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哲学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来的我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在确立中轴地位,发掘本思想,阐发基本命题,发散相关领域,推进体系变革,促进国际对话,指导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极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在基本概念反思,学科功能定位,相关学派辨析,深化人性理解,全面系统研究方面还有待深入,本主张积极开展实践哲学研究,深度反思实践概念,合理规范实践活动,提升实践思维方式,加速当代哲学建构,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应当在“返马克思哲学之本”和“开世纪学术之新”这两个方面同时着力,在宏观的前提性,总体性层面和微观的具体性,分支性研究等多方面多层次展开,推进哲学与人类思维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2.
实践观哲学是一种哲学观,实践哲学是一种哲学体系,不是一个层面的理论概念。对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来说,重要的是从实践哲学这种体系意识进一步上升到实践观哲学这种哲学观意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实践哲学从现实的人、现实的生活出发,归于现实的实践,实现了现实人、现实生活和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现代哲学咨询通过哲学实践活动,依据各种哲学观点和咨询方法,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和理智错知方面的问题。哲学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其基本理念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一致,实现了"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的统一。基于实践哲学,哲学咨询的主要任务是,关注现实人、关照现实生活,引导人们通过实践创造新的存在,在理想与现实中求得平衡,以在纷繁的世界中实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4.
5.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传统哲学教科书未能真正理解和传达出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历史观的统一,当成是四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共性,而不是同一理论的不同属性和功能。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实践哲学中,它们对实践之于马克思新哲学的意义,理解的差别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本义的深入探究揭示出,马克思的新哲学从其根本特征看就是实践哲学,它既是马克思的世界观、方法论,又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历史观,同时也是马克思怎样认识人、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6.
课程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导致课程改革走向迷途,实践哲学带来转机。教育学作为课程理论研究的语境,教育哲学的实践取向呼唤创生课程实践哲学。从形式逻辑分析,课程哲学是实践哲学;从辩证逻辑分析,课程实践哲学是抽象的具体。课程实践哲学遵循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统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实践哲学与教育学有着天然内在的关联,可以说,实践哲学是教育成“学”的根基。近代教育学之所以走向分裂,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实践哲学。因此,今天重新返视并回归实践哲学和教育学的内在亲缘关系,是教育学摆脱生存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论实践哲学的旨趣与命运——以毛泽东哲学为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哲学是以改造世界为宗旨的,它直接产生于人们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获得自我意识和自主行动的思想纲领,是人们实践活动的自我阐明和自主筹划,是实践活动中内在的能动因素,具有自主调节和自我规范的基本性质。它既是对以往实践活动的深刻反思,更是对当前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同时将直接引发和规范后续行动,包含着强烈的目的预期、行动意志与自我约束,由此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的原则性与实践的灵活性的生动融合。如果说实践哲学的时效性决定了它沉浮不定的历史命运,那么它塑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创造性成就则使之具有了穿越历史尘埃的思想锋芒和精神光焰。  相似文献   

9.
实践及生存哲学思潮兴起的内在动因和主要特征体现于其时代背景和哲学自身逻辑方面,以此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哲学面临着为现代化和市民社会确立理论基础的任务,主要成果是使实践人学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第二阶段,哲学开始出现反思市民社会和现代性的个性自觉,旨在丰富和深化实践哲学的生存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教育哲学的研究立场、路径与所持的实践观有紧密的联系。从教育哲学的历史来看,规范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都把教育实践当做人类认识理性规范下的教育行动。这种规范化立场在当前造成了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与复杂的日常教育实践的疏离。新兴的教育哲学开始承认实践的自在性,开始真正关注自在的实践世界。建立在自在实践观之上的教育哲学是一种实现实践转向的教育哲学,可以称为实践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哲学在发展中应坚持理性秩序与实践复杂性的持续互动,建构包容复杂性的整体性理论;坚持对合理化封闭取向的批判和追求合理性的开放态度;坚持把实践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解释和建议作为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1.
关注现实,将哲学批判同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实践精神,促使马克思完成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从而实现哲学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哲学不仅在于正确地说明世界,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因此,应当将马克思哲学同无产阶级革命初中相结合,同时也就应当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哲学,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精神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教育哲学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实践·实践哲学与教育",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实践哲学与教育哲学、实践哲学与教师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丰富了对教育实践的哲学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或文化哲学何以可能问题,在文化哲学日且完善之时凸显出来。文化是人在历史积淀中生成的存在方式,是人对生存状态的提升,文化培育了人,哲学则突破了传统哲学的视域,它是以理论形式表达的自我意识,是对人生存模式的反思与重建。哲学和文化是在本质内容上的融合互动,文化是哲学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实践哲学建构起来的,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通过其霸权理论建立起来的,他们二人又都是以对哲学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来完成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工作的。因此,哲学、实践与“霸权”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基本范畴。正是从这些基本范畴出发,他们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践哲学”及其“转型”和“文化霸权”及其相关问题。在前一个领域,主要讨论的是意识形态理论的视角问题,而后一个领域则主要讨论的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所要关注的核心话题。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当今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人类的两种实践方式及人类理性实践的两种成果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共同发展的情况下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实践哲学的复兴与教育学的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处于危机之中。实践哲学与教育学的源初关联以及当今实践哲学的复兴,为教育学走出危机、走向新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育学只有回归实践哲学,回归本真的实践,即是说,根植于实践、通过实践并服务于教育实践,才能恢复活力,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为实践唯物主义,或者是把它看做是超越唯心和唯物的实践哲学,物质范畴都是不可回避的.对物质范畴的规定实际上是以浓缩的形式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只有把实践引入物质观,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创生物质观.  相似文献   

18.
“环境进入伦理”必然涉及环境伦理学史的基本论争,即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之争。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道德哲学方案,其论争是从根本上处理哲学问题和文明问题的尝试。它作为“环境进入伦理”的基本问题之争,实际上指向了文明之演进、哲学之转变、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之突破、人之类型的转变以及建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实践方式之确立。从这一意义上看,  相似文献   

19.
实践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复归统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以及对之改革乏力的现象,往往是从理论哲学角度切入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的这种二元分离的存在,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为无根的文字游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成为缺乏理论支撑的经验活动者。在实践哲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应重新重视实践哲学,以期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关系的消除及达成统一提供思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实践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的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哲学的实践界定对于克服实践的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的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