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看到这样一段章:笔的孩子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改革’,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上语课,他点了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笔认为这是个好的改良,应该值得推广。以后几天里,笔问孩子“改革”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一点哪个同学发言,那个同学  相似文献   

2.
小狐狸波波夫是魔术师,可他生病了,躺在床上,三天没有演出了。突然,他鼻子痒痒的,“啊——嚏!”打了个喷嚏,一只兔子从床底下跳出来,魔术师一看,马上把它抱起来。“啊——嚏!”魔术师又打了一个喷嚏,一只小鸽子从墙上飞下来,魔术师又赶快把它接住了。魔术师摸摸兔子的头,亲亲鸽子的脸,他刚开口说:“我真想你们呀!”嗓子一痒,“啊——嚏!”又打了一个喷嚏,一只小松鼠从柜子顶上窜下来,魔术师接着小松鼠,刚张开口,又“啊——嚏!”打了个喷嚏,一条小花蛇从屋顶上滑下来,魔术师马上用双手把它接住了,说:“多漂亮呀,小花蛇!”这时,魔术师“啊——嚏!”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做作业时,不小心打了个喷嚏。“哎呀,不好!”打喷嚏时,抖动了钢笔,在作业上滴了一滴墨水。顿时,我生起自己的气来,这时又一个喷嚏。再看看我的作业本,刚才那滴墨水摇身一变,成了“满天星”,再一看,又好像一棵凌寒开放的腊梅。真没想到,这不经意的喷嚏还能产生如此美妙的图画。我索性找出一张宣纸,在上面滴上几滴墨水。墨水迅速随着宣纸的细小纹路渗开来,好像一个贪玩的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急急忙忙溜出家门一样。我赶紧对着墨水吹一口气,墨水立刻退了回去,往别的方向慢慢渗透。我又对着墨水吹,不一会儿,刚才那几滴墨水已经发生翻天覆…  相似文献   

4.
在4444年4月4日4时4分44秒,有个男孩出生了,他叫十四(别问我为什么他的名字这么奇怪,你看看他出生的时间,数数有几个4)。传闻,在他出世时,有无数喷嚏虫正在他家屋门外闲游,算命大师掐指一算,说:“这孩子以后不得了!”果不其然,十四刚出生0.1秒,就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喷嚏,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喷嚏还带了一个长长的尾音,尾音在赤道上以每秒10万米的速度飞奔,据太空中的卫星粗略估算,这股气流足足环绕赤道1亿圈。这件事让十四一不小心就成为第一位获得“吉尼斯世界喷嚏大王纪录”的婴儿。  相似文献   

5.
七个喷嚏     
一只兔子、一只小猫和一只狗一起住在一个后院里。小兔于全身雪白,长着长长的绒毛耳朵。小猫的毛是黑色的,像所有的小猫一样,有两个灵敏的大耳朵。这只狗可是一只大狗,叫起来声音特别响亮。他们都很幸福。有一天,一个收旧货的人,坐在一辆旧的四轮马车上来到这儿“有旧货吗?有旧货吗?”收买旧货的人叫着。这天天气很冷,收买旧货的人忍不住打喷嚏了,“唉——啊——啊——啊——”小兔子、小猫和狗都屏住了呼吸,直到收买旧货的人把喷嚏打完。“啊——嚏!啊——嚏!啊——嚏,嚏!”这三个喷嚏劲儿真大。收买旧货的人连同他的马车和…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孩子开始学说话了,虽然他只会说一声“爸”或一声“妈”,我们却觉得这声音比世界上最美的音乐还好听。于是,我们就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了。开始我们只知教孩子说重叠的音,如“桌桌”、“椅椅”、“球球”,却没有及时教“桌子”、“椅子”、“皮球”等词,结果孩子老是“姨姨”、“果果”,而不会说“阿姨”、“苹果”。我们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逐步教孩子说多音词和短句,孩子也很快地学会了。有一次,偶然听到孩子在自言自语地说:“追呀,追呀,大象累得满头大汗……”我朝他一看,原来孩子在看图书。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出现错别字是有规律的:有的是属于多一笔或者少一笔;有的是同音字、形近字混淆;有的是偏旁部首搞错了。但是,根本原因就是对字形、字音、字义记得不牢。这样,我就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办法帮助孩子记忆。歌诀法。如“切”字,孩子容易写成“土”字旁,“分”字容易写成“人”字头。我就编成歌诀: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八刀。“切”字七刀是横着写,“分”字八刀是竖着写。孩子常分不清“自己”的“己”、“已经”的“已”和“巳时”的“巳”,我就编成一句口诀:巳满已半己当底,以此帮助孩子分清这三个字在写法上…  相似文献   

8.
涂鸦墙其实就是蒙在墙上的一块布,画完了就摘下来,换一块新布贴上。看到我将布粘到墙上,果果好奇地问:“老师这是干什么用的?”“画画呀。”我回答。“在这上边画呀?”“对呀,来,你试试。”说着,我递给他一支笔。果果接过笔,轻轻地在墙上画了一下,就将笔放了回去。已经习惯在纸上画画的孩子面对墙上这么大的一块画布还真有点儿陌生。我问果果:“好玩吗?”果果点点头,继续看我粘布,但不再动笔。  相似文献   

9.
我和丈夫都从事教育工作,可在“应该教孩子学什么”的问题上却走过一段弯路。 孩子上幼儿园后,我们就让他参加幼儿英语及美术班,并为此购了幼儿英语教材、录音磁带,一大捆宣纸和两公斤墨汁。除此之外,心里还筹划着为孩子购台钢琴。望子成龙心切。刚开始,铺上绒毯,展开宣纸,孩子饶有兴趣抓好笔饱蘸墨汁,煞有介事学画画。一笔落下去一个实心的“黑鸭蛋”。孩子笑了,大人脸上也绽出了满意的微笑。“画椭圆,画小鸡,反覆画,掌握基本功”,孩子的画画遵循着画家的要求,一  相似文献   

10.
希望     
郑老师佝偻着腰坐在办公桌前,两眼直直地盯着校长刚送来的“希望工程挂钩表”,心里在认真掂量哪一个学生更为合适。他头顶上“中央地带”光秃秃的,边缘地带几缕斑白的头发稀稀疏疏地贴在后脑勺上,额头上的皱纹几乎攒聚到一起。他把班里家庭有困难的孩子一个个在脑子过了一遍“电影”。几经权衡,郑老师终于抓起笔来,在表格上一笔一划地写上了“于小牛”三个字。这孩子苦啊,一年前,父亲大病一场,久治不愈,为了支付医药费,跛着一条腿的母亲卖空了家中一切能卖的东西。半年前,父亲撒手而去,留下四壁空空的3间土屋和一千多元的债务…  相似文献   

11.
这篇短文,记叙了一件似乎是寻常的小事,但却反映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重大主题。父母总是把孩子拢在自己的怀里,然而孩子终究是要独自飞翔的,早一点让孩子去“独立”,早一点让孩子积累生活的经验,才能提升他们独立处理生活的能力。但这篇文章并没有把主旨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作者以似乎不经意的一笔,揭示了一个社会现象:社会上的某些不良风气,某些所谓“时尚”的习气,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侵蚀了孩子稚嫩的头脑,金钱至上,金钱万能,大吃大喝,“超前”消费……这早已不是个别现象了。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作为父母,要给孩子积蓄起一笔终身用之不竭的"心之财富",这便是必须留给孩子的最重要的遗产.要使孩子拥有一颗又深沉又丰富的心,可以说只在这个意义上,父母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一天,我去一个朋友家玩,看到她三年级的儿子动作娴熟地在电脑上忙着什么,我们走过去一看,他正在虚拟社会里与他的网上“情人”聊得起劲,朋友立即很恼火地把电脑给关掉了,还对我说:“这孩子,一天到晚上网,别的没学会,只会聊天。”孩子气呼呼地做在沙发上,半天不说一句话…… 快开学了,在一个商场里,我见到一家三口正在选购孩子的学习用品,当妈妈挑着一只书包的时候,孩子摇摇头,说这不是名牌,无奈,妈妈只好又重新挑选了一只。一会,爸爸又为孩子买了一只文具盒,孩子又不同意,说这个不好看,爸爸只能重新挑选。我发现爸爸妈妈总是顺着孩子,直到孩子说好为止。  相似文献   

14.
要想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大人可以这样做: 孩子一放学进家,就对他(她)说.快,快做作业去。孩子刚进屋准备,你就指责:“还不快做!磨蹭什么? 孩子边思考问题,边在手上玩笔.你看见了.就又气冲冲地说:“又玩上了,这孩子真没办法,总老玩不够!”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上,陈老师让我们说说记住生字“爷”的好办法。我的脑子中联想到了一幅老爷爷的画,于是就举手回答说:“我觉得第一笔撇和第二笔点像老爷爷的两只眼睛,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像老爷爷嘴唇上的胡须,横折钩像老爷爷的嘴巴,最后一笔竖像老爷爷下巴上长长的胡子。”陈老师听了,直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让小朋友把掌声送给我。她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叫小朋友像我一样开动脑筋记忆生字。我高兴地笑了。多思考、多联想真的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哦!看,陈赏小朋友的联想多生动啊!巧记“爷”字$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二年级@陈赏  相似文献   

16.
希望     
郑老师佝偻着腰坐在办公桌前 ,两眼直直地盯着校长刚送来的“希望工程挂钩表” ,心里在认真掂量哪一个学生更为合适。他头顶上“中央地带”光秃秃的 ,边缘地带的几缕斑白的头发稀稀疏疏地贴在后脑勺上 ,额头上的皱纹几乎攒聚到一起。他把班里家庭有困难的孩子一个个在脑子过一遍“电影”。几经权衡 ,郑老师终于抓起笔来 ,在表格上一笔一划写上了“于小牛”三个字 ,这孩子苦啊。一年前 ,父亲大病一场 ,久治不愈 ,为了支付医药费 ,跛着一条腿的母亲卖空了家中一切能卖的东西。半年前 ,父亲撒手而去 ,留下四壁空空的 3间土屋和一千多元的债务。…  相似文献   

17.
在一片废墟上只露着孩子一只手,指甲已黑,血肉成灰色,孩子早已死去但手里还紧握着笔。噢,孩子请你不要把脸埋的这么深沉我是一个老师此时,我多想看看你  相似文献   

18.
李一凡 《学前教育》2007,(10):54-54
一说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家长们往往都很兴奋,“谁说我们只关注智力开发,我们也在追求素质教育呢!”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喊了十几年的口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现在的架势却有一种“别让孩子输在兴趣点上”的转变,这其中的原委,  相似文献   

19.
喷嚏 大王     
在我们班有一位“喷嚏大王”,名叫王天轶。这“喷嚏大王”的称号绝对名副其实! 次数多,频率快,音量高,是他打喷嚏的三大“独门绝技”。那喷嚏,就如同  相似文献   

20.
“现在孩子真有点养不起了!”你觉得这夸大其词吗?社会学家和过来人都算了一笔账,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用数字说话,倒也颇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