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型工业化给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重要动力。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化落后局面;采取多途径发展方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把握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这样,才能使中国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作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市化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所以我们提倡积极发展小城镇.走城市化的道路.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在我国.农村社会城市社会、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之时.小城镇作为一定地域范围骨的经济中心,在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时.必须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走自身特色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农村建设实践的考察,结合现实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发展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深入探讨了城市化、农地产权制度与"三农"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地市场化改革,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序、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本文在讨论目前我国城市化道路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城市发展方针的基础上,从城市化内涵和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城市化现状问题为突破口,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城市化应实行农村城市化与城市内涵化共同发展的战略,构建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5.
郭春红  李健 《中国科技信息》2006,(22):218-218,2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于12月30日入选“2005年影响中国城市发展十件大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顾文选说,它之所以入选,是因为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的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深层关系并提出了两种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加快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无疑是本世纪内乃至跨世纪间几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发展战略。一、国情的约束与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之举。但是,中国的城市化绝不能走西方经典发展道路,去企求80%以上的人口生活、居住在城市中。城市化的发展自然要受到现实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结构转换过程。城市化程度一方面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又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农村人口进城的问题,它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也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对面对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经历了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逐渐被城市化。而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动力和外部劝力两大类。它们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村环境面临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中心集镇是我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扩大内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国家战略。文章通过对美国城市化发展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了美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及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借鉴美国城市化发展经验教训促进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九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任成 《科技与管理》2014,16(6):18-22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综合评价江西省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江西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整体上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西北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两大子系统内部差异探寻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失调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游燕菲 《科教文汇》2014,(13):185-186
新型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积极地影响和推动着高校学生文化社区建设。高校学生文化社区是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它具有强大的社会辐射作用,发挥着塑造和引领城市文化的作用。本文从新型城市化建设出发,就高校学生文化社区与新型城市化的关系,阐述了当前创建我国高校学生文化社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李硕硕  刘耀彬  骆康 《资源科学》2022,44(7):1449-1462
新型城镇化如何影响碳排放强度关系到“双碳”目标的实现与路径选择,更加关系到生态安全较为敏感的湖域地区可持续发展。以环鄱阳湖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构造生态安全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采用SPDM模型实证分析2000—2019年研究区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衰减特征。结果表明:①新型城镇化对降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降低碳排放强度可以实现二者得兼;②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生态安全距离是影响空间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小于经济距离;③生态安全约束下湖域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由近及远的“三阶段”衰减特征。由此建议因地制宜并合理定位制定新型城镇化政策,精准推进以县域为单位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推动生态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区生态优势。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城镇化、贫困地区的减贫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如何有效对接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两大国家重大战略体系是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文章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阐述了城镇化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对贫困地区自我发展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尝试探讨新型城镇化助推扶贫开发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优化路径,以期为推动贫困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双轮驱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城乡分离和社会分化,已成为影响未来全局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城市与乡村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其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协同发展与否,是整合行政区划、产业布局和社会结构要素禀赋以及制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框架路线图的关键。本文以探索城市间、城乡间多维尺度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宏观演化机制及微观要素特征为着眼点,全面考虑和谐城市"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整体协同与"社会、经济、科技、资源和环境"的时空耦合。该研究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进行战略审视,系统剖析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格局、理论模式和战略体系,并以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城市为战略支点,结合区位优势的代表性、发展前景的带动性和示范价值的全局性,初步建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城市"的规范标识,为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6.
韦俊敏  胡宝清  张中秋 《资源科学》2014,36(8):1563-1571
土地精明利用是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潜力在小城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新的战略选择下,以"中国长寿之乡"、"广西旅游名县"——上林县所辖11个乡镇为评价单元,构建了包括经济集约、资源节约、城乡统筹、环境友好四个方面在内的小城镇土地精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物元可拓模型测度了土地精明利用水平,以期为土地精明利用路径选择及城镇化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仅县城所在地大丰镇的土地利用为精明利用等级,粮食主产区巷贤镇和乔贤镇为基本精明利用等级,绝大部分乡镇为不精明利用等级。土地精明利用等级与经济发展水平、用地方式、生态环境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建设“新型”制造业体系,佛山市是中国制造业发达城市,也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对佛山市制造业的评价有助于窥探我国制造业“新型化”的发展方向,为其他地区的新型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根据“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和评价指标,结合既往研究文献和数据可得性,构建了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佛山市新型制造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佛山市制造业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都在不断提升,整体发展态势向好。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对原料种类适应性强,项目规模灵活、可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在小规模下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更易于商业化发展,符合生物质资源特点和我国国情。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燃气两方面,关键技术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及燃烧、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生物质气化热解及燃气利用等。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目前主要处于进行技术完善和应用示范阶段,预计到2030年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将基本成熟,具备产业化的条件。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传统燃煤燃气替代、城镇/农村清洁生活能源供应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重点是服务节能减排战略,利用生物质实现部分替代工业燃料,减少燃煤/燃油带来的污染,同时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目前制约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是经济性和可靠性,国家应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方面增加投入,将生物质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为成本效益,推动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向华 《科教文汇》2014,(22):67-69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市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趋势,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载体。加强学科建设,是农业院校服务都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院校通过采取“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学科建设制度”等策略,构建符合都市农业发展的学科体系,有效推动农村城镇化,并在服务中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意义重大。本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开远两地农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新农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