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分析(Analysis) 当新闻发生时,我们必须对其加以分析,使新闻分析成为突发新闻报道的一部分.新闻分析应当将我们已知的,或者根据我们已经从新闻源那儿获悉的背景信息、市场风险或是可能改变市场及投资价值的信息,都编织进新闻分析当中.实时的新闻分析增加了突发新闻报道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10,(19):86-88
新闻分析(Analysis) 当新闻发生时,我们必须对其加以分析,使新闻分析成为突发新闻报道的一部分。新闻分析应当将我们已知的,或者根据我们已经从新闻源那儿获悉的背景信息、市场风险或是可能改变市场及投资价值的信息,都编织进新闻分析当中。实时的新闻分析增加了突发新闻报道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闻中的新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息、通讯、评论历来被称为新闻的三大文体。然而,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在经济新闻领域,这一传统的三角结构发生了悄然嬗变,一种集消息、通讯、评论于一体的新闻分析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新闻分析以其关注热点、快速灵活、揭示道理见长。新闻分析的线索即新闻由头灵活多样,可大可小,可以是经济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一种经济现象,也可以是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事件、问题、现象。只要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道理、经济规律;就可以成为新闻分析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近日收到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的新著《新闻业务之“核”——新闻分析原理与应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便欣喜地阅读起来。在我当年就读复旦的时候,叶老师讲的“报纸编辑”课条分缕析,生动活泼,因为他不但有充分的理论修养,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记得他在解放日报带同学实习时,一面上夜班,一面写杂文,见到他在“朝花”副刊上发表的一篇篇杂文,让人好不羡慕,也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来,国际舆论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不少议论,特别是对我党领导核心的年轻化,推测甚多。在党的十三大会议召开之前,更是众说纷纭。针对海外读者和新闻界关心的问题,新华社于9月1日对国外播发了题为《中国领导层的年轻化——一个积极推进的过程》的新闻分析,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这篇新闻分析系统地阐述了小平同志关于领导层要“年轻化”,防止领导机构“老化”的战略思想。稿中不仅列举了解放初期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年  相似文献   

6.
顾名思义,“新闻分析”所分析的必须是新闻,必须是社会上和部队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新闻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日益受到新闻传媒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种报道形式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除了它所报道的内容大多数是目前基层工作和广大群众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外,其形式上的短、平、快,语言上的自然朴实等特点也是重要因素。其实,“新闻分析”和我们过去所说的“调查研究”有许多共同之处,这种报道形式所报道的内容一般都是这样几个部分:摆列现象提出问题,寻找原因分析问题。提出措施解决问题。也有的只是从几个…  相似文献   

7.
生涩干巴已成为报纸新闻的“死穴”,而《人民武警报)2011年推出的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系列新闻分析似乎解开了这道“死穴”。这组新闻被《解放军报》刊用,被新华网首页、新华网军事频道头条刊用.相关稿件、图片被《中国日报》、网易网、新浪网、南海网等全国几百家媒体转载。网友在留言中说:“这组新闻分析犹如一篓‘顶花带刺’的黄瓜.鲜嫩、清香、爽口。”在刚刚揭晓的全军好新闻评选中.这组新闻分析被评为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伍丽云 《新闻三昧》2000,(11):24-25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电力企业改革方面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上,成为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的热点。有关电力企业经济趋势的深层次新闻分析、经济分析一类的东西则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热情。1994年至2000年期间,围绕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焦点热点问题,我深入采访、调查研究,采写了20余篇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中转了FT中文网的一篇新闻分析,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科学评论员安贾那?阿胡贾,他在文中依据享誉国际医学界的《柳叶刀》杂志上的一些论文和自己对中国疫情防治现状的观察,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形势做出了比较严峻的判断。帖子发出后,我注意到有一位朋友评论说:“你转发这样的消息,对自己对他人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0.
翻开最近两年的各地综合类报纸和经济类报纸,可以发现“新闻分析”这一字眼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这一方面反映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许多新生事物涌现于社会中并反映在新闻媒体上,读者不仅需要了解新闻,而且需要了解新的深层内涵.——即需要对新闻的分析;另一方面反映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在增强、提高——不停留在新闻表面,还挖掘出新闻的内涵,献给读者.这是值得提倡的事,但是,笔者看到,许多报纸中冠以“新闻分析”的文章并不是确切含义的新闻分析.新闻学是科学,任何一个名词的运用都应该是严谨的而非随意的.  相似文献   

11.
《信息参考报》是一张综合性的信息类报纸,面向全国发行。从1997年开始,《信息参考报》进行了改版。“每日新闻分析”是改版后推出的一个新栏目,至今已刊出500余篇,成为《信息参考报》一个拳头产品。在广大读者与同行中受到欢迎与好评。 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与电视、广播不同,报纸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更全面、深刻的背景以及分析与评论。因此,随着电视业的日益普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是我在学者型记者之路上获得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在采写200多篇消息、通讯、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录音报道(其中20多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北日报》等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的同时,还通过了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辨,获华中理工大学颁发的法学硕士学位证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的同等学历;学术论文《从三篇新闻分析看问题报道的运用艺术)}获湖北省第四届广播电视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撰写的第一部新闻学专著《新闻人才论》由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三块“砖头”,奠定了我申报主任记…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文学评论,新闻作品的分析并非简单的文本分析,更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新闻分析所要涉及的理论问题非常广泛,新闻理论和传播理论当中的许多基本观点和重大命题都将运用于新闻分析的原理与实践,本文试图运用新闻传播理论,探讨如何建构科学的新闻评价体系。 新闻文本,不论是消息、通讯、评论还是摄影,都是新闻媒体所传播的内容。作为载体,媒介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说长道短     
《该挡挡狂澜迭起的盲目进口潮》(见5月11日《新华社新闻稿》)是以长消息的形式播发的,确切地说这篇报道是一则可读性较强的新闻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将众多读者或多或少感知到的零星信息综合在一起,对作者驾驭材料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有关盲目进口或重复引进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的事,读者或从见诸报端的零星报道中,或从桌前饭后的闲谈中已经获得了不少信息,如何从新的角度吸引读者、从新的高度引导读者,不仅给读者提供一幅清晰的“全景照片”,而且告诉读者“挡潮”艰难的深层原因,大概是作者构思这篇报道时  相似文献   

15.
评论和新闻分析在《美国之音》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九七六年七月,美国国会通过批准的《美国之音章程》第三条规定:“美国之音应清楚有效地报道美国政策,同时也报道对这些政策所进行的认真讨论和意见。”这一规定可以说是《美国之音》评论和新闻分析的指导原则。《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的官方电台,但是,为了争夺听众,它又竭力标榜“客观”和“公正”,摆出一副不受官方控制的样子。“美国之音”的记者和编辑人员认为,他们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同那些商业性电视广播电台和报纸杂志中的从业人员一样。但是无法否认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要求客观、准确、及时,但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掺杂记者和媒体的观点、态度。本文以人民日报中关于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新闻语篇为语料,利用ROST新闻分析工具进行词频统计,并就词频的意义进行解读和分析。研究发现,语料在词汇和语境的层面都传递出了积极含义,使用了大量正向积极的态度词汇,传达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顺利召开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彰显了正在崛起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4月1日,美国间谍飞机在我家门口撞毁我拦截的战机,不经允许又进入我国境、降落我机场。做了错事蠢事,如果赶快说声道歉、赔个不是,再来谈事情的处理,也属人情之常,国际惯例,可美国不但毫无歉意,而且来蛮打横,说什么降落在中国的飞机是美国“领土”,中国人不能进入;机上人员和飞机不得“扣压”,必须立马交还云云。 只要是接受过起码、正常的教育,3岁小儿都会在做了错事之后说声“对不起”,堂堂美国怎么就不如3岁小儿了呢?事过5天之后,英国《卫报》专就“对不起”三字写的这篇新闻分析,如同一篇出色的心理分析,对帮助…  相似文献   

18.
揭示煤电矛盾:市场化改革报道的成功切入点 最近一年来,关于煤炭和电力矛盾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并且大都是综述、新闻分析、记者调查之类的重头报道.媒体之所以把较多报道资源用于煤电矛盾,是因为这对矛盾反映出中国能源领域的许多体制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讯员采写一篇稿件发给新闻单位后,他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希望稿子早日发表。那么,编辑是否看中这篇稿件,新闻单位是否采用这篇稿件,其标准是什么呢?这条标准就是看这篇稿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具有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简单地说,新闻价值是指新闻的质量。或者说,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在报纸评论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记者点评。 记者点评超越了报纸评论的常见文体,诸如不署名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署名的专栏评论以及介于新闻与评论之间的新闻述评和新闻分析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