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科学心理学受其狭隘的科学观的影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缺乏“人性”的科学;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及意义,使“人性”这一主题重新回到心理学研究中来。心理学要结束危机,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必须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其唯科学主义的狭隘的科学观,重构一种与自身性质相符的新的大科学观——科学人文主义,以实现心理学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及其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布尔的研究证实了西方心理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文化的存在。本文分析了两种文化的本质特点,认为两种文化的对峙主要是由于科学主义文化的霸权地位引起的。随着向后现代的转变,实证主义的衰落,理论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极有可能从对峙走向整合  相似文献   

3.
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他以前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整合,建构了一种整合的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等方面都是整合的.詹姆斯的心理学整合观是一种“星丛观”,即坚持“有差别的统一”,也就意味着心理学的整合是一种多元的整合,而不是一元的整合.詹姆斯的心理学整合观对当前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启示表现为:树立大心理学观;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大整合;大力发展理论心理学,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有机结合;面向生活世界,大力加强应用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两种心理学话语形态的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话语形态:人文主义的话语形态与科学主义的话语形态。这两种不同的话语形态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心理学:专家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专家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长期处于割裂的状态,科学主义的理性原则与社会生活的现实原则很难在心理学研究中实现统一。对心理学而言,必须将这两条原则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是西方社会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对立文化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存在、两种文化的哲学根源、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释,为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宗教心理学存在着不同方法论取向的分歧.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是,群体取向与个体取向的对立、学科身份的论争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为此,科际整合、量化与质化方法的融合、方法的多元化和本土宗教心理学的开展是实现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整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述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两大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主义视角在至今为止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研究中处于主导地位 ,但有学者反思这一研究视角的得失之后提出了人文主义视角。本文在述评这两大研究视角的基础上 ,主张在未来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研究中 ,既要适当兼顾心理学的科学主义视角 ,又要以心理学的人文主义视角研究为主。  相似文献   

8.
科学主义心理学盲目坚持单一的科学主义取向 ,忽视了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科学主义心理学家应转变视角 ,主动寻求与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契合点 ,逐步摆脱困境 ,构建成熟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实证主义与西方心理学有着共同的哲学思想渊源,探究实证主义与西方心理学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西方心理学何以出现了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亦能理解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出现的必然.作者从实证主义的自身发展、实证主义与西方心理学结合的原因、实证主义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及西方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及启示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0.
从课程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三个维度,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各种课程观的发展及其对化学新课程的影响进行了剖析,论述了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理论支撑.在哲学部分,着重分析了科学素养的哲学根基是科学主义,并体现了人文主义对科学主义的纠颇;在心理学部分,着重为科学探究进行追根溯源;在社会学部分,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指出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两个难点:不平衡的国情和传统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自建立之初起就存在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对立的认识,同时认为心理学具有科学性的几种观点也各不相同,本文以现代的“科学标准”为根据,从心理学的定义、特征入手,分析探讨了现代心理的科学特征和科学性以及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从产生就从来没有统一过,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矛盾与冲突构成了现代心理学的独特景观,同时也形成了心理学曲折发展的张力。尽管有心理学者试图对其进行整合,但也只能部分整合而不能完全整合。在世界哲学转向、后现代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兴起的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代表了心理学的两种文化,它们为区域跨文化心理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弥合之力,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弥合心理学困境的努力,从一个视角有效地揭示了人心灵的一个侧面,对心理学学科和理论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西方心理学史》的内容解读,指出该书在国内第一次按照西方心理学中发展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条基本主线,对西方心理学史进行合理重建,从整体上把握了西方心理学演进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叶浩生  杨文登 《教育研究》2012,(6):103-111,149
桑代克在尝试教育心理学科学化的同时,背离了詹姆斯、杜威等教育心理学的祖父辈人物与教育亲和的思想传统,从对学校教育问题有真实兴趣转向了蔑视学校教育实践,造成了心理学家对教育的一种傲慢态度。同时,也在教育心理学内部形成了两种对抗的观点:一是视教育心理学为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应用领域,是实验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二是视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情境中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教育心理学领域中这两种观点的分歧,究其本质,是两种科学观的对立,反映了心理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文化的对立。新近在心理学、教育学中兴起的循证实践,在方法论层面为超越两种教育心理学的分歧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西方心理学史》的内容解读,指出该书在国内第一次按照西方心理学中发展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条基本主线,对西方心理学史进行合理重建,从整体上把握了西方心理学演进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两种主义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危机、繁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心理学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主义即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对西方心理学脉胳的疏理、危机的剖析、未来的前瞻中,可窥见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动力、危机的根源、繁荣的契机均与两种主义息息相关。只有在科学人文主义的科学观指导下,心理学才能真正成为21世纪的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试论心理学研究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与趋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整个发展历史看,心理学形成了以科学主义研究取向为中心和以人文主义研究取向为中心的两大阵营,在研究策略、模式、范畴等方面展开激烈的争论;科学主义研究取向试图扼杀其它心理学研究取向未果,人文主义研究取向力图与之抗衡不支,从而造成心理学的“不统一”危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认知革命、后现代哲学思潮和本土化运动的推动,给心理学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这两大阵营日趋弥合。面对这种历史发展形态,我们必须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实现研究多元化,加强理论建设,并促进本土心理学研究,才能进一步深化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与去人性化是西方心理学对待人性问题的两种对立态度和取向。由于人性化的心理学与人文主义有关,因而成为非主流的心理学;去人性化的心理学则与科学主义相联系,因而成为心理学的主流。西方心理学科学化的进程使该学科陷入了一种二律背反的两难境地:如果心理学是科学的,那它必须是去人性化的;如果心理学是人性化的,那它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对此,本文认为,无论做出何种选择,心理学都应始终坚持“理解并把握人性”这一初衷,无论从哪个层面解释人性,都应坚持研究真实的人和人类真正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的“元叙事”——科学主义心理学由于过分强调“方法中心”、“唯实证主义”而使整个心理学陷入危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去中心”等观点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语境和思路。以后现代主义为依托的后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展开全面解构和批判.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未免矫枉过正。心理学的发展应从科学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中汲取精华。建构一种多元取向的大心理学观。  相似文献   

20.
从类哲学看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分裂的根源在于对人性认识的分歧,科学主义心理学将人性视为物性,强调人的自在性和自然属性;人文主义心理学将人性区别于物性,强调人的自为性和精神属性。对人性的不同认识,促使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上尖锐对立。从类哲学的角度看,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认识都是片面的,没有上升到类哲学的高度。类哲学是时代的精神,对人性的认识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所以心理学的统一应该以类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实践为研究的原则,以提升人的类本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