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壮,6岁,是典型的“留守孩子”,1岁不到父母就双双出国了。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一年也就回来一个星期。别看壮壮平时能说会道,什么“神舟六号”“奥运会”“F1”啦,什么狮子、老虎、企鹅啦……小小脑袋瓜里的东西似乎应有尽有。可每周六爸爸妈妈打来越洋电话时,他  相似文献   

2.
裴庆美 《家长》2013,(8):42-42
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儿,如果领他出去玩一圈,回来后他会把看到的东西都画一遍。一开始,儿子对事物的具体形象还不知怎样用笔画出来,有时候他会指着一个不成形状的图形说是汽车,指着乱七八糟几个道道说是树。看着儿子的画,听着他的讲解,我不禁感到好笑。在我们眼里,他的画儿根本和汽车、树扯不上关系,但我还是蛮佩服儿子的想象力的。一个连笔都握不好的孩子,能在一张小小的纸上画东西就很不简单了。为了鼓励儿子,我决定对儿子那不成样子的画儿进行表扬,我说:“你画得很棒,你很聪明。”儿子看到我高兴的样子,马上又进行了新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一次自由活动时,班上发生了一起“破坏事件”:豪豪用蜡笔在雪白的墙壁上画了一只虫子!当我刚要发火批评他时,他却叫了起来:“老师,你看七星瓢虫。”我愣了一下,瞧他一脸欣喜的样子,我明白豪豪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他正为自己的“杰作”自豪着呢。确实,这幅画比他平时画的好多了。我心里一动,看来只有让孩子们画自己喜欢画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晨间活动时,我发现刘馨嘟着小嘴在美工区认认真真地画着,画的是什么呢?一个又圆又大的东西,上面布满了奇形怪状的花纹,像西瓜,又像一个未知的星球。“馨馨画的什么东西呀?”我蹲在她面前问。“大西瓜呀。”“你这个西瓜能吃吗?”“能呀。”她歪着头自信地说:“你看,这是西瓜的开关,用手轻轻一拧,甜甜的西瓜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小朋友都可以用杯子接着喝。”“这是什么呢?”我指着一个似人非人的图像问,“这是奥特曼,他能发出光环,把偷瓜贼打跑……”刘馨讲得眉飞色舞。“呀,你这个西瓜真棒,还能当武器呢。”我故作惊讶地…  相似文献   

5.
唐解元有一幅《川上图》 ,画的是一个人用力拉着胆怯的小毛驴过桥。据传这幅画在画铺拍买时 ,被有识之士以高价定购 ,约定隔天来取。画铺老板高兴之余 ,发现画中没有画出牵驴人的缰绳 ,担心买主取画时发现这个“缺点” ,就自己动手添上一条缰绳。出乎他的意料 ,买主第二天要求退定银。老板惊讶的责问他为何变卦。他说 :“这画妙就妙在没画出缰绳 ,你给添上了 ,我还要他干什么 ?”这里老板的举动之所以令人发笑 ,是因为他不懂得“韵味”之妙 ,把不该和盘托出的东西一古脑的“露”了出来了。作画讲究韵味 ,作文也应该讲究韵味 ,尤其要讲究语言…  相似文献   

6.
何捷 《班主任》2009,(2):47-47
一个小女孩画了一幅画——《蜜蜂追小熊》,她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猜蜜蜂为什么要追小熊。爸爸猜“小熊偷吃了蜂蜜”,妈妈猜“小熊踩坏了花丛”,爷爷猜“小熊欺负了蜜蜂”,奶奶猜“小熊打坏了蜂箱”。小女孩撅着嘴说:“你们都错啦!你们别把小熊想得这么坏好不好?那是因为小熊的裙子像花丛!”  相似文献   

7.
    
一位画家画了许多精美的画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画出一幅“真实”的画。他沿着一条尘土飞扬的路寻找着,遇到一位年老的牧师问他要去哪里。“我不知道,”画家说,“我想画出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说不定你能够指点我。”“多简单啊,”牧师说,“在任何一座教堂里或任何一条教义中都能找到——‘信仰’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宝宝一天天地成长着,逐渐地学会了翻身、爬行,并能够扶着东西晃晃悠悠地站起来了。这时候,他的活动范围扩大了,视野距离变远了,折腾的本事也越来越厉害了。几乎每个有小宝宝的家庭都发生过类似的小小“事故”:爸爸妈妈只是稍稍离开一会儿, “咚”的一声,宝宝就从床上坠落地上。这一摔宝宝没啥大碍,只是被吓得大哭起来,爸爸妈妈可得心疼上老半天呢!  相似文献   

9.
“这是您的手,老师!”初读《感谢那只手》这篇文章,男孩小道格拉斯的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是一个孩子小小心灵中最深情的呼唤:他要感谢那只手,一只给了他自尊、自信和关爱的手。小道格拉斯家境贫寒,他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可放学后,老师常常会拉着他黏乎乎的小手,送他走一段。因此,当老师要求孩子们画想感谢的东西时,当老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可能是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时,小道格拉斯的画却令老师大吃一惊,因为他画了一只大手。老师迷惑不解,“这是您的手,老师。”孩子小声说。每每读到这儿,我就惭愧。我很…  相似文献   

10.
清代有个名叫李方膺的画家,他擅长于画“岁寒三友”(梅松竹)。一次,他和他的好友聚在一起,谈论绘画创作。其中有一个人说:“方膺兄,人都说你的画高人一筹,下笔如有神,可有一样东西你却画不出来,那  相似文献   

11.
女儿上大学住校了,我在陆续整理她的东西。她从小到大的东西我都不舍得扔掉,一直给她保存着。这些东西确实很多很杂,唯独一张小小的纸片。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那是女儿小时候画的一幅画,画上一个小女孩哭得非常伤心,旁白框里的字是:“为什么奶奶来了以后,你们就不管我了?”纸片的右下角写着:请爸爸速回信!  相似文献   

12.
“这是您的手,老师!”初读《感谢那只手》这篇文章,男孩儿小道格拉斯的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是一个孩子小小心灵中最深情的呼唤:他要感谢那只手,那只给了他自尊、自信和关爱的手。小道格拉斯家境贫寒,他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可放学后,老师常常会拉着他脏兮兮的小手,送他走一段。因此,当老师要求孩子们画自己想感谢的东西时,老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可能是餐桌上的火鸡,可能是冰激凌;可小道格拉斯的画却令老师大吃一惊,因为他画了一只大手。老师迷惑不解,“这是您的手,老师!”他小声说。每每读到这儿,我就惭愧…  相似文献   

13.
一日,去某村小借班上课。临别时,送给他们每人一个纸头饰,恰巧多了一个。“老师,把这个送给沈洋洋吧。”“他没拿到吗?”“不是的,他爸爸妈妈离婚了,我们应该多关心他!”“X老师说,凡是多的东西都要给他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一个男孩局促地站在那里,旁边很多孩子指着点他,“老师,他就是沈洋洋!”我楞了楞。“他和你们一样,不用多给一个头饰的,是吗?沈洋洋?”男孩点着头,脸涨得通红。走出教室,心却是沉甸甸的。X老师的用意是好的,希望沈洋洋能在父母离异后获得更多的来自同学、老师的关爱。可是,这过多的异样的爱会不会反加重他…  相似文献   

14.
吴聪很喜欢拆东西,特别是一些他感到新奇的、没见过的东西,他都要拿来拆掉看个明白。为此,小朋友经常来告他的状。一次区角活动时,他把“娃娃家”里的“饺子”都拆开了。小朋友来告诉我,我赶快过去,只见吴聪摆弄着一大堆塑料纸,“饺子”一只也没有了。我问他为什么要拆,他低着头  相似文献   

15.
左小旗是全校有名的“迟到大王”。这不,今天他又迟到了,被班主任欧阳老师狠狠地训了一顿,并警告说,如果他再迟到,就叫他的爸爸妈妈每天陪他一起上学。左小旗吓坏了,放学后马上跑到忘年之交邋遢博士家里。“博士,你快帮我发明一个东西吧,让我以后再也不会迟到!”“这个很难呀!我以前给你发明了那么多厉害的闹钟都没用……”邋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石景山区委、区政府专项拨款近百万元,由王能智领衔,建立了一个面向全区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研习班,这是个融合了13个学科的教师培训组织。京源学校的历史教师安丽萍是学员之一,她珍藏着两本连环画笔记。我问缘由,她说是学生画的。其中一个学生叫季鹏。安丽萍说他上课爱说话,爱画小人,就是不爱记笔记。以往老师碰到这种情况,通常是把学生画的东西没收上来。安丽萍琢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一天,她发现季鹏又在课堂上画小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记笔记?”“我都记住了。”“哎,你画得不错。要不,你就用画来记笔记,行不?”季鹏果然用画图代替笔记。  相似文献   

17.
“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孔雀老师来到了教室里。“今天我们上图画课,每人一张纸,一盒蜡笔,画一样你们最喜欢吃的东西。画什么,下午的点心就吃什么。”“啊,太好啦!”大家都高兴得跳起来。小动物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地画起来。小熊在一盒蜡笔里找啊找,找到了一根金黄色的蜡笔,他想,我就用它画一个玉米棒子吧,因为我最最爱吃玉米了。可是,小熊  相似文献   

18.
巴比长得很帅,他自信能成为一个杰出的足球运动员。他来到一个足球俱乐部,找到了教练。教练看了他一眼,对他说:“有两样东西妨碍你成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巴比很奇怪:“什么东西?”教练:“你的左脚和右脚。”——英国笑话放学后,我在校门口买了几根漂亮的玻璃丝,准备在妈妈生日时编个手环送给她。一回到家,我把玻璃丝放在书桌上,开始做美术作业。画水彩画时,我一不小心把  相似文献   

19.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曾有一位美术老师跟我们学生讲了一幅古画。老师首先展开古画给我们看,画面上有:叠叠的崇山,密密的树林,山间流着清泉,还有一个和尚在涧边提水。然后老师要我们给画命名,我们有的命为“深山老林”,有的命为“高山流水”,有的命为“山幽泉更清”……老师听后只是微笑摇头。老师说:“观察事物,大的东西固然要抓住,那小的东西不可忽视,往往是以小见大,细微深处见真情。画中那个和尚起什么作用?他从哪里来的?”经老师这么一点拨,同学们茅塞顿开,命题逐步向“和尚”方面靠近。最后,老师写出“深山藏古寺”五个字,并介绍《深山藏古寺》这幅画是古代绘画考试中一个命题,那时考生画出寺的都落选,唯  相似文献   

20.
隔壁又传来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是我的小邻居彬彬开始做“家庭功课”了。他的妈妈又用训斥进行着伴奏:“爸爸妈妈花了一万多元钱,千方百计给你买了这架钢琴,一年多了,你连一个完整的曲子都弹不出来,真是个没出息的东西!”钢琴声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