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认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主义革命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同时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在民主革命中团结资产阶级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桥梁。民主革命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是帮助社会主义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是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将中国革命规律概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稍后,毛泽东又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关系,从而完成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今年三月十二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孙中山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坚持前进、反对倒退的一生。在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在爱国还是卖国、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武装起义还是和平请愿等问题上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作了舆论准备,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伟大领袖毛主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在这场斗争中的作用,赞扬“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昏庸专制颟顸的清朝政府,结束了我国几千年的皇朝帝制,这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日,11月12日,又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生125周年纪念日。毛泽东曾经说过:孙中山在我国民主革命的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孙  相似文献   

5.
杨振鸿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先驱之一。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他从爱国走向革命。参加同盟会后,追随孙中山,以保卫乡土为中心,积极宣传爱国反帝思想,做了大量的鼓动和组织工作。木文试图就其对云南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作的贡献,作初步的探索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成功地解决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问题,对中国革命作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一、阐明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为革命转变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他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这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具体分析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他在这里所指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  相似文献   

7.
纪念孙中山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  相似文献   

8.
雷慧清 《新高考》2010,(1):37-38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涉及两项基本内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以及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它们的斗争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但由于领导阶级不同,决定了革命的走向不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也就是中国探索近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出,马、恩关于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略方针的论述,其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无产阶级应当赞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马克思指出:“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在这两次革命中获得了胜利;然而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先生创立的中国教育会,是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织的、国内学界建立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爱国团体。中国教育会在蔡元培的主持下,于民族危难之时广泛展开革命活动,不断壮大革命阵营,大造革命舆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高擎“反清反帝”的旗帜,其声势“震撼全国”!中国教育会之所以能成为民主革命斗争的坚固堡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着蔡元培在发挥着冲锋陷阵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的唯一选择。 一、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认为,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他们又提出,无产阶级要不停顿地把民主革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俄国革命的实践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革命转变的理论,。他认为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民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涉及两项基本内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以及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它们的斗争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但由于领导阶级不同,决定了革命的走向不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也就是中国探索近代化的过程,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是政治近代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主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民族独立,但真正的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发展又密不可分,在复习时应该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伟大的爱国者。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民主革命树立了丰碑。在他继续革命的征程上,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得到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人的真诚帮助。他正确汲取历史教训,从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的革命道路。本文仅就孙中山辛亥革命后在坚持革命的实践中,怎样逐步深化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由幻想取得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转变为把反帝作为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将反帝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史学界在对于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及其同世界革命的关系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不正确的看法。这种看法,从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历史时代这一正确前提出发,但却得出了十月革命后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一切民族民主革命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错误结论。不少研究者在论述十月革命后各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时,往往好下“它发生在十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历史时代,所以它是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王德三同志在大革命时期,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的对象与任务、革命的领导力量和动力、农民、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等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问题,都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而且,当某些问题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时,能坚定地站在正确的一方面。由此指出,王德三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活动家,而且在民主革命理论上也有一定的建树。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既立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特殊国情,又站在世界历史、世界革命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怎样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作为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他的教育思想是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从中国民主革命的需要出发,在革命实践中,向西方学习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有着必然性和艰巨性的特点:从世界潮流看,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由古代社会转向近代社会;从历史传统看,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一时不易被彻底改造和摆脱;此外,外来侵略势力的渗透、干涉和勾结更加剧了革命的难度。所以民族革命(独立)和民主革命(近代化)互为表里,民主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国经济真正近代化的前提。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社会旧有阶层(地主、农民)和新兴生产力代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作了近代化的尝试。从革命角度讲,主要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派进行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斗争、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斗争。这些革命先后打击和推翻了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宣告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认识偏差主要集中在两大问题上:一是将中国的农民问题混淆为小资产阶级问题;二是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分为反帝的民族革命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指土地革命)前后相继的两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重视贯穿于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在实践中,毛泽东组织发动农民参与革命;在理论上,毛泽东积极探索,形成了关于农民问题的系列理论。本文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实践与理论的研究,认为:成长环境孕育了毛泽东重农情结;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发毛泽东的深入思考;传统文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影响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