊重和关心他人等作为人才的必备素质提了出来,说明集体主义把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价值导向统一了起来.所以,坚持集体主义是实行改革和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   ……  相似文献   

6.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生活的总的指导原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曾起过重大作用,今天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离不开集体主义原则。但是也应当承认,现实生活中集体主义原则的权威性在相当多的人的头脑中并未真正树立起来,当然也就谈不上自觉把集体主义原则作为个人道德生活的指导原则了。要使集体主义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中发挥其对人精神生活的调节和指导作用,重树集体主义的权威,必须正确理解和正确宣传集体主义。在当前要认真思考和处理好下面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必须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始终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把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就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多元化利益格局中重建符合时代精神的多向度的新的价值系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以新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以公正平等为价值向度。它源于差别又高于差别,源于多元又高于多元。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集体主义原则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是在反“左”和右两种倾向中捍卫了集体主义原则 ,二是丰富和发展了集体主义的思想内容 ,三是把集体主义的彻底贯彻放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提出了诸多论断。在基本矛盾方面,强调以生产力为标准来看待适应和不适应,把握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统一,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对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区分了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必要性。在社会矛盾方面,认为改革将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阶级矛盾或两类矛盾;对于解决社会矛盾,提出了物质利益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原则,"三不主义"原则,等等。这些思想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对于今天全面深化改革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功利与公正,虽然是由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明确提出和加以系统阐述的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但对我们今天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仍有积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把历史上分离的功利原则和公正原则统一起来:从社会宏观角度看,功利与公正是社会价值(利益)的生产与分配之间的关系,是衡量和促进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尺度和动力;从功利与公正的内容上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公正具有深刻的功利内容,而社会功利中亦包含有公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突破和新实践。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入手,来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原则和途径,这将有助于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理论界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若干基本概念做了辨析,即: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工人阶级;旧社会中由多个阶级组成的农民阶层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农民阶级.搞清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全面、历史和辨证的分析社会制度的两个层面是正确认识当前民主社会主义趋同论思潮的基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本质层次上的两种社会形态不可能趋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学习具体机制体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但这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明确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社会发展如何进行跨越的问题在国内学术界中众说不一。本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探讨,从而达到更加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人类社会跨越发展的形式与条件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和目标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一全新概念,这是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是令人鼓舞的,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还需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