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贾迎春是《红楼梦》中命运遭际十分悲惨的女性。虽然她一直规规矩矩地遵守封建贵族小姐的本分,但是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却毫不反抗,最终被中山狼孙绍祖折磨致死。她的悲剧人生与她的性格缺陷值得关注和借鉴。本文着眼于她的人生轨迹,探讨她逆来顺受的懦弱性格与悲惨命运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贾迎春性格具有温柔老实、懦弱妥协、淡然随和等多种面相,其悲剧命运与家庭环境、个人性格和残暴夫婿有关。贾迎春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作者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悲悯,折射出人文主义光芒。  相似文献   

3.
小说《春》的艺术手法很大程度借鉴了《红楼梦》,尤其是对于人物形象的语言和行为描写。在这两部以反封建精神为核心的小说人物中,贾迎春和周蕙如这两个“逆来顺受”的形象并不很引人关注。尽管她们姿容丰满安分守己心地善良,却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最后遭受夫家的虐待而暴命,她们的悲剧人生与自身的性格缺陷值得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相似文献   

5.
贾迎春是金陵十二钗中薄命女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个。她宽厚、平和、可爱,但性情懦弱,是贾府由“公府千金”沦为“蒲柳下流”的第一人。“木头”式的性格缺欠,是迎春婚后对恶运斗争失利并在恶运中死去的内在因素之一。她的父亲贾赦以抵债的形式嫁出了亲生女儿,是造成她悲剧的主要因素,是直接责任者。孙绍祖是刽子手。迎春的悲剧反映了封建末世新旧贵族的权势更迭中旧贵族女性社会地位的沦落。迎春既是全书结构线索的有机部分,又丰富了十二钗的厚度,使美与美被毁灭得到更多角度的展示。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2007,(7):15-15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这一首说的是贾迎春。 判词前“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这是暗示迎春要落在一个恶人手里被毁掉。  相似文献   

7.
贾迎春作为红楼十二钗之一,小说虽对其着墨相对不多,但其形象、性格以及身世之谜却独具魅力,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近30年来,对迎春的研究成果颇丰,较前有很大突破。本文从其身世、才能、性格、命运悲剧及续书部分等角度,逐一对众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8.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很多:孔乙己、狂人、子君和涓生等是代表人物的形象。鲁迅借助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怎样摧残和毒害一个善良贫穷的读书人,并愤怒谴责了封建豪绅阶级的残酷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意志软弱动摇。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大一统”.这个大一统不仅指它统治的范围、疆域辽阔广大,更主要指它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这种大一统的缺点与西欧各封建国家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这一特点在监察制度方面也是十分突出的.为了维系庞大的封建官僚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如何完善监察机制、提高监察成效,必然成为历朝统治者殚精竭虑的问题.对监察的职能,元朝皇帝忽必烈说得再明白不过:中书是我的右手,枢密是我的左手,御史台是我  相似文献   

10.
封建、郡县论是中国古代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汉魏之后的晋代,由于社会的动荡,中原士人对历代的兴亡成败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封建论也是焦点之一。多数学者乃至史学家得出了近乎一致的结论:封建优于郡县,甚至在遭受八王之乱后的东晋也不例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等。  相似文献   

11.
潘金莲是一个被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文化压抑、逼迫,从而被扭曲异化的妇女典型形象。她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觉醒的女人,她不安于现状,她渴望得到幸福,但是在她所生活的夫权制度社会下不容许她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她企图改变命运,追求幸福,却遭到重重阻拦,在追求中丧失了自我从而走向堕落的深渊。她为了达到目的,手段凶狠,但是在封建夫权制度下她又束手无策,必须得到男人的帮助她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点上她又很懦弱。  相似文献   

12.
在封建男权文化体系中,李清照的潜意识中开始闪现出"女性精神"觉醒的火花,但由于封建文化(男性话语霸权系统)的超强度包围,李清照只能被迫退回到自我生命抑制的无奈之中。即使因忍受不了这种无奈,而不得不以梦境摹写的方式释放这种无奈,并且决绝地走出误入的再婚婚姻,却仍然走不出女性命运的怪圈。  相似文献   

13.
也论尤三姐     
尤三姐是一个反封建的叛逆者的典型.她出自小巷寒门,虽寄人篱下,而绝不屈从于纨绔子弟的淫威,并主动出击,以其特殊方式进行反抗.她公然背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理直气壮地提出自主择夫的主张,明确把爱情置于权势、金钱和门第之上.当她的爱情理想遭到封建势力的扼杀时,她以死进行抗争,表明了她的纯洁高尚,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炽烈和执著.她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相似文献   

14.
关于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一般认为是由于刘兰芝具有崇尚自由的思想 ,冲击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得罪了阿婆 ,因此他俩的婚姻悲剧就产生了。然而对《孔雀东南飞》进行多方考证 ,如刘兰芝的出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以及离别焦家和双双殉情时的情景等方面 ,就会发现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而造成他俩婚姻悲剧的真正原因在于刘兰芝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  相似文献   

15.
作为《金瓶梅》里的第一女主角,潘金莲是一个集刁、泼、狠、妒、淫于一身的丑恶的狂荡型女人。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旨在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野蛮,封建法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与残酷。充满着荒唐和罪恶的社会滋生了潘金莲这样一个人物,又是这个充满荒唐和罪恶的社会彻底毁灭了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6.
李瓶儿是《金瓶梅》中众多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小说描写了她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以嫁与西门庆为界,其性格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悍妇变为一个贤妻良母。之所以发生这种根本的转变,一是由于她找到了情感的慰藉,其次在于获得了生理的满足,另外还源于官哥儿的出世。尽管如此,"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伦理环境、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终使她还是未能避免凄惨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红楼女儿尤三姐,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奇女子。其个性特征可用三个字概括:识、烈、情。一、识,她识见不凡,对婚姻观具有超前意识。二、烈,她性烈如火,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不顾一切地追求婚姻自由。三、情,她钟情于柳湘莲,以为他是可以寄托终身的男人。可是,这个"冷郎君"辜负了她的一片痴情。为了爱情理想,尤三姐毅然拔剑自刎。她的死是对封建社会"以礼杀人"的抗议,曹雪芹热情地歌颂了尤三姐的壮烈殉情。  相似文献   

18.
秦可卿并非封建宗法祭坛的牺牲品,亦非风流淫荡的自焚,她是一个“心性要强”,力图通过谄媚讨好甚至不惜以付出肉体为代价,费尽心机地想抓上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层,最终却被摔得粉身碎内的“野心家”。  相似文献   

19.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一个性格十分特殊的人物,她粗鄙、愚蠢、颟顸、鲁莽、自私,好搬弄是非而自寻烦恼,常兴风作浪却淹没自己。赵姨娘性格的成因,除了与生俱来的禀赋因素之外,封建社会森严的妻妾制度和封建家庭内明争暗斗,房族之间、嫡庶之间以至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仇视、猜忌、诬陷与残杀,是其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武则天"扼婴"成为这位杰出女皇一生最残忍的罪恶,使她不仅不能成为伟大女性,而且连普通母亲都不配。在历史上,她成为一个最残忍的母亲,为了政治向上爬,甚至亲手扼杀自己的亲生幼女,连起码的人性都可以不要。从1300多年来的史籍中,这似乎已经成为铁定事实。其实,历史记载有许多不可解释的疑问和矛盾,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封建文人对这位女皇的强加之罪,原因就在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伟大的超凡女皇,这是封建社会男子中心社会所不允许的。通过对多种史料的考证,事件过程的对比,用确切的史实证明,考疑这实在是历史上一件天大冤案:女皇武则天不是一位残忍至极失去母性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