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其教育生涯中十分关注女子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并结合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身体力行,努力实施女子教育,在旧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陶行知的女子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女子教育观不仅影响着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稳定。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观大致经历贤妻良母教育观、女国民教育观和男女平等教育观三个阶段。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观嬗变路径为:社会舆论对女子教育观进行导引、学制将女子教育观制度化、办学实践把女子教育观落地生根。社会舆论、学制、教育实践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推进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观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3.
女子教育,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对女子教育的论述,从理论上形成了自己的女子教育观和完善着整个生活教育学说;他对女子教育的推进和实验,在实践中为中国女子教育探索着发展途径,使中国女子教育跨进新的历程。为此,探究其女子教育的主要观点,明晰其女子教育观的发展过程,进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女子教育的理论实践作出分析和评判,既有助于教育理论宝库的丰富,更有鉴于现时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正蒙 《教师》2011,(23):127-128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陶行知深知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他着力普及女子教育,推行女子教育改革,支持男女同校,在乡村、工厂实践女子教育。他是中国平民女子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的职业教育观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他一生的所从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不体现着大职业教育思想。本文从社会、教育、个体等三个维度出发,就陶行知的大职业教育观进行系统阐述,为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卢梭女子教育观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较早提出了系统的女子教育观,包括女子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缺陷。他的女子教育观受自然主义哲学观和传统女性观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受到法国当时社会状况和他对两性差异认识水平的制约。今天从社会结构和生理结构两个视角反思卢梭的女子教育观,对促进当代女子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成立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才工作水平评估的优秀单位、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的建设单位,其前身黑龙江省建筑工程学校是全国十所重点中专院校之一,具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建院几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院教职员工认真学习陶行知的现代教育观、职业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创造教育观,努力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董宝良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进行整体的全面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是其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他能在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和全面教育各次运动中留下教...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是中国女子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从民族发展和男女平等的角度提倡女子教育,提出男女平等的教育观和养成女性高尚品行并自立于社会的女子教育目标。他主持并颁布了有关男女同校的政策法规,全力支持和推行在大学、中学实行男女同校,从而开创了一代新风。  相似文献   

10.
吕碧城是近代历史上一位传奇女性.她20岁冲破封建羁绊,步入女子教育的第一个人 生驿站.她站在时代高端,自觉融入当时教育文化环境,从教育立国、女性解放、自立奋斗 、倡办女学、教育方略、教育实践等方面,立体化地探索女子教育,形成有核心价值的女子教育观,创造出不凡的教育成就,被誉为"近代天津最早的女教育家".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陶行知研究领域走出了上世纪后20年激情缅怀的学陶师陶活动,以史学的思维、理性的态度、学术的精神,重新还原陶行知的历史世界,重新认识陶行知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乃至于思想史上的地位。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中,重新认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在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师范教育百年史中,师范教育家屈指可数,陶行知是其中的一位.陶行知是教育学家,也是第一流的师范教育家.陶行知同其所创建的晓庄学校在我国师范教育史上均享有特殊的地位.对晓庄办学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还可以为实现"川流不息的师范教育现代化"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的义务教育观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并非一味地迎合西式义务教育,而是从“共和主义”角度,即从保护教育机会平等角度去理解和推进义务教育。针对当时面临的非常恶劣的社会环境,他主张开展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普及教育是陶行知义务教育观的精髓,“小先生制”是他独创的开展义务教育的方法,“工学团”是他独创的义务教育内容。陶行知的义务教育思想非常有价值,借鉴他针对中国具体情况而推行的灵活多样的方法与举措,可以促进我国目前义务教育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独立自由与平等而产生的民主主义,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民主与开放的精神,主张打破学校围墙与社会的隔阂,这与现行教育的体制和理念无疑会发生冲突,如果不推行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的民主改革,明明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只能柬之高阁。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建校暨生活教育运动80周年,2007年3月14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和南京晓庄学院联合主办了"陶行知与当代教育"高层论坛,来自国内14个省市以及新加坡的陶研学者共80余人,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教育创新思想、教育管理思想以及陶行知的信仰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陶行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史观学派的、史料学派的、融和贯通的陶行知研究。潘开沛的《陶行知思想的批判》是史观学派陶行知研究的典型,它表现了陶行知研究中存在强烈的意图伦理色彩和政治建构特征;以胡晓风为代表的《陶行知全集》整理工作是史料学派陶行知研究的典范,它为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的陶行知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文献基础,大大推进了陶行知研究的深度。章开沅、唐文权的《平凡的神圣》,胡晓风、金成林的《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是融和贯通的陶行知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它们尝试在中西文化教育史观和现代化模式之下,重新解读陶行知思想与实践,还历史的本真面目。陶行知研究范型的嬗变是学术发展的内在继承与突破、政治社会的现实制约、研究共同体的学识、情感复杂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晓庄学校被封闭后,陶行知遭到国民政府通缉。他匿居上海创办了《师范生》和《儿童生活》杂志。为了避免进一步的迫害,他不得不用笔名发表文章。从生活教育论的形成过程,对李一之、盛震叔生平资料,以及陶行知1931年关于中国及中国教育出路思考的发展过程等多方面的仔细辨析,可以确定在《师范生》中署名“李一之”的三篇文章:《生活教育论发凡》(创刊号)、《通讯·答复》(创刊号)、《贫穷与教育》(第2期,1931年5月15日)是陶行知先生所写。  相似文献   

18.
孙铭勋跟随陶行知从事生活教育运动屡试屡验、屡屡创造而又屡遭厄运,长达三十四年。孙铭勋是中国幼稚园最早的男性园丁。最初他入晓庄学习,同时从事幼稚教育。后随陶行知创办山海工学团,又赴南宁,继续从事幼稚师范教育。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特别是幼稚教育理论,他的理论已经成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他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发展学生的智育和能力,同时采用启发、自动、手脑并用等方法实施创造教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与陶行知是一生的同志与挚友。他随同陶行知创建了晓庄师范,并以晓庄师范作为自己办学的榜样和砥砺,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标,晚年多次来到晓庄,鼓励晓庄的师生铭记陶行知,继承陶行知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